包拯有後代嗎?後代是誰?為何選一個丫鬟延續香火?

yuuuu_蕭蕭


包拯當然有後代!他的後代就是世界船王七大船王之王(首),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恩公包玉剛!包起然(1918年11月10日-1991年9月23日)字玉剛,他乃包青天的二十九代子孫。要明白包拯為何選一個丫鬟延續香火,福垊得先從包拯的家庭開始談起。

包拯的家庭

包拯的父親是被追贈刑部侍郎的包令儀,他是大宋的同齡人(960年出生),24歲中進士,有子三人:長子包播、次子包振、三子包拯。包拯是出身於官二代的高富帥,歷史上的包拯一點都不黑,也沒什麼月牙。他還是學霸二代,28歲都中進士了,還是甲等。包拯有妻妾三人。

【原配】李氏:包拯的原配李氏的資料不詳,福垊關於她知道的是去世比較早,而且沒有子女。

【繼室】董氏:李氏去世後,包拯娶妻董氏,育有兩女一男。長女嫁給了縣主薄王向,福垊推測這個王嚮應該是王回的弟弟,王向跟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關係非常好,曾鞏對他文學造詣評價很高。次女嫁給了宰相文彥博的兒子。1033年包令儀去世,這年34歲的包拯的嫡長子包繶出生。包繶在19歲時,娶了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崔氏為妻。

【滕室】孫氏:很多答友回答這個問題,說孫氏為包拯的妾室。其實孫氏的級別是滕,滕比要妾的地位高些。滕一般是正妻的妹妹,最起碼是正妻貼身心腹丫鬟。從包青天妻滕的姓氏不同,福垊判斷這個孫氏應該就是董氏的陪嫁丫頭。就是這個陪嫁丫頭,延續了包家的血脈。

包拯血脈危機

1053年,對54歲的包拯來說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剛已弱冠的嫡長子包繶病逝,包家成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失獨家庭。喜的是,包拯這年抱上了大胖孫子,並給長孫取名為包文輔。1058年,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包拯建議喪子的宋仁宗早日立別人的孩子為太子,一心想要兒子的宋仁宗當時很生氣,質疑他是不是有想法。包拯悲傷地說,他都是70歲了(其實59歲),沒有兒子,而且孫子包文輔剛五歲也夭折了,怎麼會有想法?一心想要兒子的君臣倆在一起同病相憐。宋仁宗說:立太子的事,以後再說吧。宋仁宗48歲,他還想爭取要個兒子。包拯雖然沒有受到宋仁宗的懲治,但心中挺悲傷的,自己都年近花甲的人了,唯一的兒子,唯一的孫子都沒了。當年自己還曾說,兒孫為官貪墨者,不認其為包家子孫,不能葬在包家祖墳,如今包家的香火要斷在自己手中嗎?

雙喜臨門包家後繼有人

1059年二月十五,包家舉辦宴會,包播、包振及其兒孫都來了,一家其樂融融。這天是包青天的六十大壽,包拯表面很開心,其實很憂傷,他認為最好的禮物就是上天能給他一個兒子。宴會上,包拯還逗弄包繶的“兒子”包永年。這包永年就是包播的孫子,包播曾令其子包經將包經次子包濱過繼給包拯,包拯改包濱的名字為包永年。

突然,兒媳崔氏抱著個兩歲的孩子,匆忙趕來。原來包繶、包文輔去世後,崔氏敬佩公公,同情公公,一直沒有離開包家,後來宋哲宗還親自冊封崔氏為永嘉郡君,冊封詔書還是我們的大才子蘇東坡撰寫的呢。

崔氏進來先為自己來晚而道歉,再祝壽,然而大家都一臉疑惑的看著這個兩歲的大胖小子。最疑惑而又最渴望是他的孩子的包大人,準備張口問:為什麼抱孩子?孩子是誰?等問題時,崔氏怯生生地說:“這個孩子,是送給公公的禮物。因為怕公公生氣,故而在大喜之日,告訴公公包家有後了。”她如此這般地一說,知道真相的包拯,一向嚴峻剛正,不苟言笑的包拯哭了,笑了。他高興的像個孩子,手舞足蹈的。

原來這個寶寶是包拯滕妾孫氏所生。早在包繶去世後,董夫人就勸包青天納房小妾,以延續包家血脈。包拯拒絕了她的好意,但同意董夫人將陪嫁丫鬟為包家延續香火的提議。然而從1053年到1056年這幾年,包拯並沒圓夢,而且孫氏也曾頂撞了包拯,就被包拯一怒之下給休了。誰知,孫氏被休的時候,竟然是有孕在身。1057年,誕下一子,孫氏不敢向包拯報喜。只好找到崔氏,崔氏也怕公公因為孫氏而遷怒孩子,就偷偷地幫助餵養。趁包拯過六十大壽時,再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最起碼不會惹他生氣,那麼多人呢?說不定還會更加高興呢!

