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分茶葉七分泡?

琪昌茶緣


歡迎關注【花田茶舍】;在花田,遇見您的茶~

首先,在論述回答以上問題前,我們先回顧一下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的典語,有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換言之,唯有找到好水,方能泡出一杯好茶。山泉水固然為好,但是考慮到取水不便(有條件當可選農夫山泉、鼎湖山等)。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純淨水泡茶也是個比較好的選擇,畢竟這是習以為常的操作。

一杯好茶,茶葉佔三分,泡法佔七分。

古人有云:“三分茶七分泡”,在六大茶品中,我們選取一類突出的進行論述,大家方能更直觀瞭解到內有乾坤之說。茶界中,皆以烏龍茶的沖泡用具及沖泡手法尤為講究和精細,然而從某種程度上可言之,“烏龍茶”與“工夫茶”的沖泡品飲概念基本一致,所以接下來我們從“烏龍茶”的“七分泡”細節開始論述。

選好茶器

想要泡好一杯茶,必須得選對茶器,必須認清的是並非所有的容器都能泡茶。茶葉的不同,決定了所選的茶器也是不同的。說到這裡,先科普一下分類:“紫砂壺”對應為(普洱茶、黑茶)、“玻璃杯”對應為(綠茶、花茶)、“青花瓷”對應為(紅茶)、“蓋碗”對應(白茶、黃茶、烏龍茶),以上所對應的都是最好的選擇。這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否則選錯了茶器,再好的茶味都會流失,就更不要說泡出一杯好茶了。

對於“烏龍茶”,想要汲取和領略到當中的韻味,杯具建議使用到精巧的白瓷小杯或是聞香杯+品茗杯組成的對杯。對於選壺就根據品茶人數來決定,首選以年代久遠的宜興老壺。

溫具

在開泡前先要進行關鍵的一步,就是用開水淋壺燙杯,此步驟能夠更好的提高茶器的溫度,有助於使茶(烏龍茶)的茶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控制水溫

不同的茶品種,對於沖泡的水溫的講究是截然不同的。以此先科普一下分類:①”綠茶“要求水溫保持在80℃。②”黃茶“要求水溫在85℃左右。③”紅茶、白茶“要求水溫在90℃以上。④”黑茶、烏龍茶“需要沸水95°C以上衝泡。

烏龍茶中的某些芳香物質一定要在高溫下才能完全揮發出來,因此水溫要求在95℃以上的沸水。倘若沸水溫度不夠,那麼用於沖泡烏龍茶勁力就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但如果沸水溫度過高,水中溶解的氧氣、二氧化碳氣體已揮發掉,泡出的茶湯就會不夠鮮爽。(此點解決方式為待水溫100°C燒開,等待幾分鐘降至95°C左右,方可沖泡)

投茶量

茶量的比例和克數也是根據不同茶種有所不同,以此科普一下分類:①綠茶、黃茶的投茶量大約為3-4克。②紅茶、白茶的投茶量大約在5-6克。③黑茶、烏龍茶的投茶量大約在7-10克。

對於”烏龍茶“而言,在壺泡時,根據喝茶人數選定壺型,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若茶葉是緊結半球型烏龍,茶葉需佔到茶壺容積的1/3-1/4;若茶葉較鬆散,則需佔到壺的一半。

潤茶

在沖泡烏龍茶過程中,我們需要潤茶,而潤茶過程中的水量浸沒過茶葉,操作速度要快。

一邊沖泡一邊品飲

泡飲烏龍茶,要邊沖泡,邊品飲。浸泡的時間過長,茶湯滋味散失且苦澀。出湯太快則滋味淺淡無味。沖泡烏龍茶,應根據品種、室溫、客人口感及選用的壺具來掌握出湯的時間。

沖泡品飲技巧

對於泡飲技巧,綠茶一般三次為最佳,烏龍茶則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情況下,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溫潤烏龍茶後,第一泡適宜浸泡大約15秒鐘,品飲後可再根據茶湯的濃淡,來確定出湯的最佳時間。從第四泡開始,每一次沖泡均比前一泡延時10秒左右,以此類推。

總結

以上便是關於”三分茶葉七分泡“的舉例論述,希望我們選取了”烏龍茶“作為代表,能較為直觀的讓各位讀友熟悉到幾個關鍵的步驟和分類上的不同知識點。


對於喝茶、泡茶、愛茶,我們總說”略懂比深究更為重要”,畢竟一樣喜好和興趣是需要人從微觀到宏觀進行延伸的。而對於我們而言:“賣好茶”是我們的宗旨,“喝上好茶”是我們希望你們的事。這就是我們的態度。

愛你所愛,為你所為,想你所想。願您們:在花田,遇見自己的茶。


花田茶舍



這個話題比較大,咱們今天就聊一些基礎的技巧。的確,沖泡技藝對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沖泡不當,再好的茶都白瞎了。


