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李子柒小傳


史記,李子柒小傳


史記 李子柒

李子柒,蜀郡女子,綿陽人也,庚午歲生(1990年),幼失依怙,亦失愛養母,其祖父母憫子柒孤弱,躬親撫之,故子柒於祖父母,情甚長。

子柒纖秀,形容細弱,然心存剛韌,有志焉。

常隨祖父為繩墨斗斧,故長於手技;又從祖母採慄山林,汲泉園圃,故多識稼穡,及草木鳥獸之名。

十四歲,不得學,乃往城市,歷八載,多坎壈。嘗露宿園囿,受風霜之犯;或苦咽糟糠,蒙飢寒之虞。然好學,且勤敏,雖天不厚待,故不肯低頭草莽。

某日,營作坊間,有鄉人見之,曰:“子柒,爾祖母病矣,思爾矣”。

子柒太息曰:“吾久在城市,忘故園山林矣,屋前榆柳,清淺池塘,園中菜蔬,山中竹筍,皆待我歸,吾胡不歸,且吾青春尚富,祖母在日將短,此時不奉,他日必悔。”

一夕,子柒棄城去,夜歸,其夜月如水,雲如淡,如子柒之心。

歸去來兮,載喜載奔,悅祖母猶在,樂山林青鬱,嘆園中碧翠,驚不改當年。竹籬木槿,白沙淺溪,有桂子三秋,有菡萏花開。

子柒曰:此自足之國也,吾何復外求,以纖秀之身,逐無窮之慾,非吾所樂也。吾所樂者,採蔬而食,煮酒自醉。為女中陶潛,可矣。

遂隱綿陽鄉里,遁跡林泉,耕作南畝,無復他意。

或逢暮春,落花滿徑,嫩筍尖拔,子柒奮袖低昂,逡巡竹林,掘筍滿筐。

或在端午,粽葉殷綠,白米如玉,子柒剝葉捆粟,俄而煙嫋,清香溢遠。

或執竿入林野之深,剝剝打桃,桃之落兮如雨。

或赤足行荷塘之中,采采挖藕,藕之肥兮如魚。


史記,李子柒小傳


有時隆冬,雪漫山野,天寒白屋,飲一杯無?子柒乃燃薪庭前,懸鐺火上,置菜湯中,移時,肉香浸菜,氤氳瀰漫,有土犬彷徨,有飄雪融湯,此時品酒,火前設餚,人生大佳,忘彼城市何方。

有時清明,枇杷垂垂,滿樹滿園,採擷滿階,釀而為酒,酒冽人醉。

子柒又好古造紙法,古印刷法,得古人之籍,仿而行之,居然可成,其著青衫,面目溫婉,遠視之,若漢宋女子,置身今日,造紙印字,宛然古風,亦一趣也。

子柒所為,種種皆在稼穡之間,南畝之際,無非耕桑,不過採漁,尋常農女所為,然天下所好,不可預也,朝夕間,忽成名。

或曰:蜀中有女子,名曰李子柒,身自稼穡,手有匠巧,悠悠乎隱士之風,陶陶然樂土之趣。

於是眾生慕之,一時間居然千萬為計,若論田園之樂,必曰子柒之事。

又頃之,海外之人見子柒,驚曰:中華之樂,田園之美,居然如斯,吾輩神往。海外之慕,又百萬計。

名既聞,則利至,或曰,年盈數千萬計,眾生又豔羨。

子柒所示,雖看似天然,然亦為之不易,稼穡本勤,營作須敏,田園之事,豈曰悠然,或為一瞬之巧,乃歷半年之苦,人前陶然自樂,人後手繭累累。

田園之樂,或意中之樂也,或娛心之樂也,身若為之,非易事。

中華田園之美,為海外所慕,乃佳事也,子柒於斯,居功至大。

太史劉曰:

田園之樂,當先歷汗滴下土之勤,先知鋤禾當午之苦,勤苦而後樂,則真樂也。

願眾生慕子柒者,非唯功利,乃在真趣,若徒慕子柒之聞名得利,則田園之樂不得,功名之利難至,則心累而矣。


史記,李子柒小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