崔氏給孩子取名為包綖,而包青天雙喜臨門給孩子改名為包綬。“綖”是線,“綬”是條。包綬五歲時,包拯去世,宋仁宗親自祭奠包拯。他對包拯非常羨慕,也就非常厚待包拯的獨子包綬,五歲的包綬就被封為太長寺太祝。一年後,一輩子都沒要上兒子的宋仁宗(三個兒子都夭折)帶著遺憾駕崩了。後來,包綬的嫂母崔氏將其養大,而這也是後世傳包拯為其嫂娘養大的原型。包綬長大後娶文彥博的女兒為妻,繼室包拯的門生張田之女,都被皇帝封為縣君。包綬育有四男三女,包康年,包耆年,包彭年,包景年。包綬不僅為包拯延續了血脈,而且人丁興旺,光大了包拯一族。


福垊


包拯有後代,包拯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叫包綬,延續了包家的血脈。

包拯早年娶過一房妻子,但是妻子早早就去世了,也沒有留下子嗣。後來他又娶了董氏,後來生下長子,可惜運氣不好,後來死在了任上。

包拯也是一個正常的男人,他曾經有一個侍妾孫氏。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和這個侍妾發生過關係,於是這個侍妾就懷孕了,當然,當時倆人誰都不知道。後來因為這個女子不合他的心意,他就把人家給休了。

但是孫氏懷孕的事情,後來被他的兒媳知道,就是他長子的媳婦崔氏。那崔氏知道自己的公公是個非常耿直的人,他認定這個侍妾不適合做夫人,那肯定是對她徹底沒好感,如果此時將事情說出來,說不定他會做一些極端的事情。

崔氏也知道,自從公公的長子走後,他就面臨著無後的局面,關鍵他此時年事已高,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估計以後也不會再有孩子了。於是她就揹著公公,私底下經常去見孫氏,還送去錢財。後來孫氏果然沒讓人失望,居然生下了一個男孩,這下好了,包拯終於有後了,不過大家依然沒有告訴他。

在他60歲壽誕上,兒媳崔氏鄭重地把這個孩子交給了包拯,他當時激動得要命,因為自己終於有後了,於是給這個兒子取名就叫包綖,後來又叫包綬。


雖然包拯很疼愛自己的這個兒子,可是卻依然拒絕把那個侍妾接回來,而且才過了五年,他就病死了,留下的兒子就被妻子董氏和兒媳崔氏照料。後來董氏先死,崔氏便負責照顧他,雖然是自己的小叔,實際上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後來崔氏年邁,還把他的生母孫氏接過來一起住,也算是全了這對母子之情。不過包綬因為早就跟著崔氏生活,所以對他才最是依戀,崔氏死後,他非常難過。

包綬雖然不像父親一樣,考試並不理想,但是他性格卻和包拯一樣,清廉、正直,所以受到舉薦,也在朝中任職,但是後來在外地赴任的時候,卻不料得病死去。因為太廉潔,所以他都沒錢讓自己回到故土安葬,一直又過了16年,後人才把他接回了老家,重新安葬。包拯為官清廉,兒子更加如此,甚至比他還牛,所以最終沒有墮了父親的英明。


所以包拯是有後的,只不過他的這個唯一的兒子,從來就對自己的父親沒有印象,但是在董氏、崔氏的教導下,卻依然繼承了父親的品行,做了大宋有名的清官。不過包家到此就暫時沒有什麼後文了,保守的兒子不少,但是好幾個都夭折了,最後只有兩個兒子成家,而他的遺體也是由這二位籌錢運回去的,但是再往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了。

包拯的一共有兩個兒子,長子在赴任潭州通判的時候死去,大孫子在五歲的時候夭折;二兒子五歲的時候他去世,而這個二兒子也是死在了去潭州上任的路上,這個潭州可以說讓包拯差點絕了後。


小鎮月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吃的可以差一點,穿的可以差一點,但是後代那是一定要有的。宋仁宗後期,有兩個人遇到了這樣的危機,導致茶飯不思。

這兩個人,一個是君宋仁宗,生了幾個孩子都夭折了;一個是臣包拯,本來有一個兒子,但這唯一的兒子英年早逝,唯一的孫子在5歲時也上了西天,這可怎麼辦呢?