就家庭或辦公室泡茶來說,我覺得,我們只要掌握以下一些沖泡技藝,就基本上可以沖泡一杯不錯的好茶了。


第一,選器

沖泡用具對泡茶是第一位的,所謂“器為茶之父”嘛!那麼泡茶應該選什麼用具呢?排在第一位的,我推薦蓋碗。這是一款百搭的茶具,泡六大茶類的任何茶都是可以的。


除了蓋碗,茶壺也是可以考慮泡茶的,我們熟悉的紫砂壺就是其中之一。當然,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用茶壺泡。綠茶就不太適合。綠茶可以選用玻璃杯沖泡,既能喝茶,又能觀賞沖泡時的茶舞。


懂茶帝之前製作過一張表,我們來看各大茶類分別適合用什麼茶具來沖泡。

當然,如果你想在辦公室簡易泡茶,也可以選用簡易泡茶用具,例如飄逸杯、快客杯、同心杯等等。

▲飄逸杯

▲快客杯

▲同心杯


第二,選水

水對茶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種說法“水為茶之母”。水分為軟水和硬水。泡茶用水以選擇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宜。


用軟水沏茶,香高味醇,自然很好,但軟水不可多得。硬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一經高溫煮沸,就會立即分解沉澱,使硬水變成軟水,因此同樣能泡一杯好茶。


自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屬硬水, 蒸餾水為人工加工而成的軟水。

第三,煮水

古人用炭火、陶壺煮山泉水,我們現代人只能對他們羨慕嫉妒恨了。但現在可以採用方便安全的熱能多種多樣,電、煤、天然氣、柴火、木炭、液體或固體酒精等,可選擇餘地很大哦!


不論採用何種熱能煮水,都有幾點需要注意:一要用大火快煮,不能用文火久燒;二是燃料不能有異味,以防汙染水質;三是燒水器要加蓋;四是不可多次回燒開水。否則都會影響茶湯滋味。

第四,投茶

投茶量,也是泡茶的需要考慮的問題,先來說說標準投茶量吧。


由於所泡茶類、飲茶習慣等不確定因素,投茶量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個標準。但一般而言,大多數茶標準的投茶量為1克幹茶配50毫升水,即茶水比為1:50。烏龍茶的茶水比例為1:22左右,黑茶的茶水比為1:50至1:30。根據個人口感可適當增減投茶量。


習慣喝濃茶的茶友,可以稍微增加投茶量,反之亦然。優質茶葉,投茶量可稍減,反之亦然。投茶量多則沖泡時間縮短,少則加長。


家庭一般都是用小壺或蓋碗泡茶,通常都是泡好幾道,所以與茶葉做審評時一次性投茶量不同。而且一般家庭都不會有克稱,所以很難精確地稱出每次投茶的重量。那該怎麼辦呢?


這裡教大家一種方法:家庭泡茶,可以以佔茶壺有效容積的比例來投茶。

泡茶時,如果沖泡容器的容量大於所需容量,則注水可以只注七分滿,這時的有效容積就是這七分滿的量。


那麼具體怎麼操作呢?這還得看不同的茶類。例如一些條索鬆散的綠茶、黃茶、白茶,投茶量為沖泡容器有效容積的7-8分滿;而一些條索較為緊結、身骨較重的茶,投茶量為茶壺有效容積的1/4左右。

第五,沖泡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沖泡要求,但如果家庭沖泡,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只要掌握一些原則就行了。


首先就是,除了少數玻璃杯沖泡的綠茶之外,所有茶都不能久浸,都必須實現茶水分離,快速出湯。


其次就是,大部分茶都是可以用沸水或接近沸水的水溫沖泡的,有一些較為細嫩的芽茶,可以用相對一些的溫度沖泡,但是一般不要低於85℃。


關於茶葉的沖泡有很多要領和技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懂茶帝公眾號查看往期文章哦!


以上內容由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提供,邀請專業人士為你答疑,歡迎關注我們哦!


懂茶帝


義芳君說茶 | 原創深度精彩茶說,告訴你一個真實茶世界!

俗話說“三分茶葉七分泡”,意即茶葉品質再好,如果沖泡不得法,一流茶葉也有可能淪為二流或三流茶葉。

當年,年輕氣盛的蘇軾與老當益壯的蔡襄在惠山寺鬥茶。按理說,蘇軾的茶質雖比不上蔡襄的茶好,當然也不差。但是,深諳泡茶技法的蘇軾另闢蹊徑,採用惠山寺後山的竹瀝水,於是茶香上稍顯略勝一籌。

水好固然是優勢,但是如果沒有高超的泡茶技藝,這點優勢是不好體現的。畢竟上等水質之間的差別,一般的高手都很難分辨出高低。

可見,泡茶功力的重要性。

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泡茶功力的爐火純青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一泡好茶講究形、色、香、味的出類拔萃。要做到如此,需要從茶葉採收、精製、包裝等環節步步緊跟。同樣,泡茶技藝的爐火純青也需要從洗杯、投茶、洗茶、沖泡、出湯、品茗等環節處處用心,如此才能精準掌握一泡茶的瞬息變化,探得這泡茶的精髓之處。

