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失眠,不僅僅是睡不著那麼簡單。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失眠症不僅僅是睡不著那麼簡單,其背後有大範圍沒有解決的心理問題。

例如:自卑。澳大利亞的精神科醫生貝蘭·沃爾夫對失眠症是這麼表述的:“失眠症是自卑者最容易表現出來的病症之一。”

失眠症患者通過“無法入睡”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現狀的不安。只要無法放下對現狀的不安,無論怎麼改變姿勢你都別想安穩入睡。

無法入睡的夜晚,就是潛意識在告訴失眠者“你不能解決你人生裡存在的問題。”

那麼,失眠,安眠藥能治麼?

無論製造出多麼有效的安眠藥,也無法完全解決失眠的問題。安眠藥只能治療“無法入睡”這一表象,而不能治療無法入髓的內因,真正的心理原因。

很多書中都提到,煩惱是引發失眠的原因。這時,問題又來了,有些人,分明睡著了,卻說自己沒有睡著(“疑似失眠症”也被當做失眠症對待!)。

患有疑似失眠症的人,他們在客觀上獲得了良好睡眠,主觀上卻覺得自己睡得不好,睡不著。

“不要聽那個人說了什麼,而應該看那個人為了什麼而說這些。”因為失眠症患者往往會誇大其詞,他們的講述不能完全相信。

他們說“我失眠了”,意思是說:“我正因此苦惱。”更深層的意思是“我需要更多的關心。”

獲得了良好的睡眠卻非要說自己沒有睡著的人,就如同現下“煩惱的年輕人”那樣,分明一點都不胖,卻非要說自己“很胖”。總而言之,這類先入為主的觀念很強,也就是安全感很差

從這一點來說,與其說他們失眠,不如說是恐懼失眠。恐懼,讓他們無法入睡。

“幾乎所有的失眠者真正的衝突都在於不好的心靈習慣。”實際上,睡不著並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傷害。

失眠不是問題,給失眠這件事過度的重視才是問題。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失眠的時候,你離自己最近。

大家都知道拋棄戀人是不道德的,拋棄孩子是觸犯法律的,那麼拋棄自己是什麼罪呢?

你有沒有想過,自我拋棄是比以上說的那些例子更嚴重的罪惡,我們像拋棄親人、戀人一樣拋棄了自己,為了沒有任何意義的討好就背叛了自己,還渾然不知。

勉強自己的人,會有一種怨念的氣場,不僅苦了自己,還會招致他人的討厭。被周圍的人討厭,人生免不了要受挫折。

心理上無法自立,經常討好他人的人,其實是在賤賣自己,實則是背叛了自己。

那麼人為什麼會自我背叛呢?

希望大家對你笑臉相迎,你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對他人笑臉相迎了。想獲得大家的承認,即使勉強也要笑臉相迎,這時,你的笑臉(連同真實的感受)在被賤賣,你覺得勉強卻還是在做了就是對自己的背叛。歸根結底,勉強為之是因為怕被人討厭、拋棄的不安引起的。

最後,你給自己的懲罰就是接連不斷的失眠。

失眠症患者完全沒有必要責備自己,你有充分的理由失眠。

承認自己睡不著是因為心理有不能解決的事情,算是自我的審視。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是想辦法,而是承認問題,不是嗎?

脆弱的人有很強的防禦心理。那麼承認問題,並好好糾正戰戰兢兢的性格是必須的。

過去的成長環境,過去的人和事,塑造現在的大腦。過去成就現在的你。時間是不可逆的,過去的終究是過去式。可是,明明知道過去不可逆,一類人看得開,放得下,一類人想不開,放不下,不想承認過去也不想有所改變。失眠者往往是後面這一類。

愛與美好,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些不美好的失眠夜,何嘗不是讓你遇上美好的傳送帶。睡不著的時候,可能是你距離真實和自我最近的時候,所以每次失眠都值得好好感受。

身體很累了,應該可以睡著,這個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

總是催促最近趕緊睡著,從而引發焦慮,是“想改變最近,成為他人”的表現。能做到就是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勉強自己,反而不那麼累,也比較好眠。

當你抱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思想時,反而可以讓你的能力最大化。“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包含的另一個意思是“我只做自己做得到的事情”。能做到就努力爭取,做到反而會激發效率。

