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01 成功不等于幸福

前两天,在一场学困沙龙上,一位教育专家对大多数人定义和追求的“成功”持有不同态度。她说,

恰恰是这个成功让我们孩子远离了幸福感

你还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不惜金钱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送上大学,希望孩子能学习到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有用的技能,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吗?

多年前,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就说过,“这是失败的教育!”

在今天这个物质膨胀的社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随着外界转,这个好,就让孩子学这个,那个有“钱途”,就让孩子学那个,而忽视了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讲和的能力、以及帮助孩子建立幸福感。近年来,一些孩子的悲剧发生更是让人感到惋惜,让我们对教育的目的也有了更多思考。

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理查德·莱文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他这样提到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他认为,教育应当包含着利他的意义

02 你学会如何思考

在这里先插播一个小故事,这是美国已故作家华莱士2005年曾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演讲中一开头就讲述过的:

“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

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

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

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在那次演讲中华莱士如此提及: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相信今天,我们对此更能体会!

可是,他的确给了我们非常深刻的警醒——人生存根基的浅薄化,只看到人在忙,却不知道究竟在忙些什么

这不就是我们存在危机的表征吗?

我们如何改变呢?

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其实,华莱士在演讲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依靠教育去改变!

他说,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让你学会如何思考”。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对此,《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也有着同样的见解:

“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约翰·亨利·纽曼非常能够体会到如何思考对人生的深远影响,教育令他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

03 教育与人生的三种关系

认识不到教育的目的、意义,不少家长确实很容易被当下各种各样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技能所围困,代价是孩子的童年成为了

清单式的童年,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在忙忙碌碌中折腾,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更是与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越来越远。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和身心健康,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开创中国近代教育典范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培养习惯的过程,良好的习惯可以陪伴我们终生。

他在《教育与人生》中,提到各人的环境不同,着眼点各异,因而各人的人生观亦不一致。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他提出的“教育与人生”大致有如下三种关系:

1)以教育认识自己

天下最可怜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不认识自己。有的人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缘故,走入歧途,一切堕落,事业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何等的危险。

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主体自我和自己的环境。

首先要认识的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与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环境有支配或决定人生的力量,同时又有引诱人生入于某种途径的力量;我们受种种外物的支配和引诱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认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行动才会有目标有意义,不至于成为盲目的不正当的行为

在认识环境之后,应当认识自己的本身。要利用环境,除了认识环境之处,第一要注意自己所处的位置,第二是自己的能力,第三是自己的能力在所处的位置能够发挥的作用。所以环境的认识和自我的认识都是必要的。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育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学力,同时要引导学生走入正轨,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势,本国的情状,以及学生所负的使命和个人所处的位置。

2)以教育革新自己

既然认识了自我与环境,就应当着力于革新自己。革新可分以两个方面来说:

一方面是铲除一切障碍物,如虚荣心、怠惰心等等。一般人很容易受这些魔力的支配,自己不能节制自己,这是人类本性上的缺陷。但人类的本性也具有许多优点,如仁爱、求知等等。我们应当发扬自己的长处,铲除那些短处。

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另一方面是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向新的路线上走去。一个人总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较进步的人对社会更有认识,这种种认识,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基础。我们在认识了环境和自我之后,对这种种当然会有相当的认识。在我们的本能中虽然有除旧布新的成分,同时也有迷恋过去的成分,所以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便非常重要了

要铲除一切障碍物,革新过去的错误观念,必须在教育上下功夫。因为怎样铲除虚荣心、怠惰心,如何革新错误观念,是要以教育力量为原动力的。

3)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认识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种自然的步骤。如何才能达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叶圣陶认为,应当按照自己的所长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要使人们都能够这样成就自己,非借助于教育不可。可见教育对于人生所负的责任,真是不小。

以上三件事,无论缺了哪一件,很难成为健全的分子。今后的教育应当从这三件事着手,尤其对于中学生,更应当特别训练。希望负有教育责任的人注意!

04 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如果今天我们的教育能保持清醒,培育孩子能真正学会了如何思考,如何关注,如何发展人格,那么家长就会明白,你还有其他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或许他并非那么喜欢才艺或上各种兴趣班。而孩子可以在充分的思考中亲身体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会让他有一颗超越的心、承担的心、融入的心来面对未来社会生存的压力,那么他们也会有其他的选择——不是为求职晋升、买房买车急功近利和身心疲累,而是在充实的工作之余享受自己的家庭时光、运动健身乐趣等,关注健康,关注内心,生活和工作都能兼顾,他们可以生活得诚恳踏实,而非不停的忙碌。

然而,我们能否保持这样的意识清醒而鲜活?

今天我们的教育是否有意识培育孩子清醒地认识我们的时代和世界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如果我们想提升孩子的幸福感,那么家长先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教育与人生:学会如何思考,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瞬间,你看到了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始于一个人为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人。”

下面,我把风靡全球的哈佛大学《幸福课》的教授泰勒.本-沙哈尔总结出的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稍微做了些改动,分享给大家,愿你我在无意识的忙碌中慢下来,关注内在,

与人生的幸福建立起联系

1. 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 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 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5.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6. 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7.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和谐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和谐关系付出努力。

8. 充分休息和运动。

9. 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0. 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end-

本文由八只脚丫整理而成,参考材料如下:

《哈佛大学教授: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

《教育如何培养孩子清醒认识世界,化解人生危机?》

叶圣陶《教育与人生》

哈佛大学《幸福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