包拯的“遺憾”

包拯是北宋初期的有名賢臣,和宋仁宗可謂是“黃金君臣搭檔”,其正面的形象被後人不斷傳唱。

包拯的仕途不錯,得遇明主,而且職位不低。但家庭生活略有一些“遺憾”,早年間娶了正妻李氏,可惜此女子福薄,早早就去世了。

於是乎,為了傳宗接代,包拯娶了第二任妻子董氏。董氏還算是比較給力,生了二個女兒一個兒子。如果沒有意外,包拯就這樣過下去了。

但是,天總不遂人願。公元1053年,包拯年輕的兒子包繶去世了,五年後,孫子包文輔也上了黃泉大道。就此,58歲的包拯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痛苦不堪。

但更讓包拯痛苦的是,兒子和孫子的死,讓包拯一脈斷了香火。

有一次,包拯和宋仁宗聊起了孩子的事情,包拯勸宋仁宗“從皇族收養個孩子”,早立儲君。但宋仁宗沒有采納包拯的意見,因為在他看來,當時47歲的他完全有可能再生孩子。同時,宋仁宗倒是覺得包拯已經沒戲了,因為包拯當時已經59歲了。看起來,包家的遺憾好像避免不了了。

但傳奇的是,某一天,兒媳婦崔氏帶著一個小孩過來了,說這是包拯的後代,這到底怎麼回事?難道是包拯扒灰了不成?

真相原來如此

當兒媳崔氏把真實情況告訴包拯時,包拯喜極而泣,真是天助包家,這到底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兒子死後不久,在妻子董氏(年紀大了,當時已不能生養了)的建議下,包拯把董氏的丫鬟孫氏納為妾了。但這騰妾孫氏性格比較倔強,在數次和包拯頂嘴後,被包拯一紙休書給休了。但剛休,孫氏就發現自己已經懷有身孕,此事孫氏第一時間告訴了包拯兒媳崔氏,畢竟年齡相仿。

公元1057年,孫氏生下個大胖小子,但孫氏沒敢告訴包拯,而是將消息告訴了包拯的兒媳崔氏。崔氏把孩子抱養了過來,當作自己的孩子般養育。難道她不告訴包拯?當然是要告訴的,只是崔氏想等到包拯六十大壽時把好消息告訴公公。

聽完崔氏講完孩子的來龍去脈,看到孩子粉嘟嘟的小臉,包拯仰天高呼“老天待我不薄啊!”

包拯有後了,但宋仁宗努力了又努力,那些美女妃子的肚皮就是不見動靜,多年後,只得傳位於侄子,這就是宋英宗。

那包拯的後代後來怎麼樣了呢?

包拯後代枝葉茂盛,遍地開花

(孫氏)

這個騰妾孫氏生的孩子,起名包綬,又名包誕。這孩子好福氣,在包拯去世後(公元1062年去世),受到了宋仁宗地極大關照和重視,宋仁宗賜給包家許多財物,還欽封包綬為“太長寺太祝”。年僅五歲就有了官職了,這不得了。

又過幾年,孩子八歲時,升成了“大理評事”,這是個八品官。可以說,孩子還沒長大,就已經有了和包拯當進士後一樣品級的官職。

包綬九歲時,董氏去世,開始有嫂子兼養母崔氏照料孩子的起居。後來,經崔氏張羅,娶了知州張田的女兒張氏,可惜這張氏也是短命的女子,生了幾個娃後走了閻王殿。不久,崔氏再次張羅婚事,這次娶了宰相文彥博之女文氏。而且為了讓母子團聚,崔氏主張把孫氏接來,讓母子完成團聚。崔氏真是一個好女人,只是包拯大兒福薄。

(教子圖)

崔氏沒有了孩子,將包綬當自己孩子一樣盡心竭力撫養。慢慢長大的包綬像極了包拯,為人愛恨分明,嚴於律己,知書達理,一舉一動都有包拯的影子。

公元1094年,養大了包綬的崔氏一命嗚呼,享年62歲。此時正擔任國子監丞的包綬,聞聽此消息,悲痛欲絕,連夜趕回合肥(包拯死後,大家運送包拯靈柩回到了老家合肥,並安了家),披麻戴孝,就像對待生母一樣。

公元1105年,包綬去世,死時只有47歲。

包綬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其中兩兒一女死得比較早。但無論如何,另外的兩個兒子將香火傳遞了下去,並且開枝散葉。

近代,為人所熟知的香港船王包玉剛就是包拯之後,是包拯29代孫。

(包玉剛)

包拯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一身正氣,感染了無數人,包拯也成為了無數後人的榜樣。


藍風破曉


1973年的春天,文物部門收到了來自民間的報告,說是發現了一處古墓。等到工作人員前去搶救性發掘的時候,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包青天包大人的。

整個墓葬比較寒酸,就連稍微好點的墓誌銘也碎成了幾塊。其中一塊是《宋樞密副使贈禮部尚書孝肅包公墓銘》,另一塊是《宋故永康郡夫人董氏墓誌銘》。

包公好理解,就是包拯。那麼董氏又是誰?原來他是包拯的老婆,而且還是原配。最後他和包拯埋在一起就很好理解了,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骸骨。

