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地處遼東半島中樞,渤海東岸,大遼河入海口處。是中國東北近代史上第一個對外開埠的口岸,是大龍郵票的誕生地和發行地之一,是中國紅十字運動的發源地,也是中國民族金融業的起興之地,曾是東北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宗教文化傳播中心及各種物資的集散地,被譽為“東方貿易總彙”和“關外上海”之稱。英國、法國、俄國、日本、德國、美國、瑞典、荷蘭、丹麥、挪威、奧匈等國曾在營口設立過領事館或領事機構,曾是東北面向世界的窗口。

[1]

如今的營口,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和國家自貿試驗區片區城市,是東北亞重要的出海通道,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交通節點之一,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2016年獲批中國最具魅力宜居宜業宜遊旅遊城市。[2]

2018年12月21日,營口被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列入 “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三國時稱營口為遼口,東晉時叫歷林口。1688年,清政府安置巴爾虎蒙古人在營口一帶遊牧。巴爾虎人以窩棚為居室,窩棚相連,狀似軍營。[6]巴爾虎人離去之後,清政府頒佈開墾遼東的規程,要求關內移民到遼東墾荒,於是山東、直隸一帶的農民便紛紛來此,還有登州、榮城、天津海下等地的漁民也駛船來此處落戶。他們在遼河南岸潮溝旁(也有少部分在遼河北岸)搭窩棚蓋茅草房棲身。這些窩棚和茅草房遠遠望去就象一排排營房(其實並不是營房而是小漁村),得名“營子”。因營子地處遼河海口,是退海之地,至少有600年曆史。此地形成陸地後,遺留下多條潮溝,漲潮時河水便把潮溝淹沒於水中,此為“沒溝”之意,故稱

沒溝營

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簽訂,“增設牛莊、登州、臺灣、潮州、瓊州開埠為通商口岸”。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英國派駐中國牛莊領事館的首任領事密迪樂看到牛莊海口水淺,大船難以出進,條件如此之差,根本不能作為口岸開埠通商,併產生退意。就在英國人灰心喪氣之時,發現了牛莊轄管的沒溝營。沒溝營不僅水深河闊,又有距海口近、碼頭緊靠城鎮的優勢。如能在此開埠通商,更勝牛莊。密迪樂找到牛莊的官員,提出改牛莊為沒溝營的要求,並將實地調查和更變地點的情況,寫信向英國政府報告。信中說:“牛莊作為商業城市已經沒有地位,看不到商業上的活力。根據探察的結果,距離遼河入海口最近的沒溝營,必將成為外國貿易的中心地”。清政府同意了密迪樂變更開埠的要求。一則由於牛莊河道淤塞,不如沒溝營河闊靠海,碼頭依城,宜於開埠通商;二則按《天津條約》移地開埠成例,在牛莊轄管的沒溝營開埠,並未違約。就這樣米字旗飄升,沒溝營代替牛莊開港了。清政府官文稱之為“同意沒溝營口岸開埠”。[7]

1866年以後,清政府官文將“

沒溝營口岸”簡稱為“營口”。營口城市自此得名。

營口戰國時期屬燕國。

秦屬遼東郡。公元前195年,西漢在遼東郡置18個縣,營口地區南部設平郭縣,北部置安市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營口地區先後被漢族的公孫政權、鮮卑族的慕容政權和高句麗政權統治過。平郭縣和安市縣置而不廢,文縣(東漢改為汶縣)於240年被曹魏政權遷至齊郡(今山東省境),房縣改屬遼東屬國。