總是想著自己要更加努力,要爬得更高,這本身就是一種焦慮。人總有效率低下的時候,你已經很努力地爬到了現在,還要勉強自己爬得更高,會讓心靈疲憊,導致失眠。

工作或是學習效率低下,說不定是因為你在迄今為止的生活中努力過度了。所以,請不要為現在的效率低下而焦慮。

希望自己“更”有效率低工作,“更”有效率地睡覺,這本身就是慾望,慾望把睡眠交付給焦慮,然後慾望和焦慮聯合起來,破壞了你原本可以高效工作和睡眠的能力。

接受現在低下的效率,就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仔細考慮,你會發現,那些焦慮到失眠的人好像真的是“自己威脅自己”。很多這樣的人忘記了初衷,只看到“更”,保持焦慮過剩的狀態生活,這樣就導致了失眠。

你的失眠可能是在抗議你迄今為止的生活方式。接受睡不著這個事實,接受本來的你,是你在治療失眠症的過程中,心理層面能做的事情。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我們為何如此不安

有些人在小時候有“不應該任性、不應該撒嬌”,“應該懂事、應該聽話”,或是有很多類似的“不應該和應該”。這樣的人從小就沒有安全感,換句話說就是沒有真正可以值得他信賴的人,正是因為安全感不夠,他才會在想做什麼時,思前想後,困在“應該和不應該”裡,而做不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從小就開始因為不安而痛苦的人,心靈藤蔓會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生長。藤蔓越長越繁雜,不僅捆縛手腳,甚至遮住眼睛,讓人看不到自己的真心。

要想酣睡首先要弄清楚你心中的藤蔓是什麼樣子的,直面自己的內心。

連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沒有的人,想要安心,最先要做的事情是檢查自己迄今為止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與想要變安心的努力背道而馳。例如,不安的人一味追求能力的提升,結果可能會疏遠自己。

有些事情,即使你已經給它定性為“沒關係”或是“已經過去了”,但是你就是會去在意它,並且在意得睡不著。並不是你的“沒關係”或是“已經過去了”的處理態度有問題,而是

在更深層的地方有本質上的個性原因存在。泛泛來講,原因可以歸結為慾求不滿。不同於愛錢、愛美食這種慾望,這種慾求不滿是你從來沒有表現出來的。很多欲求不滿的人,不是因為得到的不夠,而是迄今為止的生活狀態不適合這個人。與其說是在個別事情上尋找答案,不如說是生活的整個方向錯了。

在睡不著的夜晚,你也可以換個積極的思路,“睡不著的夜晚是命運在冥冥中引導你尋找正確的人生之路”,也許你會發現“我不應該走這條路”。

假如你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煩惱也不見少,那你要反思“我為了什麼朝現在的目標努力呢”,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這並不是你本身想要追求的東西”。努力卻得不到任何好處,越努力越不幸,那是病態式努力。

你為什麼會努力過頭呢?

這是因為“母愛”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希望獲得呵護、獲得關注、獲得保護、獲得獎賞,你們就是為了這些幼兒的願望而努力。

所以幼兒的願望就是對自己本性的關懷。

當你到了中老年後,都沒能實現幼兒時期的願望,只是執著於眼下的意義,就不可能知道人生的意義、自己的價值觀,陷入現在的慾求不滿中。

這樣的人,無法自我實現,透支心靈,基本的需求無法達成,人生的基礎十分脆弱。他們的生活並不是沒有值得高興的事,只是比起高興的事情來,他們更在意那些讓他們懊惱的事情。稍微有點不順心,懊惱和高興之間的平衡基本上就會被打亂,他們的心會像風掠過的湖面般失去平靜。

他們的神經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一碰就會緊繃,繼而失眠。

患有失眠症的人,可能做過痛苦的逃兵。例如,中途放棄一件事,一個人。逃離後即便在其他方面有所得,有一定的優越感,在某些場合顯得自信滿滿,但內心深處還是深深印刻著自卑。

為了掩飾這種自卑,他們會越發拼命地區追求成功,以獲得更多的優越感。這種企圖用優越感來逃避自卑感的人,最終會成為“脆弱的野心家”,

越是自卑,越是貪婪地追求優越。

為了掩飾自卑而追求優越是自我強迫。

強迫的可怕之處在於,明知“不能那樣做”卻非要勉強自己“那樣做”。之所以強迫自己努力,因為自卑感是痛苦的,而優越感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痛苦。但是,自卑是痛苦的根,根不斷,痛苦就不會自愈,可能還會衍生出其他的病症。

為什麼獲得優越感的同時,自卑沒有少一點,緊張和不安依舊如影隨形?原因很簡單,優越感不等於自信,就像怕水的人不會因為擅長跑步而喜歡上游泳一樣。假如你知道自己在用優越感來逃離自卑,估計就會明白優越感的強迫特性。