包拯為何選擇一個丫鬟延續香火。

終於在包拯35歲的時候,他和夫人生下了大兒子包繶。而他也順利長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惜剛剛結婚一年,生下兒子沒多久便去世了。包拯有了一個孫子,按理說不應該斷後。

可惜的是在孫子還沒5歲的時候,便夭折在了懷中。而包拯的兒媳婦也成為了寡婦,本來按照包拯的意思,勸她趕緊改嫁,畢竟年齡還小。

但是兒媳婦崔氏認為,既然已經嫁了過來,自己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改嫁的。最後包拯勸不過她,只能隨她的意思。但是包家不能絕後,全家人都著急了起來。


還是董氏決定,乾脆就給包拯重新納個妾吧。古代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情況,只要是正房長時間沒有孩子。可以主動提出來納妾,但是地位不能變。

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包拯娶了家中的一名丫鬟。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家裡面老爺看中哪個丫環,很有可能就納為小妾。而這名幸運的丫鬟就是藤孫氏,當時包拯已經58歲了。

沒想到包拯的身體條件還這麼好,竟然真的就讓藤孫氏懷了孕。不過也是因為是小妾的原因,藤孫氏在包拯家裡面一直受氣。剛剛結婚沒多久,便因為頂撞包拯,被包拯一紙休書送回孃家。

但是沒想到的是,等到回到孃家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懷了身孕。隨後這件事情被包拯的兒媳崔氏得知,心裡面開始焦急起來。因為她和這個小婆婆年齡差距不大,雖然關係上是婆婆,但是更像是姐妹。

後來崔氏偷偷的去看望自己的這個小婆婆,從她那裡得知,自己竟然多了一個小叔子。由於古代被休的女子,基本上是出不了門了。藤孫氏是有苦難言,不過最後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


孩子生下來之後,崔氏就過來把孩子抱走。回去告訴包拯,這是自己在外面收養的。包拯聽到挺高興的,感覺也算是後繼有人,於是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包誕。

轉眼之間5年過去了,包拯因為生病眼看就要不行了。崔氏感覺實在是瞞不下去了,於是就把這孩子的事情告訴了他。包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非常意外,但是也可以放心的走了,畢竟包家有了後人。

那麼包拯的後人在哪?

文章開頭的時候也講過,包拯的墓穴發現在1973年。其實早在金兵入侵的時候,包拯的墓穴就被破壞過一次,遷移到距離原來地址30米的位置。

合肥文物保護局在1973年整理包拯墓穴的時候,在墓穴當中發現了他兩個兒子、兒媳、夫人還有一個孫子的骸骨。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墓誌銘, 那麼就來帶大家看一下包拯的後人。

一、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

在安徽的舒城和桐城兩個地區,曾經發現兩本《包氏族譜》。舒城的那一本編纂於民國年間,總共有將近15本。追根溯源是來自於明朝的包相,他們在明代的時候從合肥搬到了舒城。

雖然族譜是這樣記載,但是並沒有說包相是包拯的第幾代,上面只不過是寫了自己是包拯的後人,他們這一代是包拯一脈。

桐城的是編纂於光緒年間,總共有將近25本。他們的始祖則是包裕禎,在元朝的時候搬到了桐城。也沒有標明自己是幾代孫,只是說祖上是包拯。

二、浙江鎮海衡河堰和甬東

在上世紀的80年代,號稱是世界八大船王的包玉剛。在外稍微有點成就之後,於1964年的時候回到老家寧波。在這次回家的過程當中,參觀了當時到天一閣。

天一閣是一處藏有非常多古書的地方,由於他本人姓包,所以來這裡查看一下《包氏族譜》。當時就在偶然之間,他發現自己竟然是包拯的9代嫡孫,也是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穫了。


這本族譜編纂於明朝崇禎年間,也被認為是最靠譜的一本。他們這一脈清楚的記載,祖輩是一位名叫包世懋的人,在哪個朝代搬過來的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卻是寫了屬於包拯的29世孫。

三、江西南城包坊村包氏

這一個支系一直以來都是存疑,首先不說他有關於包拯的記載。後面有關於包拯後人的記載,都和包拯墓穴當中出土的墓誌銘有很大的不同。

儘管他們聲稱族譜編纂於南宋時期,但是攀龍附鳳的嫌疑更大。如果有興趣的可以去這裡來看一下,或者去找一些歷史資料去考證一下,這裡就不再多加介紹。


史之策


包大人一生清廉嚴明,所作所為皆為光明正大之事,不受天遣,而受神顧,故包大人是有後代的。至於為何要找一個丫鬟延續香火,那是因為他的兒子比他死得早,孫子也比他死得早,兒孫皆無的包大人成了絕後之人,這讓他傷心不已。故他納了二妻的丫鬟孫氏為媵妾,孫氏給喪子的包大人生了一個生子,年過花甲的包大人又喜得貴子,可謂上天眷顧包大人。