後燕政權於385年將平州治所遷到平郭縣。

唐代末,北方先後有契丹、女真、蒙古3個民族政權更迭,並在營口地域內設置地方政權。

遼國平滅渤海國後,將其一些州縣遷到營口地域內,在今熊嶽鎮設盧州領熊嶽縣,在今湯池鎮置鐵州領湯池縣,耀州領巖淵縣,歸州領歸勝縣,另設曷蘇館大王府和辰州領建安縣。

金朝時期,將辰州改為蓋州,領建安、熊嶽、湯池三縣,餘州撤廢;設女真人的別裡買、本得山、按春和曷蘇館4個猛安,猛安下置若干謀克。

明廢州縣改設衛所,營口境內南部屬蓋州衛,北部隸海州衛。營口市區時稱梁房口。

1621年,後金佔據營口地區,以耀州(今大石橋北嶽州村)為中心屯兵鎮守。

1644年清朝對漢人和滿人分別治理。營口地區北部置海城縣,南部設蓋平縣以治理漢人;在熊嶽設副都統管轄遼東半島各地滿人;又在熊嶽、蓋平、牛莊設防守尉或城防尉管理八旗事務。[8]

順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為“龍興之地”不致荒蕪,從山東招遠等地陸續招民到今營口城境內。

1861年,清政府在營口設置奉錦山海關兵備道。

1867年1月設營口海防同知廳,負責海疆治安。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著名畫家方人也油畫《營口老街印象》(3)

1895年3月6日,日本侵略者佔領營口(既日本第一次佔領營口),設立民政署,任命石田區珍為民政官,對營口實施統治。

(1900-1904為俄佔營口時期)

1900年8月4日沙俄借消滅義和團之名佔領營口,設立俄國營口民政廳,任命俄國駐營口領事安德烈·吉姆連科·奧斯特羅維霍夫(中文名敖康夫)為俄國營口民政長官,向市民公佈了《民政規則》十二條。主要內容有“一向屬於清國官吏所管理的諸般事物,完全歸於俄國當局管理”。民政廳管理營口一切事物,內設警察、稅收、裁判、衛生四部,對營口實行4年的軍事殖民統治,營口進入了外國佔領時期。在此之前的1900年7月,奉錦山海關兵備道衙署、營口海防同知廳被迫暫遷至錦州和田莊臺。

1904-1906為日佔營口時期,既日本第二次佔領營口)

1904年7月25日,日俄戰爭爆發之際,日本擊敗俄國,佔領營口。對營口商埠區、港灣實行軍事佔領,併成立營口軍政署。在營口進行了兩年半的軍事殖民統治,光緒三十二年十月二日(1906年12月5日)中日雙方就日本交還營口問題舉行最後談判(從11月16日至27日已進行9次談判),簽訂《交收營口條約》六條,定於1906年12月6日日軍撤出營口,日本駐營口軍政署撤銷,將營口交還清政府。奉錦山海關兵備道衙署、營口海防同知廳由錦州、田莊臺遷回營口。然而,日方並沒有履行談判條款,只交還了半個營口,新市街、二本町、牛家屯均未交還,一直霸佔到1945年。

1909年,清政府設置營口直隸廳,將原屬海城縣的3個鄉、蓋平縣的1個鄉劃歸營口直隸廳管轄。

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由於長江北岸仍為清政府統治區域,所以營口直隸廳仍處於清政府管轄。

1912年2月清宣統帝退位,營口直隸廳隸屬中華民國管轄,改用民國年號。

1913年2月,根據民國北洋政府《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營口直隸廳改稱營口縣行政公署,所屬區域南至蘭旗,東至大石橋,西至渤海,北至大窪;同時撤銷錦新兵備道,改為南路觀察使,駐營口。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清朝前期

1914年民國政府將南路觀察使改稱遼瀋道尹公署仍設在營口,遼瀋道管轄營口、蓋平、海城、遼陽、瀋陽、鐵嶺、開原、鎮安(今黑山縣)、北鎮、新民、錦縣、錦西、興城、綏中、盤山、臺安、義縣、彰武、東豐(今吉林省東豐縣)、西豐、西安(今吉林省遼源市)和遼中22個縣。

1923年5月1日將營口縣公署改為營口縣政府。又在營口商埠區設立市政公所。是東北第一批試行市制的城市。

1929年(民國18年)1月,東北易幟後南京國民政府撤銷道制,道尹公署改為營口市政籌備處,營口市政公所撤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營口第三次被日本佔領,營口淪為殖民地。11月31日,民國政府營口縣政府撤銷,成立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

