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巴黎圣母院大火?

债转转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一部电影,它叫做《爱在日落黄昏时》。电影里有这样一幕:分手9年的杰西和席琳在书店再次相遇。日落之前,杰西就要离开,他们只剩一个下午的时间相处。于是,两个人坐在塞纳河上泛舟,杰西给席琳讲了一个故事: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strong>

一语成谶,当地时间4月15日18:30(约北京时间4月16日00:30),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导致木质框架基本被烧毁,塔尖坍塌,屋顶烧毁,建筑受损严重,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还好,据最新报道,巴黎圣母院内的文物古迹已经被拯救出来了,没有被二次伤害,不幸中的万幸。

记得小时候,会被老师罚站起来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看到朋友圈很多人在感慨卡西莫多不但失去了他的姑娘,也失去了他的钟楼。虽然其中不乏有并没有去过巴黎的朋友们,可是他们也许是感慨:“没有趁早”

小编以为,这就是一个社会新闻,然而,在扑灭大火的过程中,网络中的评论让人真实扎心了。有的网友竟然拍手称快、有的网友认为是闲得瞎操心、有的网友认为忆起圆明园大火这是一种天道轮回。

此处,小编以为:巴黎圣母院对全人类来讲,都是共同的文化财富与瑰宝,不仅仅是法国这一个国家的损失。有网友表示:今天就狭隘一天破罐破摔了。难道承载美与希望的建筑,不应该得到珍惜和尊重吗?

当然,大部分的网友还是表示:没有趁早去参观巴黎圣母院的。<strong>“为什么小时候说要一起去的巴黎圣母院现在都没看?”“当时路过巴黎圣母院,为什么没能好好登个顶?”……

没有关系,从今天开始,趁早,变成一种态度,就不会错过,也不会后悔。失火的巴黎圣母院只是烧掉了塔顶和部分窗花,你现在有点后悔只是因为你活在了一个建成的年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strong><strong>据资料记载:

<strong>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就是:始终在建造中……它于1163年开工,那年辛弃疾刚开始为南宋做官;它于1345年竣工,那年朱元璋刚开始当和尚。再说建造圣母院的木材,一大半都可以追溯到1147年了。而巴黎圣母院在18世纪末也被破坏过,后来19世纪,伟大的勒杜克先生负责整修教堂,这次起火的巴黎圣母院,也尚在修缮中,本来是预计2022年竣工的。

“何谓死亡?”

“枯藤,老树,昏鸦。”

“可否具体?”

“古道,西风,瘦马。”

“可否再具体?”

“万物皆永恒,卿不在。”

巴黎圣母院大火,不说别的,留给我们最深的感慨应该是:<strong>趁早,是一种态度。最怕在某一天,突然说出一句“如果早知道,我就……”“如果早知道,我就不……”。是啊,千金难买早知道的,有什么想法就要立刻勾勒蓝图、有什么需求就要尽快去满足、有什么借出去的钱就要尽快要回来!不然时间久了,变成呆账、坏账、债务人跑路了,就真的要不回来了~

小编不希望回头听你说一句:早知道,我就早点……趁早趁早趁早!<strong><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