包大人是典型的官二代兼學霸,可謂天縱英才,包大人24歲就考中了進士,然後仕途順利,官越坐越大。包大人有兩妻一妾,大妻李氏,二妻董氏,媵妾孫氏;包大人並不是貪圖女色之人,是大妻去世後才娶的二妻,二妻又將自己賠嫁丫鬟孫氏嫁給包大人,故包大人有了二妻一妾。

大妻李氏可能是嫁給包大人時年紀尚小,最終難產而死,沒有給包大人留下一男半女。大妻死後,包大人取了二妻董氏,董氏給包大人生了長子包繶,長女及次女,共生育了一子兩女。董氏見包大人只有一個兒子,十分過意不去,故將賠嫁丫鬟孫氏嫁給了包大人,希望孫氏能再給包大人生育幾個子女。孫氏的地位是媵妾,地位低於正妻而高於小妾。

包大人的長子包繶十九歲時娶淮陽崔氏為妻,崔氏是當過三朝宰相的呂蒙正外孫女,可謂名門閨秀。崔氏第二年生了一個兒子包文輔,但是他丈夫包繶卻因病而亡;五年後,包大人的長孫包文輔夭折了。崔氏喪夫失子,包大人兒孫斷絕,這是包大人的不幸!不過崔氏並沒有改嫁,而是在包家侍奉公婆二十年之久,宋哲宗下旨加封崔氏為永嘉郡君,嘉獎詔書為當時大文豪蘇軾所撰。

孫氏因多次頂撞包大人而被包大人掃地出門,孫氏離開包家時已有生孕,不久生下包大人的幼子包綬。孫氏無法養育包綬,故將包綬交給他長嫂崔氏撫養,崔氏怕公公包大人因孫氏而遷怒於小叔子,故一直將小叔子放在家中撫養。兒孫斷絕的年老包大人經常自怨自艾,他認為上天待他不公,老來無子無孫,何其悲涼!

宋仁宗喪子後,包大人勸仁宗改立其他皇族子弟為太子,仁宗十分不高興,問包大人有何圖?包大人悲涼的說,他都六十歲的人了,無子無孫,能有何圖,只是為大宋江山著想。在包大人六十大壽時,兒媳婦崔氏將小叔子包綬帶來認爹,包大人得知自己還有一個兒子,高興得什麼都忘了。

包綬後來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現在的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就是包綬的後裔,是包大人的29代嫡孫!包玉剛回到國內受到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接見,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981年7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第一次正式會見了包玉剛,兩人一見如故,從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鄧小平號召“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包玉剛為祖國的和平統一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大秦鐵鷹劍士


這個問題還蠻有趣的。

包拯不僅有後代,最關鍵的是還有一個近代包拯子孫,成為赫赫有名的世界鉅富。

中國古代有三大經典的清官形象,分別是包拯,海瑞,于成龍。

從他們對今天的影響力來說,這三個人都分別以主角的形式,以自己名字的方式拍過自傳式或者戲說式的電視劇或電影。

但其中,包拯的名頭最響,故事最多,影響力最大,因而而廣為人知才。尤其是當年周杰版的那部少年包青天,很多90後都看過,黑臉,月牙標記,為官清廉,斷案神奇是他的標配,當然還有一個武功高強的展護衛。當時那部劇也是在大江南北熱播,火了好一陣子。

當然包拯的影響力並不是靠電視劇撐起來的,而是而是千百年來人們對他清官精神的口口相傳誦而來的。

那麼黑臉的包公曆史上留下了顯赫的聲名,那他的子孫最後又過成了什麼樣子呢?似乎在歷史上鮮為人知,難道都泯然眾人矣了?

包拯一共有4個孩子,兩個兒子兩個女兒。

古代重男輕女,兩個女兒的事蹟並不怎麼多,只是知道,都嫁給了當朝的官員,一個嫁給了陝西一個縣的主薄叫王向的人,另一個嫁給國子監主薄文效,後來就泯然眾人矣了。

包拯的大兒子包繶,像很多古代大官員的長子一樣,一出生就頂著父親的無上榮光,身為長子,人生過得非常順利,當時的皇帝,宋仁宗更是看著他的爸爸面子,直接就把他封了一個官做,未成年很快就當了太常寺官。

但是,過於順利的人生,讓包拯的大兒子早早的就喪失了鬥志,所以並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並且最終大兒子沒有活到19歲。雖然古人結婚很早,他也有一個兒子,但是兒子在長到10歲的時候,也夭折了。

第二兒子是包拯和一個小妾生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小姐嫁人的時候,通常孃家都會陪出一個通房丫鬟,這個通房丫鬟就等於是給男主人的一個侍妾陪禮,目的是為了給女主人形成一個比較好的知心照應。