1932年,滿洲帝國成立,營口隸屬於滿洲國管轄。營口縣自治執行委員會撤銷,成立滿洲國營口縣政府公署。

1938年(康德五年)滿洲國中央政府將營口縣改稱營口市,營口市公署實行區建制。

1945年8月15日光復,日本投降撤離營口,蘇聯紅軍進駐營口。司令部設在青林館。營口市地方組織“維持會”對城市進行管控。

地形地貌

營口市地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東部為山地,海拔在100-1000米;中部為丘陵,海拔50-200米;西部為平原,海拔2-10米。各自面積分別佔全市總面積的27%、31.6%和41.4%。境內有大小山峰2800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4座,800-1000米的11座,500-800米的29座。最高峰步雲山,海拔1130.7米,最低處為大石橋市石佛鎮絲瓜村河灘地,海拔1.2米。[20]

氣候特徵

營口市西臨渤海遼東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主要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條件優越。營口市年平均氣溫為7~9.5°C,沿海、平原、丘陵一帶稍高,東部山區略低。年降水量為670~800毫米,雨量適中。雨量地域分佈是東南部山區雨量較多,西北部沿海平原及丘陵一帶降水較少,由東南向西北部遞減。日照時數為2600~2880小時,光照資源豐富。其分佈是沿海地帶多,東部山區少,等值線與海岸線平行。[21]

水文特徵

境內有大、中、小河流150餘條,其中大型過境河流有大遼河,中型河流有大清河、碧流河,各河流分遼河水系、渾太水系、渤海岸水系、黃海岸水洗入海。按流域劃分為大遼河、遼河、大清河·遼河、大遼河、大清河、復州河·大清河、碧流河5個四級區。流域面積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大遼河、遼河、大清河、虎莊河、熊嶽河、浮渡河、碧流河等7個水系。全市現有大型水庫1座(石門水庫)、中型水庫3座(玉石水庫、三道嶺水庫、周家水庫)、小型以下水庫33座。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底,營口市土地總面積539980公頃。其中:農業地面積414855公頃,包括耕地121453公頃,園地63856公頃,林地202310公頃,其他農用地27236公頃;建設用地93169公頃,包括居民點及工礦8273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789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546公頃;未利用地31956公頃。[23]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營口已發現各類礦產39種,其中金屬礦產有鉬、鐵、銅、鈷、鉛、鋅、金、銀、鈮、鉭、鋯英石;非金屬有菱鎂礦、白雲岩、硅石、螢石、耐火黏土、鎂橄欖石、硼鎂石、磷、硫鐵礦、砷、重晶石、鈉長石、鉀長石、滑石、水泥用石灰岩、石墨、白雲母、硅藻土、水晶、花崗岩、磚用黏土、玉石、漢白玉、海河砂、建築石料;能源礦產有石油、地熱;水汽礦產有礦泉水。在已探明的16種礦產中,菱鎂礦保有儲量14.8億噸;冶金用白雲岩保有儲量5億噸;硼礦保有儲量826.36萬噸;螢石保有儲量21.37萬噸;硫鐵礦保有儲量1546.39萬噸;花崗岩保有儲量約40億立方米。

[22]

生物資源

動植物資源主要分佈在蓋州市和大石橋市的東部山區。樹木種類繁多,其中喬木170多種,除有紅松、落葉松、油松、雲松、柏、楊、柳、榆、樺、椴、柞、水曲柳、花曲柳外,還有柞蠶場、山區草本植物面積65978.3公頃。山區草本植物多達幾百種,其中山蕨菜、山芹菜、刺龍芽等是無汙染食品。植物中的藥材資源多達700多種,蘊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鮮皮、威靈仙、苦參、北豆根、穿山龍、茵陳蒿、車前草等60餘種。營口地區野生動物資源有限,常見的獸類有野兔、狐狸、黃鼬(又名黃鼠狼子)、獾子、刺蝟、鼠等。野生飛禽類240餘種,數量較多的有海鷗、啄木鳥、布穀鳥、野雞、雀、翠鳥、黃鸝、雲雀、麻雀等,屬國家和省一類保護的有黑鸛、白鸛、丹頂鶴等。2012年國家國土資源部批准,營口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獲批為“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營口海岸線是斑海豹棲息之地。[22]

