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朋友小雅生完寶寶已經3個多月了,現在沒有一點初為人母的喜悅。每天嚴重缺少睡眠,頂著兩隻“熊貓眼”,脾氣異常煩躁。當寶寶一哭鬧時,小雅就會煩躁不安對寶寶大吼大叫,事後又被後悔、內疚、痛苦折磨。

小雅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她家有個“夜哭郎”寶寶,每天晚上都要醒來3--4次,每次醒來都要哭半天,無奈小雅深更半夜只能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抱著寶寶、哄寶寶睡覺,幾乎天天如此,小雅徹底要崩潰了。

老公以第二天上班為由,睡在另一個臥室裡,不管寶寶每天哭成什麼樣,老公照舊鼾聲如雷……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無奈中的小雅只能求救婆婆,沒想到婆婆來後,不但不幫著分擔育兒壓力,反而天天“講迷信”。

到處給電線杆、牆上粘貼“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過往行人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這些句子的小紙條,並且誓言旦旦的告訴小雅肯定管用,但是貼了一個多星期了,寶寶每天依然還是哭鬧。

婆婆又說寶寶天生就愛哭鬧,就是人們口中“害人娃娃”,遇到這樣的孩子,除了多哄多抱也沒有沒得辦法,聽到這裡,小雅想死的心都有了,現在才3個多月,何時才是頭?

小嬰兒為什麼頻繁夜啼以及護理辦法:

1.腸絞痛引起的夜啼

腸絞痛非常常見,每5個寶寶中就可能有1個寶寶經歷腸絞痛,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折磨,因為寶寶每次哭鬧都是父母最為疲憊的夜間,而且哭鬧很難安撫。

腸絞痛的具體原因,可能是因為嬰兒腸胃發育不完善,也可能過敏或者乳糖不耐受,或者嬰兒對外界的刺激異常敏感,不會自控等原因。

腸絞痛一般在寶寶出生2--4周開始,6周左右發作明顯,好消息的是在寶寶4個多月的時候會消失,也有個別寶寶會持續6個多月。

腸絞痛症狀

因為腸絞痛而哭鬧的寶寶沒有任何徵兆,前一秒還很安靜很舒服,後一秒就會忽然大哭起來;

哭鬧的時候比較固定,一般多在晚上6點以後至半夜之間,哭鬧時間持續幾分鐘,也會2--3個小時;

哭鬧比較激烈,寶寶看起來很痛苦,四肢蜷曲、弓背、臉憋得通紅、腹部鼓漲,經常放屁,並且很難安撫。

△父母應對措施

儘管腸絞痛看起來很嚴重,但對寶寶來說影響不適特別大,寶寶吃奶和體重增長都正常,所以父母不必過於緊張。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1. 母乳餵養的寶寶,媽媽可以暫時停止攝入牛奶或者其他奶製品,因為可能是奶蛋白通過乳汁給寶寶引起過敏,以及攝入其他一些易過敏的食物,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東西;
  2. 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也可能是因為配方奶粉過敏引起的,可以把普通奶粉更換成水解奶粉;
  3. 抱寶寶的姿勢多變化,找到寶寶喜歡的姿勢,並且來回走動,對寶寶有很多的安撫作用;
  4. 用包被裹緊寶寶,可以給寶寶安全感;
  5. 父母可以順時針輕輕按摩寶寶的腹部,或者讓寶寶爬在父母的膝蓋上,然後輕輕撫摸寶寶後背,腹部的壓力可能會緩解寶寶的疼痛;
  6. 把寶寶放在嬰兒手推車裡,腿到外邊換換環境;

如果上述辦法都不管用,寶寶依然哭鬧嚴重,可以讓醫生檢查,寶寶是因為腸絞痛還是其他原因而引起的哭鬧。

2.缺鈣引起的夜啼

寶寶缺鈣也會引起夜啼,這是因為血液中的鈣離子下降,會使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增加,寶寶就會表現為夜驚,煩躁哭鬧。

因為受神經調節的作用,夜間鈣離子比白天會明顯下降,所以缺鈣寶寶晚上多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容易夜啼。

小雅家的寶寶這幾天看醫生,醫生說就是因為缺鈣而引起的夜啼。

△父母應對措施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1. 哺乳期媽媽除了飲食豐富均衡以外,每天要保證攝入充足的鈣。否則不僅新媽媽會產生牙齒鬆動、腰痠背痛的症狀,寶寶也會因為奶水不足而出現缺鈣。推薦哺乳期媽媽多吃這些食物:牛奶、酸奶、奶酪等奶製品、豆腐、豆漿、腐竹、豆皮等豆製品、蝦皮、芝麻醬、綠葉蔬菜等;
  2. 給寶寶有規律的補充維生素D到兩週歲,如果寶寶每天照射太陽的時間比較少,可以從每年冬季補充到學齡前;
  3. 如果寶寶缺鈣比較嚴重,如多汗、枕禿、顱骨軟化等症狀,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寶寶補鈣;
  4. 每天曬太陽,在天氣溫和、空氣清新的時候,可以多帶寶寶出去幾次曬太陽,這樣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有利於鈣吸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中午前後帶寶寶出門,防止寶寶被曬傷。

3.大小便刺激引起的夜啼

如果寶寶尿布上有尿液和便便,寶寶就會感到潮溼、不舒服,父母因為睡覺而沒有給寶寶及時換尿布,寶寶難受就會大哭起來。

△父母的應對措施:

  1. 檢查寶寶尿布,及時給寶寶更換乾淨舒服的尿布;
  2. 晚上給寶寶用尿不溼,可以保證寶寶個媽媽的睡眠,不用頻繁起夜給寶寶更換尿布。

4.寶寶飢餓而引起的夜啼

3--4個月的寶寶進入了猛漲期,對乳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如果寶寶吃不飽,肚子餓就會頻繁啼哭。

這種啼哭媽媽很好辨認,寶寶會一邊哭一邊搖晃著頭尋找乳頭。

△父母應對措施: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1. 哺乳期媽媽要保證母乳充足,除了飲食均衡、豐富、多樣化以外,還要多喝有利於通乳下奶的各類湯,如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
  2. 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以及堅定的母乳餵養信心;
  3. 增加配方奶粉混合餵養。

5.過度疲倦引起的啼哭

白天或者睡覺前,寶寶的神經過於興奮、緊張,寶寶就會很難入睡,或者睡後容易驚醒夜啼。

這是因為,寶寶的神經、大腦發育尚未健全,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控制睡眠覺醒的大腦皮質發育的不成熟,不會調節自由切換,讓大腦安靜下來,所以對孩子的睡眠會有一定的影響。

△父母應對措施:

  1. 白天不要讓寶寶過度疲勞;
  2. 每晚臨睡前,不要過分的逗笑寶寶,或者刺激寶寶,例如讓寶寶大哭;
  3. 營造良好的睡眠氣氛,如睡前幫助寶寶放鬆心情、保持室內安靜、調暗燈光;
  4. 孩子哭起來時,可以給寶寶吃幾口奶,輕輕的拍著寶寶讓寶寶依偎在媽媽懷裡儘快入睡。

6.晝夜顛倒引起的夜啼

有些寶寶夜間哭鬧不睡覺,白天反而熟睡不醒,這樣不僅妨礙父母休息,也不利於自身身體發育。

這是因為寶寶神經系統不完善,還沒有建立起“白天短時間睡眠,夜間長時間睡眠”的條件反射,孩子在母體內時不分晝夜的,不會分辨白天黑夜。

△父母應對措施: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1. 有意識地白天讓孩子少睡覺,多和寶寶面對面交流說話,給予觸聽刺激或做被動體操,護理等,讓寶寶白天少睡覺,這樣寶寶白天睡覺少了,夜間自然就會睡的安穩。

7.寶寶身體過冷過熱引起的夜啼

寶寶過冷過熱都會影響睡眠,室內的溫度和溼度度都要保持相對的恆定,忽冷忽熱、忽幹忽溼的空氣往往會導致寶寶生病或者睡眠不好。

△父母應對措施

  1. 寶寶臥室的溫度最好在22度——24度,相對溼度為60%——65%;
  2. 睡前最好開窗通一下風,以保持臥室的空氣新鮮;
  3. 不要讓寶寶裸睡,天冷時可以給寶寶穿透氣性好的長袖衣褲貼;天熱可以給寶寶穿肚兜或用薄單將寶寶的肚子蓋上,要注意調整衣服的鬆緊,撫平皺褶。
  4. 如果寶寶鼻尖上有汗珠,身上也汗溼,這就需要降低室溫,減少或者鬆開包被;如果寶寶小腳發涼,則表示寶寶是由於保暖不足而不眠,可加蓋被褥或用熱水袋在包被外保溫,只要寶寶感到舒適就能入睡。

8.寄生蟲引起的夜啼

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但是不能排除。蛔蟲、蟯蟲等寄生蟲會引起腹痛或者肛門刺癢,也會使寶寶啼哭不止。

△父母應對措施:

  1. 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寶寶肛門周圍,看有沒有蟲卵,有時可以在寶寶的大便中發現活蟲;
  2. 如果確定是因為寄生蟲引起的夜啼,父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寶寶服藥驅蟲。

9.缺乏安全感引起的夜啼

有些寶寶天生就睡眠比較少,性格比較敏感,缺乏安全感。不喜歡獨自一個人睡覺,喜歡媽媽溫暖的懷抱、聞到媽媽獨特的氣味、感受到媽媽有規律的心跳。

△父母應對措施:

家有“夜哭郎”,別在天惶惶了!找到夜哭原因,一覺安睡到天亮

  1. 對寶寶的需求及時滿足和回應,如寶寶餓了就給寶寶吃奶,尿了就給換尿布等。媽媽一個人帶寶寶太累,可以尋求幫助,讓老公、婆婆、媽媽等一起照顧寶寶;
  2. 巧用包被,媽媽可以用包被將寶寶裹起來,好的包巾可以給小寶寶仍舊待在子宮當中的感覺,這樣可以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3. 媽媽平時多撫摸寶寶的皮膚,多抱抱寶寶。

10.母乳過寒或者過熱引起的夜啼

哺乳期媽媽在哺乳期間不忌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導致母乳過寒或者過熱,也會引起寶寶夜啼。

如哺乳期媽媽吃了很多冷飲、冰鎮食物等,母乳就會變寒,寶寶吃奶後容易被寒氣侵襲肚腹,引起腹痛,於是就會夜啼;如果母親吃的辛辣、肥膩食物過多,母乳就會變成熱性,寶寶吃熱奶後容易因為熱躁而出現夜啼,這類寶寶容易長溼疹,也容易出現便秘。

△父母應對措施:

  1. 哺乳期媽媽一定要注意飲食,少吃寒涼、燥熱的食物,少吃辛辣、肥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孩子夜啼。

很多原因都會引起寶寶夜啼,父母只要仔細觀察,找到使孩子不舒服的地方,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方法,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