所以包拯將老婆娶進門之後,很快也就把這個通房丫鬟給收歸房中,丫鬟姓孫,後來都稱之為孫氏。但是在包拯的老婆死了之後,他十分悲傷,為了不想起老婆,就把這個通房丫鬟也給送回孃家了。但結果是,回到家中時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也就是後來生下了包拯的小兒子,包綬。

包拯得知此事喜出望外,趕緊將她接了回來,本來包拯差點就因為香火不旺而絕戶,頭疼不已,生怕對不起列祖列宗。正是因為這個小妾懷了孕,才導致包拯的香火得以延續下去。作為孝子的包拯非常感激這個小妾及時的懷孕,並且生下了一個男嬰,對這個小妾恩愛有加,在老包家地位直線上升。

包綬同樣是因為父親的緣故得到了當時的宋朝的大力扶持和廕庇。不僅一生無憂,還娶了當朝太師的一個女兒,顯赫的繼續過了一輩子,最重要的是比他的哥哥活得更長,而且開枝散葉,門丁興旺留下了4個兒子和三個女兒,把老包家香火給傳了下去,而且小包名聲雖然沒有爸爸響,但也中規中舉,沒什麼大毛病。

傳到近代,有一位非常有錢的世界商人,後來回家翻族譜才知道,自己就是包拯的第29代子孫,他就是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第一船王,浙江人包玉剛,曾多次與各國重要見面會晤,生意遍及世界各地。

甚至於我們國家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也多有接觸,是包拯後代中比較顯赫的一位,算是一位名門之後的名門。


歷史好奇怪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和清朝名臣李鴻章是老鄉。他是北宋名相,曾任樞密副使、龍圖大學士等職務,所以又稱之為包龍圖、包公。

包公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人稱包青天。經他手的案子很多,沒有一例是冤假錯案。

民間傳說他白天在府衙辦公,夜晚在陰曹地府斷案,包公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閻羅王。這一切無疑說明包公是個鐵面無私和剛正不阿的人。



包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包繶,次子叫包綬。

包綬小名叫包誕。是包公晚年給兒子起得名字,意思是包家誕生了延續香火的孩子。說實話,這名字起得相當貼切,要不是這個二兒子,估計包拯就斷香火了。

包綬的出生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母親是藤孫氏,之前是包公的一個丫鬟),包公58歲時納藤孫氏為小妾。

藤孫氏在懷上孩子不久,由於做錯了事情,和包公發生了爭執,被包公一氣之下休回了孃家,當時包公並不知道藤孫氏懷上了自己的骨血。

這一年包公58歲,藤孫氏22歲。



此時包公的大兒媳崔氏很著急,原來她和小婆婆藤孫氏年齡差不多,二人雖是婆媳關係,但情同姐妹。

崔氏比婆婆藤孫氏只小兩歲,他是北宋三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14歲嫁到包家,做了包繶(包公長子)的夫人,第二年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有道是:“福不雙至,禍不單行”,包拯的小孫子包文輔5歲時夭折了,過了一年後,大兒子包繶在20歲時也因病去世了。這時等於包拯絕後了。

包拯傷心之餘勸兒媳趁年輕改嫁他人,包拯不是封建家長,他不希望兒媳痛苦過一生。

但兒媳不愧為名門之女,說什麼也不改嫁,表示替夫君孝敬二老,包公夫婦只好答應了。



包公在原配夫人勸導下,納丫鬟藤孫氏為侍妾,實指望老年得子以續香火。於是出現了開頭一幕,包公在不知情下,休了身懷有甲的藤孫氏。

前面說了,大兒媳崔氏和小婆婆藤孫氏無話不說,情同姐妹,有一次,崔氏去看望“小婆婆”,藤孫氏就說出了身懷有孕這件事,當時崔氏很高興,於是說:“生下孩子後我給你撫養”,藤孫氏就答應了。

藤孫氏生下兒子後,崔氏就把孩子抱走了,對公公婆婆稱收養了一個兒子,包公很高興,為孫子起名叫包誕。(當時包公不知道是他的兒子)。

轉眼5年過去了,包誕在5歲時,包公大病了一場,崔氏覺得不能再瞞下去了,於是道出了實情,當時包公驚喜交加,在自己死前終於有了一個捧戶口本的人了。



包公十分感激兒媳婦,感謝她為包家做出了巨大貢獻,5歲的包誕很懂事,他這才知道,自己叫了五年的娘原來是自己的嫂子。

從此以後民間有了“老嫂比母”這一說法。

說實話,這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崔氏把藤孫氏接了過來,親生母子和包公第一次相見了,包公微笑著閉上了雙眼……

結語:原來上來從沒虧待一個好人,包誕後改名為包綬,包公死後,5歲的他守在靈前,宋仁宗看到很可憐,環顧四周包公府上很寒酸,和包公的顯赫身份極不相符,於是賜包綬為太常寺太祝並賞賜了一些財物。包綬共有四子三女,從此包家香火不斷,包公泉下有知可瞑目矣!


