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變身“夜哭郎”,新手父母讀懂寶寶內心OS,小妙招用起來

據說每一位寶媽的身邊都潛伏著一個“夜哭郎”,他要麼是你自己的寶寶,要麼是閨蜜家那個大胖兒子,也或許是鄰居家那個集寵愛於一身的千金。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家的寶寶不會被列入“夜哭郎”的名單中,但是幸運並不會出現在每一對父母身上。即使在一段時間內自家寶寶已經被別的父母羨慕地說成是“天使寶寶”,但在另一個時間段裡他夜裡突然又頻繁地夜醒哭鬧,讓你苦不堪言。

明明白天的時間裡能吃能睡能玩,怎麼一到夜裡就開始作妖,攪得全家人都頂著黑眼圈跟著熬夜。難道你家寶寶是個雙面人?白天是A面,晚上就換成了B面。

你以為寶寶只是在鬧覺,但絕不僅僅只是“鬧覺”

夜晚睡眠問題離不開“哭”和“鬧”,寶寶的哭鬧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表達他內心的需求。白晝的日光漸漸黯淡下去,黑夜也即將籠罩大地的時候,這個小人兒就開始煩躁地抓、急切地扭動小身體、小聲哼唧轉為大聲哭嚎。在等待關注並得到滿足需求的過程中,脾氣比較急躁的寶寶的表現是一進入哭鬧狀態就馬上到達巔峰,而性子比較溫和的寶寶則是一步一步由慢到快地進入夜哭郎模式。這些現象的具體表現需要父母不斷嘗試去破解其中的含義,有時候只是尋常的求關注求抱抱;也可能是因為突然想起白天某一些不開心的事情覺得委屈而哭鬧一會兒;還有可能是寶寶因為留戀白天的美好感覺而拒絕進入睡眠;生理性腸絞痛也會讓寶寶在夜裡無故哭鬧,寶寶是困的想睡覺的,但是身體的疼痛打擾了他入睡的生物鐘,困加痛的感覺只能通過哭鬧來發洩出來。

寶寶晚上變身“夜哭郎”,新手父母讀懂寶寶內心OS,小妙招用起來

曾經有一位寶媽因為自家寶寶夜裡啼哭持續了兩個多月而煩惱,用她的話說她已經被折磨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醫院跑了好幾趟,醫生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來。她於是跟身邊的人打聽所謂的”土方法“,甚至還在寶寶的枕頭底下放過紅繩、老公的內褲等,但是毫無作用!後來她實在精疲力盡的時候放棄了哄睡寶寶,第一個晚上寶寶哭了半個小時,過程中這位寶媽沒有任何的哄抱安慰,第二個晚上寶寶哭了二十多分鐘,第三個晚上哭鬧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一直持續了七個晚上,寶寶的哭鬧時長會有個別晚上會延長,但總趨勢是在慢慢縮短。她還驚喜地發現在半個月以後寶寶成功摘掉夜哭郎的標籤,並且他還實現了自主入睡。

這就是個性寶寶的個性需求,他內心的OS其實是:因為你總是哄我,不知道我真實的需求,讓我無法入睡,因此我要不停地哭鬧。但是這位寶媽的方法中欠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她不知道適時給予寶寶安慰,忽略了寶寶安全感的建立。我們不提倡這樣極端的方法去糾正夜晚寶寶哭鬧。

寶寶晚上變身“夜哭郎”,新手父母讀懂寶寶內心OS,小妙招用起來

不是所有寶寶的脾氣和性情都一模一樣,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他們睡前的鬧覺信號發出來的絕不可能是同一個意思。這個過程需要父母們不斷地嘗試破解寶寶給的難題,想要大人哄睡還是不想;想要抱著睡還是躺著睡;只是想要哭一會還是身體不舒服?不管是哪一種被需求還是被打擾,都是寶寶希望能夠得到滿足的表現,在入睡前得不到滿足的話,寶寶就會一直耿耿於懷無法進入睡眠狀態,身體放鬆不下來,越哭鬧就會情緒越緊張、越警惕,即使後來因為哭累了睡著了,也比較難進入深睡眠狀態,於是還是會哼唧、醒來哭鬧。