海洋資源

營口轄區內海岸線長122公里,管轄海域面積1185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132平方公里,淺海面積1053平方公里,深水岸線近20公里。近海有海洋生物400多種,魚、蝦、貝、藻等經濟生物及大量的海洋、濱岸和物種種類繁多,主要經濟品種有對蝦、毛蝦、海蜇,周邊海域還有一定面積的生物產卵、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營口近海海域是斑海豹的棲息地。全市海洋旅遊資源條件優越,較著名的濱海旅遊區、沙灘浴場資源各10處。有海洋風能資源多處。

營口是一個旅遊勝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54]具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和獨具特點的自然景觀。山、海、泉、林、河交相輝映,到處是您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溫泉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大市南部地區地熱資源豐富。在熊嶽、蓋州雙臺鎮分佈很多溫泉。最大的有熊嶽溫泉和雙臺溫泉。

熊嶽溫泉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思拉堡溫泉小鎮

位於熊嶽城東南白旗村,佔地面積1.8平方公里。現有熱水井19口,開採量3000噸。熊嶽地熱的科學利用試驗研究工作始於1972年,1977年11月22日,以氟利昂為工質的地熱發電試驗一次併網成功,1978年3月20日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2年,完成了以地下低溫熱水發電為主要內容的階梯式綜合利用系統,地熱利用率達55.8%,居全國8座地熱發電站首位。是全國和東北區域著名的療養勝地。

思拉堡溫泉

位於蓋州市雙臺鎮思拉堡村,這是新開發利用的一處地熱資源。其面積、儲量、水溫居東北之首。溫泉水溫:井99.5℃,泉45℃,水量,井20.8噸/小時,泉0.79噸/小時。溫泉區佔地90畝,其中湯浴區佔地2260平米,湯浴區約49個泡池分佈在三脊四溝中,朝向坐北朝東南,分為一陽一陰兩片區域,即空中泡池區和洞天世界兩個功能分區,山體至高點分佈了景區重要的景觀及建築標誌性構築物。

浴場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海濱浴場

營口市海濱風光帶位於遼東半島中部,東部為千山餘脈,西部為渤海遼東灣。依山傍海,風光旖旎。北起蓋州角,南至浮渡河,在漫長海岸線上,5個海濱浴場對遊人開放。

北海浴場

位於北海新區團山街道,是營口北海國家級海洋公園的主要浴場,氣候溫和,海灘平緩,水質優良。北海浴場北側有海蝕龍宮一條街,千姿百態的奇礁異石。

月牙灣浴場

位於營口開發區山海廣場,沿岸宛如彎月。這裡沙灘舒緩,沙質優良,不受潮汐影響,是東北著名風景區之一。這裡不僅可以海浴,還是很好的海上活動基地。承辦過亞洲沙灘排球巡迴賽、全國第二屆青少年運動會帆板決賽等比賽。

仙人島海濱浴場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風光(1)

位於仙人島新區九壟地鎮街道辦事處,北起熊嶽河口,南至仙人島,海岸線長3000米,可浴面積1.5公頃。這裡海灣河灘平坦,岸上是海防林帶,幽雅僻靜,風格各異的度假村(中心)坐落其中。這裡有明代的烽火臺,又有“兔島潮吼”的民間傳說。浴場南端有漁港,盛產海蜇、對蝦及各種貝類,有著獨特的漁民生活習俗和壯觀的海市風貌。

白沙灣海濱浴場

位於仙人島新區歸州街道辦事處。海灘平緩,沙質細膩、晶白,故名白沙灣。成片的海防林掩映著一座座度假新村。遊人可海浴、拾貝殼、剝牡蠣;可垂釣、遊覽果園,海上活動豐富多彩。