秉燭讀春秋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

包拯包大人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很多小說戲劇中;身著紫蟒,面如黑碳,始終不變的是額頭上的白月牙。


形和內涵已被塑造成:執法如山,鐵面無私,為民主持公道正義的大清官。他額頭的白月牙更證明他能斷陰陽兩界的不平事。後人以他剛直正義導致絕了子嗣。本題講他的後人為丫頭所生,應屬另一演義的版本,與歷史並不相符。

歷史上真正的包拯,字希仁。(999~1062年),廬州(今合肥)人。1027年中進士,外觀正兒八經的白面書生。


他先在端州等地方上任小吏,最出名的是他在京城開封府尹一年又三個月的任期。(很多故事都發生在這一時期),其實他多半時間在朝為官。

一心為民,公生明,廉生威。是他一生的寫照。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則是他為官剛直不阿的名言警句。

史載:朝堂之上因一事與仁宗面對面發生了爭執,說到激起處,唾沫星子直濺君面。這是歷朝不曾發生的。

包拯是有子嗣的。他的遺訓:後世子孫有犯髒濫權者,不得葬入本家……已說明了這一切。

全國有多處紀念他的包公祠和包公墓。在上世紀1973年合肥郊縣建石灰窯時,對一無主墳進行遷移,打開後才知墓主人正是包拯。隨擇另處安葬,修了陵園。

據統計,包拯現在的直系後人已達十幾萬。

有趣的是上世界八十年代,香港船王包玉剛來內地考察到了合肥,在包氏宗譜中找到了自已的先人。他原來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孫。


晚亭與落霞同暉


包拯在歷史上不僅有後代,他的後代還非常多。根據包氏族譜看,現在包拯的後代數量在數萬人左右,其中不乏一些政商界名人。包拯沒有後代的說法主要是源於包拯和宋仁宗的一段對話。<strong>

包拯曾經勸皇帝早日立下太子,以利於國家的安定。皇帝反問包拯:你感覺誰比較合適呢?包拯明白這是皇帝懷疑自己想要在新君面前邀功,於是回答說:“臣的年齡已經老了,又沒有子孫。臣是為了宋朝江山才請求的陛下,不是為了臣自己。”在這段話中,包拯稱自己年齡大了,而且沒有子孫。很多朋友也以此為依據,認為包拯沒有孩子。

包拯說這句話的時候已經59歲了,距離包拯去世只有短短5年的時間。這時候包拯其實有一個兒子,只是他還不知道罷了。包拯的一生一共有三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原配妻子張氏。張氏沒有生育能力,和包拯結婚很久也沒有生下孩子。包拯是一個正直的人,在張氏去世前沒有納妾。到了包拯快40歲的時候張氏去世了,包拯娶了董氏做妻子。董氏給包拯生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包拯的兒子長大後娶了妻子崔氏,生下了兒子包文輔。

沒想到禍不單行,包拯的長子在19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沒過幾年長孫也去世了。也就是這個時期,包拯和宋仁宗進行了那段對話。不過這時候的包拯也不能說沒有後代,包拯沒有後代的說法主要是一些人斷章取義的結果。包拯有兩個女兒和多名外孫,只能說這時候的包拯沒有兒孫。

給包拯生下第二個兒子的不是包拯的妻子,而是包拯的妻子董氏嫁給包拯的時候陪嫁的一個丫鬟,也就是包拯的第三段婚姻。這個丫鬟就是孫氏。孫氏在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觸怒了包拯,被包拯掃地出門,趕回了孃家。回到孃家的孫氏發現自己竟然懷孕了,她告訴了正在守寡的崔氏。崔氏是包拯的兒媳婦,為了保全包拯家的血脈,她偷偷的接濟孫氏,在孩子生下之後自己把孩子抱養過來撫養。<strong>

在很多戲劇中包拯是嫂子養大的,這個故事就是取材包拯二兒子的故事。在歷史上包拯的父母都活到包拯做官後,包拯還是一個孝子,看到父母年齡大了,辭了官去給父母養老送終。因為擔心包拯不承認,崔氏一直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包拯,等到包拯過60大壽的時候,崔氏才把包拯的小兒子帶給包拯看。包拯正在為沒有兒子犯愁,看到了這個孩子後,當場就領回了家。這個孩子被取名叫包綬,是包拯去世前唯一的子孫。包綬在包拯去世的時候只有5歲,被嫂子崔氏養大,包綬長大後崔氏又把包綬的生母找來,讓他們母子相認。

包綬在成年後受到了朝廷的優待,做到了六品官,和父親一樣為官清廉,在當時留下了好名聲。包綬後來娶了當朝太師的女兒文氏,留下了4個兒子和3個女兒。直到現在,包拯的後代仍然在國內一些地方繼續開枝散葉,人丁越來越興旺。