哭聲,最能詮釋寶寶的內心OS,新手父母必須要學會以聲辨意

新手父母往往最難以琢磨出寶寶哭聲的信號,如果能夠讀懂寶寶60%—80%的哭聲含義,面對夜哭郎就能夠從容應對,育兒也會變得非常輕鬆。

  1. 哭聲規律,短而有力,開始可能只是不急不慢,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變得急促。意味著寶寶是餓了,應該給寶寶嘗試餵奶讓他停止哭鬧。
  2. 臨睡前哼哼唧唧地哭,並不時用手抓頭,哭聲不大但有規律。意味著寶寶困了,爸爸媽媽可以輕拍或輕柔地唱一首搖籃曲,嘗試給寶寶哄睡。
  3. 先哼唧兩聲,停頓一會兒後,再哼唧幾聲,如果重複多次還沒有得到大人回應則會大哭,但是沒有眼淚啪嗒啪嗒流下來。表明寶寶想要交流,想博取大人的關注,此時周圍人可以和他說說話或者抱抱他。
  4. 寶寶總是在傍晚或者凌晨哭鬧,而且感覺像用盡全身力氣在哭,哭聲大且急,連續哭鬧一段時間並且無論哪一種方法哄都沒有效果或者是效果只維持了幾秒鐘。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寶寶患了腸絞痛,爸爸媽媽需要耐心尋找別的特殊方法哄寶寶或者應該去醫院檢查。
  5. 哭聲抑揚頓挫,不刺耳,聲音洪亮節奏感強,常常沒有眼淚流出。這表示寶寶很可能是隻是無聊了想哭一下而已,新手父母可以把手放在寶寶的腹部和他說說話。

哭聲是寶寶的特殊語言,寶寶的一切需求都是通過哭聲來表達,無論是白天哭還是晚上哭,都可以通過“聽音辨意”來理解寶寶不同的需求,得心應手地讓夜哭郎停止哭鬧,輕鬆應對雙面寶寶。

寶寶晚上變身“夜哭郎”,新手父母讀懂寶寶內心OS,小妙招用起來

延續時間給予安慰法,徹底打敗夜哭郎的小妙招

寶寶夜間啼哭的問題,無論主要原因是什麼,都跟家庭餵養方式分不開。大多數入睡困難或者入睡以後反覆驚醒哭鬧的寶寶,都是家長的養育方式不科學導致。習慣在事前抱著寶寶左搖右晃,把寶寶晃暈了入睡了;讓寶寶含著乳頭或者通過吸吮方式入睡;無論寶寶是不是飢餓都要固定喂定量奶粉才入睡;已經一歲多了還無法實現自主入睡,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寶寶一般睡眠質量都不太好。這就意味著寶寶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會突然醒過來無故哭鬧。然而要突然一下子要對家庭餵養習慣做出調整,執行起來太難了,不太現實。

許多夜裡睡不安穩哼唧哭鬧的小寶寶,其實家長也實在說不上是什麼原因造成,因為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是育兒高手,這種迷茫時期,爸爸媽媽就可以選擇延續時間給予安慰法來改造家裡的“夜哭郎”。

第一步,父母們需要狠下心來,讓寶寶自己躺在小床上,關上房門出去。第一個晚上的時候多數寶寶會哭鬧得比平時更兇,時間更長。但是沒有關係,父母們堅持下來,好的開頭就是勝利的一半。此時等待1-2分鐘,打開房門,進來馬上實施哄睡,直到寶寶安靜下來。

第二步,或許安靜了不到一分鐘寶寶就會又哭起來,繼續關上房門出去等待2-5分鐘,然後開門進來馬上給予安慰。

寶寶晚上變身“夜哭郎”,新手父母讀懂寶寶內心OS,小妙招用起來

第三步,寶寶繼續哭,繼續關門出去等待5-8分鐘,開門進來給予安慰。

這樣反覆多次,第一個晚上或許會特別折騰人,也特別考驗父母的耐心與毅力,堅持下來。

第四步,第二天夜晚寶寶哭鬧的時候也用同樣的方法,但是要適當延長時間再進行安慰,第一次可以等待2-5分鐘,第二次就是5-8分鐘,以後延續等待給予安慰的時間也要不斷拉長。

第五步,第三天晚上,如果爸爸媽媽們做到了前面四步,寶寶的哭鬧就會得到一定的改善。第四個或者第五個晚上,寶寶就會由原來的大聲急哭變成小聲哭泣,直到慢慢停止哭鬧,實現自主入睡。

延續時間給予安慰法,既照顧到了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又能夠適時有效地給予寶寶一點“顏色”,讓寶寶明白這個時間的不合理哭鬧是不對的。只是這個過程非常考驗父母們的耐心和定力,因為大部分父母都受不了自己家寶寶的哭聲。無論怎麼說,如果你想讓寶寶改掉夜晚哭鬧的習慣,讓寶寶今後的睡眠能夠更好,那麼你必須要嘗試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