自然風光

夕陽海濱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美景-夕陽入海

營口市地處渤海東岸,是全國唯一一個西朝大海的地級市,每日傍晚十分可見夕陽墜海之景,十分迷人。觀海地址位於高新區西炮臺遺址的南側西炮臺南路,是由營口高新區建設的海濱逛光帶。每當海潮退去後,露出了大片泥灘。泥灘窩裡留下了來不及遊走的小蝦、小魚和小螃蟹,為市民遊客提供了撿拾的樂趣。

赤山風景區

赤山位於萬福鎮東、萬福鎮與蓋州礦洞溝鎮交界處。距距營口市區75公里、蓋州城區40公里、距營口東南部中心萬福鎮中心7公里,距莊蓋高速(G21)萬福站9公里。景區佔地20多平方公里,早在唐初就是遼東名山之一,清代時是遼南道教名山。赤山以峰奇、洞異、泉清、石怪、寺古而著名。有三清峰、五洞峰、旋門峰、天橋峰、天池峰,五座三峰。其中三清峰最高,海拔891.1米。景區內有仙人洞、穿心洞、背陰洞、朝陽洞、月亮洞等巖洞。還有大連亭、珍珠亭、夾槽亭、旋門亭及三疊瀑、戲珠瀑、小心坡瀑布等景點。珠峰腳下是馳名遐邇的龍潭古寺和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的舍利塔群。大天橋、小天橋一閃而就,險象環生。是營口著名的旅遊風景區。

黃丫口自然生態風景區

黃丫口風景區面積11萬畝,位於營口市東部的大石橋市建一鎮境內,東南與岫巖縣哈達碑鎮毗連,北以海城市孤山鎮、岔溝鎮為鄰,距營口市區70公里,據大石橋市區48公里。屬於長白山山系千山餘脈,黃丫口主峰967.8米,有“一腳踏三界”之美譽,每年五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開放,引來很多市民遊客觀賞。景區形成黃丫口主峰路、生態環山路、杜鵑花海路、林廕生趣路五條雄、險、奇、幽交相輝映的旅遊線路。

紅地毯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永遠角溼地的紅地毯

在遼河入海口處兩岸灘塗上,有一種特有的植被叫鹼蓬草,在太陽照射和海水沖刷下,由綠變紅、由紅變紫,猶如一塊紅地毯鋪展在廣闊的海灘上,景色蔚為壯觀,因而有”紅地毯“的美譽。從遼河入海口至蓋州角的灘塗上可見此景觀,其中以高新區永遠角觀賞最為壯觀。

青龍山風景區

青龍山旅遊區位於蓋州市陳屯鎮東北,距離營口中心城區72公里,距蓋州城區38公里,距營口市南部中心熊嶽鎮5公里,距瀋海高速(G15)熊嶽站10公里。青龍山早在清朝時期便已是蜚聲關內外的旅遊避暑勝地。最著名的景點有迎客松、繡球松、泉半嶺、連理松、二龍送、將軍石、龍王廟、喇嘛洞、望海寺等。青龍山蒼松翠柏、奇巖怪石,山花野果,恰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碩大盆景。

太平莊風景區

太平莊風景區位於蓋州市礦洞溝鎮東部山區的太平莊村、毛嶺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太平莊景區一年之內可看四季景,春天山花爛漫,夏天雲霧山中,秋天漫山紅遍,冬天銀裝素裹。魏達嶺巍峨挺拔,雨後可觀雲海;貓耳嶺群峰險峻,山上怪石林立,山下溪水長流。景區山高林密,流水潺潺,鳥語花香,冬無嚴寒,夏無蚊蟲。是營口市民及周邊遊客週末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景點

營口北海國家級海洋公園

營口北海國家級海洋公園位於北海新區,總佔地面積208萬平方米。其中植物園區佔地近75萬平方米,遊樂園區佔地近35萬平方米,沙灘休閒區佔地近73萬平方米,海島漁村區佔地近19萬平方米,海濱酒店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歷史文化長廊、紅海灘、盆景園、九龍泉、北海禪寺、沙灘浴場、沙灘運動場、海蝕地貌景觀、亞特蘭蒂斯海上樂園和商業區、海濱酒店區等“一帶、七區、二十九景”。