理解因為野心和優越感而失眠的人,就可以理解自己心中隱藏的攻擊性。沒有表現出來的攻擊性讓內心的緊張感更加高漲,正是這份緊張讓人失眠。

抑鬱症患者大多都有攻擊自己的傾向,才讓生命隕落。有些還沒有患抑鬱症的人,攻擊性不能直接表現出來就失眠了。

換言之,優越感就是攻擊性的偽裝。

無法表現出攻擊性和敵意的被動的性格是失眠的原因之一。因此,改變這種被動的性格吧,這樣才能讓自己酣睡。

但這需要時間。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人生不是寫著“萬事如意”的賀年卡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自卑感呢?

重要的還是深深的孤獨感,心中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缺乏安全感。對自己來說,假如重要的人都接受了這樣的自己,即使自己不夠完美,也沒什麼大不了。而深深的孤獨感恰恰是失眠者最初的誘導點。

擁有自卑感絕對不是一天、一瞬間的事,它有一個過程。沒有被周圍的人深切地愛過,是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形成原因。

真正愛自己的人,即使知道自己不完美,不漂亮,不優秀,也不能停止愛這樣的自己吧?然而,自卑的人根本不愛自己。

自卑的人總是很緊張。他們總是為心中的“必須做這,必須做那”的聲音催促而焦慮。總是很緊張,誰得找才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偽裝性、自欺性的自我神化,不能拯救孤獨不安的內心。越是想從深深的孤獨感中掙扎出來,自我神化的精神世界毀壞得就越嚴重,如同車開在不適合的道路上,只會毀壞車輛。

必須先解決心中的矛盾——自卑感和優越感、自我蔑視和自我神化的兩對矛盾,才是解決失眠的辦法。

沒有關愛,沒有一個值得信賴的人給自己安全感,我們自然要追求能力。沒有能力如何一個人生存?這樣的人,很容易成長為一個優秀卻冷漠、要強也脆弱的矛盾體。他們告訴自己,不變得足夠優秀的話,就不能獲得他人的認同,不能融入其他群體,但潛意識裡卻說:“我沒有同伴”。

這種潛意識的自我認定很難打破。來自自我蔑視和自我神化這種矛盾中的緊張感沒有改變,其他也就不會有質變。無論自我神化得多浮誇,他們的心底也知道“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樣的人,一旦遭遇挫敗,就會變得了無生氣、嫉恨他人,覺得自己被人愚弄了。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應該注意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感。

優秀的人,大多是自控的人。自控的性格,既是長處也是短處。

“具有很強的自我控制慾”的人很多。他們不想讓經驗白白浪費,總是勉強自己,總是無法放鬆,總是很忙。即使自己想要放鬆,但還是無法放鬆,稍微放鬆就會有愧疚感和不安。

總是存在的不安,好像是為了什麼而準備的。其實是為了應對恐懼,身體下意識地準備著,總覺得某一天會發生一些自己接受不了的事情,因此準備著隨時應對,因此總是神經緊繃,不放鬆。

自控的人,無法正常釋放真實的情緒。他們讓生活變舒適,內心卻破綻百出。當心靈破綻百出時,就會感到無力和抑鬱,進而導致失眠、自主神經失調等綜合徵。

當你表露出憤怒的情緒,導致生活露怯的時候,也許你不會感覺到舒適,卻可以從破爛的心靈世界中逃出來。

這裡我想說,釋放憤怒就是睡眠的條件。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不安的夜裡,天空掛滿傷害。

強大的人,真正強大的是內心。

從糟糕的人際關係裡解脫出來,更深層次的,你要讓自己的心寬大到任何事情在你心中都是滄海一慄。

人類啊,心靈舒展了自然就會有良好的睡眠。

和不契合的人、討厭的人交鋒,有不愉快的經歷,算不算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在這類人身上投入多少的注意力。你可以選擇留在身邊的人。你把注意力投放在自己不喜歡的人身上,可能也是想從這個身上獲得點什麼。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特別急迫地想出人頭地,就必須跟自己討厭的人接觸。因為你投注在名望上的注意力遠遠高於其他。

有所求的人就有所困,有這般野心的人反而會被野心困住。因為想獲得好感,所以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憤怒、尷尬、傷心的時候,他們不會表達出來,而是經常跟自己較勁,可實際上,當他們覺得無所謂的時候,並不是他們化解了負面情緒,而是壓抑、積攢了心理垃圾。

不要害怕被拋棄,不要猶豫要不要捨棄,那些拋棄你的人,曾經的朋友也好,戀人也罷,都是不適合你的。他們跟你沒緣分,不妨從他離開的時候起,讓自己釋懷,沒什麼大不了的。

能量滿滿的人可以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捨棄一切,你信嗎?

