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史記·項羽本紀》有一句話,說“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十分不理解,要說老虎兇猛,這是本性,畢竟百獸之王嘛,要說狼貪婪,我也可以理解,但是狠如羊就很奇怪了,羊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溫順派代表,跟兇狠簡直沾不上一丟丟關係吧,司馬遷用這樣的比喻,是他錯了嗎?還說秦漢時期的羊原本十分兇狠,後來經過幾千年的進化,基因變異,才變得溫順了?

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也請教過老師,以下內容是我通過學習後得出的結論,如有不對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一定改正。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很如羊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狠如羊”這句話的原文是這樣的:

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是宋義下的一道軍令,具體故事比較複雜,足夠另寫一篇文章了,在這裡不展開說,這句話裡注意一點就行:很是一個通假字,通狠。

但是,“很”真的只是兇狠這麼簡單嗎?未必!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不順從

前文說了,很通狠,如果從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就是狠毒、兇狠的意思。

但實際上,對於“很”的解釋,歷來很有爭議,有人說是兇狠,也有人說是執拗、不順從。根據《說文解字》的釋義,“很”這個字就有以上兩種不同的解釋:

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一曰盭也。

盭(lì),同“戾”,乖戾的意思。

所以,如果僅根據《說文解字》來解釋為不順從,似乎有些不太全面,並且如果把很解釋為不順從,那麼跟後面的“強(倔強)”就重複了,司馬遷應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但是,若根據羊的習性,這個說法似乎又說得過去,普通人只知道羊兒溫順,很少有人知道羊發起性子來比牛還倔,不管是誰都勸不動。我們常說牛脾氣犟得很,其實這是冤枉牛兒了。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兇狠

去掉不順從這個答案,剩下的就是兇狠了,我們又會很奇怪,猛虎、貪狼這都是很正常很符合實際的事情,但是溫順的羊,似乎怎樣都跟兇狠掛不上鉤啊!

根據《史記》中這段話衍生出來一個成語叫“羊狠狼貪”,就這個成語,通常的解釋是為人兇狠,爭奪權勢。也用來比喻貪官汙吏的殘酷剝削。可見,狠的意思就是兇狠。

清代小說《聊齋志異·席方平》這一篇中,就有一句話用到這個成語:

羊狠狼貪,竟玷人臣之節。

根據後文的意思,我們也可以確定蒲松齡先生對“羊狠狼貪”的解釋就是貪官汙吏的剝削,沒有執拗、不順從之意。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羊的特性

其實,如果跟羊打過交道,就會明白羊的內心住著一個鋼鐵爺們兒,可不要被它們溫順的外表所迷惑。

就拿吃草來說吧,其他食草性動物,跑到草地上撒丫子吃草,但別人都是把長出地面的草咬斷了吃,羊就不一同了,它們直接把草連根拔起,真是對斬草除根的完美詮釋,當然了,這是楊的生理特性決定的,民間有諺語就說了羊和牛吃草的區別:

牛食如澆,羊食如燒。

說牛吃過的草地啊,就跟澆了水一樣,溼漉漉的,因為牛口水多,它舔著吃,而羊呢,被它們吃過的草地可就遭殃了,就跟火燒過的一樣,枯萎難以再生。

這倒是十分符合項羽的性格,根據記載,項羽屠城記錄多達6次,非常兇狠,他就好比那隻羊,被屠的城池就是草地,而城中的百姓呢,就是被吃掉的草了。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如果說“屠城”還不能說明羊的狠,那我再跟你說下羊發情的故事。

到了戀愛的季節,羊兒們紛紛開始發情,在陽盛陰衰的羊群中,往往會因為爭奪交配權而大打出手,別的動物也會打,但是別人打不過就跑,女人讓你給。但是兩頭公羊打起來,只有一個結果:今天,我們之間,必須有一頭要倒下。

可以說是不要命了。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史記》裡說“貪如狼,狠如羊”,羊哪裡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