鄧海春


這幾天終於看完了《開封府》這個電視劇,對包拯這個臉譜化的歷史人物更加感興趣了。

1,包拯的歷史形象和文學形象。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歷史作為,都有一定的歷史形象。而這個歷史形象,在民間的傳說和小說家的加油添醋上,出現了偏移,形成了文學形象。包拯的文學形象就是一個滿面烏黑、頭懸明月、剛正不阿、不懼權貴、為民做主的大清官。

我們接觸過很多包拯的影視形象,這些影視形象共同特點就是這個人很黑很黑,簡直就是崑崙奴的後裔。可是,真實的歷史中,包拯並不黑,也沒有一彎月亮在額頭上。其實包拯面黑彎月的形象,完全來自於民間戲說,就是因為包拯剛正不阿、、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性格特點。

《宋史》中,曾用這樣的語言講包拯的性格特點:

包拯性格嚴峻正直,他厭惡官吏做事苛刻,為人敦厚,雖然十分痛恨壞人,但未嘗不推重以忠恕待人。他不輕易與人相交,不會用偽裝的甜言笑臉來討別人喜歡,平時沒有私人請託的書信,舊友、親戚同鄉都斷絕往來。地位雖然顯貴,可是衣服、器用、飲食同當平民時一樣。

2,包拯的後人問題。

包拯擔任諫議大夫、權且代理御史大夫時,曾經上奏宋仁宗早立太子。宋仁宗反問包拯,立誰好呢?包拯說“我已經是60歲的人了,有沒有兒子,並不是為自己的後代邀寵的。”

包拯死於64歲,包拯和宋仁宗那段對話,發生與喪子喪孫之後,知道自己幼子的時候。其實當時包拯已經有了一個小兒子,就是被趕走的小妾生的。

原來,包拯35歲時才與夫人生下了包繶,兒子娶了崔氏,剩下一個孩子不多久就去世了。這個孫子也夭折了。包拯認為,崔氏還年輕,讓兒媳婦改嫁,可是崔氏死活不願意改嫁。反倒是包拯,因為要絕後的事情傷透了腦筋。

當時朱熹還沒有出現,朱熹是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媳改嫁的,一是禮教的道德要求,二是自己性苦悶的生理要求。

這時,包拯的妻子董氏做主,讓包拯把家裡的小丫鬟孫氏收了房。這個孫氏因為頂撞包拯被休了。

(一些人把孫氏寫成滕孫氏,其實是錯誤的。孫氏被認為是董氏的陪嫁丫鬟,所以叫媵。)

包拯真的是一個直男,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更不會對媳婦說一句軟話。在包拯看來,他失去了最後一次免於絕後的機會。於是就有了與宋仁宗那幾句令人傷心的對話。

沒想到,孫氏回到孃家,居然發現懷孕了!孫氏在包家,就和崔氏關係好,兩人名為婆媳,實際上情同姐妹。在崔氏的幫助下,孫氏生下了這個孩子,還給孩子取名包誕。包誕生下來不久,就以崔氏養子的身份養在了包家。

包拯眼裡容不得啥子,崔氏始終沒有把自己小叔子養著的事情告訴他。因為養小叔子的事情,實在說出去不好聽!

保證臨終前,崔氏告訴他,包誕是小丫鬟孫氏給他生的小兒子。包拯很高興,留下了遺言:

我的後代子孫做了官,若有犯貪汙罪的,就不得回老家,死了不許葬在祖墳中。不順從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孫。

3,包拯的家庭狀況。

從很多民間傳說和小說中,我們知道包拯是嫂嫂撫養長大的。其實這是根據崔氏和包誕的故事演化而來的。真實歷史中的包拯,其實是有父親也有母親的幸福小孩。包拯29歲考上進士,請求在合肥家鄉附近任職,父母不想讓他在外當官,他直接就辭官回鄉伺候父母。父母相繼去世,他就在父母墓地結廬而居,守孝三年。十年後,包拯才出仕當官。

就是說,包拯因為盡孝,耽誤了十年做官的時間,這在中國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對包拯的評價中,最為貼切的就是歐陽修,他評價包拯:

拯性好剛,天姿峭直,然素少學問,朝廷事體或有不思……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但其學問不深,思慮不熟,而處之乖當,其人亦可惜也!

歐陽修認為,包拯有忠孝之名,但是學問不行,不會為人處世。的確,包拯在文人士大夫當權的北宋,是一個異類。包拯能容於北宋朝,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宋朝的確尊重士大夫。

4,包拯為IP的旅遊景點。

包公為官地:河南開封的包公開封府大堂,包公湖、包公祠。

包公出生地:

合肥包公祠、包公墓。

包公為官地:

肇慶包公祠、硯洲包公樓

你還知道哪些包公的故事,快來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