最大的報復是忘卻。讓生活繼續向前,是對妨礙自己幸福之人的最大報復。

為了成長,唯一的道路就是自我實現。做真實的自己,而不是過度壓抑真實的情緒。

相比於社會性成功,有些自己真心想從事的是一種“倒退”。比如你想做個書店店員,但父母覺得太卑微,不如出版人看起來風光。有些人從小就壓抑這種自認為會“倒退的慾望”,勉強自己繼續前行,並給自己立下十分宏偉的目標。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是逆著上行的電梯下行

寄希望於社會性的成功,壓抑內心的敵意,是病態的解決方式。敵意越是受壓抑,內心就越發糾結。不為自己而活,害怕失去一個人而越發討好他、依賴他,漸漸地生活中心全部圍繞著他,自己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窄,心中因為不安而防禦性越來越強。

實際上,正是病態的努力持續地侵蝕個人的安全感。

那些拼命努力卻為失眠而苦的人,原因就是歸屬感的欠缺。

聽起來可能殘忍些,但是不能給予子女歸屬感的家庭,家人是有責任的。家人不覺得他是家族的成員之一,反而覺得他像個“有用的用人”。也就是說,他的家人都是自私的人。也就是說他從小時候開始為家庭努力貢獻,其實是被家人利用的。正因為他心底裡已經感覺到了這一點,因此不管如何貢獻,都不會對家產生歸屬感。

其實,不為別人優秀,你會更愛自己。不要把目光放在華而不實的事情上(比如他人的看法,外界的評價),而是放在實實在在的事情上,這樣,你自然不會失眠。

他人的期待是不可控的野心,反而是控制你的慾望。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努力的野心家希望實現自己的野心,一方面他們以實現自己的野心為目標,努力奮鬥,但是在另一方面卻懷疑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做到,有些人甚至在成長期就否定自己了。

真正的野心家,不懼怕失敗,也承認自己有野心。顯然為他人而活的失眠者不是,儘管他們慾望滿滿。

當一個人擁有外來目標時,他的目標是最高的;當他擁有的是發自內心的目標時,他的目標是最適合自己的。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你想要的,要配得上你的失眠。

其實,牽動情緒的都是慾念。在無法入睡的夜裡,自己要認識並分析自己應該是個慾念很重的人。

太在意,太想擁有,往往容易變得執著,執著不想失去,本身就是慾念。失眠,慾念的副作用。

自我執著感很強的人,最容易被自己逼入死角。

有自我執著和虛榮心的人總是希望從周圍的環境裡獲得利益,但又不能如願地融入周圍的環境。

比自卑、慾念更可怕的是不自知。拒絕自我分析,根本無法獲得心理上的成長。

孤獨的人之所以那麼害怕失敗,是覺得只有成功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遺憾的是,成功並非解決人生問題的萬能藥。所謂成功,其實是成熟到具有肯定自己成功的能力。

失眠的力量就是“過剩的意圖”。正是因為睡覺的願望過於強烈,所以才會失眠。

有一本名為《為什麼煩惱》(Why Worry)的書,作者喬治·L·沃爾頓說,長久失眠的人,其實特別希望“馬上睡著”,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不馬上睡著,就損失了睡眠的時間,這種損失不可逆”。

就是這種急於入睡卻害怕睡不著的心理妨礙了睡眠。

這種想法激發人心中的不安。

喬治說:“面對這種情況,你應該想‘今晚不睡也沒關係,就算今天浪費了,還有明天’。小小的思想轉變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睡得香甜。

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同時也會讓你神奇地感到快樂。

不過,可以轉換心情的人,還是有能量的人,應該不會失眠,準確地說是不會長期失眠。讓失眠的人轉換心情,猶如讓抑鬱症患者有興趣愛好抑鬱沒道理,甚至急功近利。因為他們的能量都被消耗了,再沒多餘的能量轉換心情。

潛意識裡有安心感的人無法想象,沒有安心感的人不管接受到什麼信息,都會本能地先懷疑。因此,沒有安心感的人要想睡著,必須要先學會“相信”!

花費時間,結交可以信任的朋友。這看起來很遠,但卻是讓你能睡著的近路。


你的不安,配得上你的失眠嗎?


GOOD N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