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大多時候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也因此在飲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方面有著深厚的品牌積澱,形成了許多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老字號品牌。我們現在卻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有名品沒名牌,在國際競爭中始終矮人一頭。一些有傳統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在國際上佔據的也是低端市場。可見,農業品牌非常直接地體現出了農業競爭力的強弱水平。從目前來看,我們的農產品競爭優勢不強,究其原因是生產技術滯後,品牌意識不強,質差量少,服務水平不高,多頭髮布和多頭管理缺乏必要性等。這是我們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障礙。

我國農產品市場主體發育不良。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形式,農業生產者大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農業產業化程度低下,農業企業數量少,實力弱,我國農業基本上是零散產業。農戶和農業企業是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經濟主體,他們生產規模小,難以有效開展品牌化經營。因為規模小,成本則高,收益低,資金積累慢,無力進行生產創新和新技術開發,農產品的品質難以保證。另外,也無力開展市場營銷活動,建立自己的市場營銷渠道,宣傳推廣自己的品牌。

農產品種植結構相似,後期加工粗糙。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種植結構十分相似,沒有根據當地不同的自然條件或是技術條件合理地安排種植種類,這樣就忽視了農產品的區域適應性,導致失去該地區特色的農產品。在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大量的摻雜農藥和化肥,致使土壤的鹽鹼性加重,農產品的食用性和美味度都大打折扣。我國農產品的加工過於粗糙,造成整個農產品的附加值太低,整體品質不高。我國目前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還有很大的差距,高新技術設備不能滿足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的需求。

農產品市場主體品牌意識薄弱,品牌管理落後。農戶和農業企業缺乏市場經濟運作觀念,多年來的小農思想使他們習慣性地將農產品看作是產品而不是商品,對於品牌在促進農產品銷售和加強競爭中的作用缺乏認識,更缺少品牌經營的意識。真正懂得營銷,運用現代營銷理論實施品牌經營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極少。即使一些農業企業有一定的品牌意識,在制定品牌經營的戰略和策略、進行有效的品牌管理方面,也還有許多不足,影響我國農產品品牌的快速成長。

農產品品牌相對量少,發展速度緩慢。從農產品的相對量看,目前我國註冊農副產品商標量,約佔我國商標註冊總數的20%,農產品品牌增長速度僅為商標總數增長速度的45%,其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商標整體發展速度;我國農產品品牌化程度很低,除了傳統的名優特色農產品品牌外,新開發的品牌農產品過少,市場競爭力不強,未能較好地顯現名牌效應。目前國產香蕉“萬頃沙”、“莞香”、“香山”、“唐”等地方品牌已相繼崛起,但其覆蓋範圍大都僅限於所在縣、市,還沒有一個品牌的覆蓋面能夠超出自己的行政管理區。

傳統品牌農產品缺少創新和保護,市場競爭力下降。我國傳統的名牌、優質、特色農產品以前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如茶葉、水果、絲綢、生豬等。但這些知名品牌大多為區位品牌,以地區來命名。這些大而統的牌子,實際上變成一種準公共資源,缺少維護和創新,加上假冒偽劣產品氾濫,嚴重削弱了這些名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外,有些傳統名牌農產品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其特色正在逐漸弱化,有些品質下降、退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