遼河老街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遼河老街位於西市區遼河大街西段,全長1.3公里,整個街區佔地20餘萬平方米。背靠渡口的地理優勢,使營口的口岸貿易首先在此興起,曾是東北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國內富商鹹集於此,西方各國商人紛至沓來,老街上華洋同處,中外並陳,商號林立,貿易聚興,成為近代東北最繁華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遼河老街兩側已保存百餘年的近代建築31處,不僅形式、用途多樣,更有中西合璧之美,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逐步融合。享有”近代建築博物館“之譽。每到夏季傍晚,老街熱鬧非凡,各類小吃琳琅滿目,喝茶聽相聲評書已是營口人的習慣。老街成為了營口人夏季夜晚不可不去的地方。

月亮湖公園

月亮湖公園地處營口開發區紅海河與二道河的交匯處,由人工堤壩蓄存海水而成。公園總面積91萬平方米,是一個以海洋文化為主題,集娛樂、休閒、文化、飲食、觀光、健身、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山海廣場

遼寧省營口市概況

營口開發區山海廣場

山海廣場景區位於營口開發區西部海濱旅遊帶,總佔地面積40平方米,由山海廣場、月牙灣浴場、觀海提(棧橋)、渤海明珠觀景臺及鮁魚公主雕塑等組成。成為營口市及開發區的城市迎賓大廳。

金牛山遺址

營口金牛山猿人洞穴遺址,是東北地區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於大石橋市永安鎮西田屯村西側,是一海拔為69.3米的孤立小山丘。洞穴在山的東南部,堆積露出部分由洞頂向下11米,已露出面積200平方米。從已發掘出的劍齒虎、腫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古動物群化石分析,洞穴主要堆積的時代為距今20—60萬年間。洞內已發現燒灰、燒骨、打製石器等古人類活動遺蹟。尤其是1984年10月間在第六層,發現一個個體的猿人化石共55塊,包括完整的頭骨、脊椎骨、肋骨、手腳趾骨、尺骨、髖骨等,其完整程度為世界人類學發現史上所罕見,對研究人類起源史具有重大科學價值,被列為198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項目之一。

[55]

石棚

營口的石棚有兩處,一處位於大石橋市官屯鎮石棚峪村的小山下,是遼東半島保存比較完整的石棚之一。石棚由3塊大石板圍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塊長4.75米、寬4.4米、厚0.47米的巨石。二處位於仙人島新區二臺鄉的石棚山上,形式同前者,但規模比前者大,高2.6米,上覆蓋一塊巨石,長8.6米,寬5.7米,厚0.7米,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7]

西炮臺

營口西炮臺位於市區渤海大街西段,遼河入海口左岸,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稱營口大炮臺,由於地處市區西部,本地人俗稱西炮臺。始建於1882年(光緒八年),1888年建成,為夯築四合土。炮臺面海“內築土臺三方,中大旁小,高四五丈”。中間大炮臺為二層,高6米,長寬各50餘米。臺頂四周為矮牆。牆下暗炮眼8處,置炮52尊,炮臺四周圍牆900餘米。營口西炮臺是清末東北的重要海防要塞,也是東北最早的海防工程之一。1895年初和1900年夏,分別遭到日本和沙俄侵略軍的破壞。炮臺遺址就其原貌及四周自然景觀保護,在全國同類炮臺中尚屬首位。

[56]

望兒山

望兒山位於熊嶽鎮東北1.5公里的望兒山村,東南緊靠李杏種質資源圃、樹木標本園,西臨長大鐵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望兒山海拔100.9米,東面連一石樑,中為弧形石孔,稱仙人橋。仙人橋實為海蝕拱橋,是典型的古海蝕地貌,具有珍貴的科學價值。望兒山東北面有一自然形成的飽經滄桑的“憶母像”。山巔有清代藏式磚塔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