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996,是一群程序员用来描述自己工作时间的词汇——每天工作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

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近几天“马云谈996”的话题引发了大讨论,他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后又在个人微博发文表示:“任何公司不应该,也不能强制员工996”“不为996辩护,但向奋斗者致敬!”又强调“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继马云在内部讲话中提到996以后,刘强东也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近来热议的996工作制表态,强调公司不会强制员工996。

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随后,各大公司大佬也对996进行热议。人民日报就此问题进行点评表示,

敬畏法律底线和重申劳动权益一个不能少。

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改革开放到现在,社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人口红利的释放。996,为什么突然被放大,是员工认为生活苟且,而老板们讲的却是诗和远方的矛盾吗?

关于966,如果企业实行强制,公司肯定违法。那么,引发996热议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经济下行的压力。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经济发展后续乏力,这种经济形势,客观上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也很艰难。互联网公司,虽然不像我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那样,但其根本上,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是工作方式不同而已。

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下,互联网强调996目的无非是,一是通过延长员工劳动时间,拿更多的订单,争取更多的客户;二是通过裁员、压缩支出成本。这两种做法几乎都是公司的不二选择。

2、员工变得越来越穷。年轻人,结婚生子以后,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还有压得喘不过气的房贷、车贷,让年轻一代背负的太多艰辛。经济形势的压力,通过压力层层传递,最终落在最底层的员工身上。他们面对的,一边是对个性生活的追求向往,一边是现实中要加班加点才能维持生计。物价、房价上涨,开支项目无穷大,薪酬还是那么点,员工变得越来越穷,尽管他们有牢骚满腹,但内心却害怕失业,下岗。

3、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

前不久,西安研究生学历的消费者,坐在奔驰上哭着维权事件,就是当下人们维权意识增强的一个很好的典范。我们已经在逐步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俗话说,道理不争不明。何况是涉及法律,996引发的热议,其实就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996,是生活苟且,还是诗和远方?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能做什么,怎么样进行微观的改变呢?

1、认清形势。社会最不缺的是人,人缺的永远是岗位薪酬。企业竞争异常残酷,要想发展壮大,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和一帮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企业天性是追求利润至上的,生存都无法维持了,更谈不上什么社会情怀了。

事实有真伪,观点无对错。企业倡导996,你说他说的是诗和远方,而你说的是生活的苟且,这都没有对错之分,这是话语权掌握在谁手上和财富分配机制的问题。所以,作为员工,我们要认清这个根本,我们可以有不满情绪,可以讨论,但我们不能回避现实。

2、停止懈怠。马上又要到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往往都奔着有份稳定的工作,寄希望于能进入围墙,能一生衣食无忧。这样的思想,在当下,年龄大的老员工中同样存在,认为自己是公司元老,资历老、各方面都有优势,思想上懈怠了。殊不知,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技术一日千里,如果还理所当然吃老本,还有躺赢的想法,那公司不淘汰你淘汰谁呢?

3、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有很多种,不管社会如果变化,我们只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维,更新知识架构,打造与众不同的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方能在职场中立足。

4、建立自己的体系。工作可以获得薪酬,但如果单单依靠一份工作来养活身后的一大家,那难免是捉襟见肘,同时也是存在很大的风险的。我们不提倡,在工作时间干私活,我们要对得起我们从事的工作。但业余时间,却能决定你人生的高度和生活质量。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制定一个短中长职业发展规划,建立一个多渠道、收入多样性的属于自己的一个体系。那样我们心里才会有底气和勇气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危机。

996,你们还会认为是生活苟且和诗和远方的关系吗?你们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