首先是熱洗杯。

古人言,泡茶前,宜讓茶具“不染風塵”,且“驅寒避冷”。目的就在於:淨杯和暖杯,故洗杯宜用熱水。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潔淨的茶具方能確保茶葉不被汙染,此外有溫度的茶具也才能喚醒“沉睡”中的茶葉,譬如:沖泡烏龍茶、黑茶時,不管你採用陶瓷蓋碗、還是紫砂壺沖泡,應該先給茶具來個“熱水澡”。

其次是投茶有講究。

每次泡茶前得根據茶具容量、特點,以及茶葉的外形、細嫩程度,還有茶葉類別來決定具體投茶量以及投茶方式。譬如:如果是七克杯,沖泡烏龍茶時,最好控制在七克,以不超過八克為宜。再如:不同的綠茶,宜採用不同的投茶法。較為扁平的綠茶,如西湖龍井,一般用下投法更容易沖泡出茶葉內質;碧螺春則多采用上投法,才不致於傷了茶葉的嬌嫩。

再者是熱水洗茶。

這裡注意啦,是熱水,不是沸水。沸水洗茶,則有失茶味,殊為可惜。熱水洗茶,一是為了乾淨,洗去浮塵與雜質,二是為了激醒茶葉的內質。這對於烏龍茶、黑茶類尤為需要注意。

然後是把握沖泡手法及出湯時間。

沖泡時,為了讓茶葉的原味能夠儘快釋放,一般採用“高衝低斟”手法,即沸水入杯時,水柱要升高,而隨著沸水漫過茶葉時,水柱則要降低,手勢漸緩,讓茶葉與沸水充分咬合。

而關於出湯時間的把握,我們沒有必要過於機械計時,以氣泡破滅這一時刻出湯最為合適,過久則茶味滯澀,過短則鮮味不足。

最後才是趁熱品茗。

品茗時間的把握上也需恰到好處,做到“啜不宜遲”,太熱燙口,太冷茶味盡失,宜在出湯後靜置30妙後即可品茗。

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泡茶氛圍的營造。

嘈雜煩亂的泡茶環境,註定無法靜心沖泡,匆忙或者煩亂之間,豈能有好茶喝呢?雖不必過於注重焚香沐浴這般的儀式感,但放空自己的內心,在合適的時間,恰當的地點,與對的人,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衝泡一杯好茶,享受好茶的曼妙風韻,則是必須的。


義芳君說茶


感覺泡茶跟性格有關係,我身邊的從小長大的朋友,基本上也都不會讀書,所以都是做了跟茶有關係的這個行業。說正兒八經的去學茶藝,應該出了幾個吃飽了的妹子會去折騰,基本上都是耳濡目染的去看,然後泡自己的茶。

其實泡茶真還有技術,怎麼投茶怎麼入水怎麼出湯都會影響到茶葉的口感。你要不信可以試試蓋碗出湯高出跟底出試試,一個是香高一個是水甜。所以我覺得更多的是自己這些年養成的習慣造成自己泡茶的一種風格,一些習慣性的動作讓茶湯會微乎其微的區別去其他人。

港真諦這個還真有試過,之前在外面茶藝學校跟妹子們學習茶藝知識的時候,確實發現了泡茶的的風格導致口感,不是刻意去模仿,就是一種長時間的動作養成的習慣。有興趣咱聊聊私我啊


千年茶鎮


簡單來說,“三分茶葉七分泡”通俗來講,就是茶葉好不好喝,跟泡茶的整個過程有很大的關聯。

首先以下幾個方面都會影響茶水的口感:

1、泡茶選擇的工具不同會影響茶水口感

比如說:同品質的茶葉,你使用普通的茶杯、保溫杯泡的口感肯定比不上使用專用茶具泡出來的口感好

2、泡茶使用的茶具質量的好壞會影響茶水口感

比如說:泡同品質的鐵觀音茶,你選用一款很一般的瓷質茶具泡出來的茶水口感肯定不如選用好品質的紫砂茶具泡出來的口感好

3、泡茶時間的長短也會影響茶水的口感

不同的茶葉種類都有自己相對事宜的泡茶時間

4、泡茶使用的水質不同也影響茶水的口感

比如某些茶葉使用山泉水或礦泉水泡出來的口感就比使用一般的自來水泡出來的茶水口感好

5、泡茶使用水的溫度是否適合茶葉品種本身,也會影響茶水口感~

6、泡茶時,茶葉用量的大小會影響口感

7、茶葉儲存的方法是否得當也會影響茶水口感

這些是個人覺得影響比較大的,其實還有很多細節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其次,合格的茶人要具有怎樣的泡茶技藝,這個問題比較開闊吧,主要是看您所謂的“合格”是定位在什麼程度了。一般來說:

對茶葉見多識廣、會鑑別茶葉品質的優劣、懂得不同種類茶葉的品性才能最恰當的選用器具水質等將茶性發揮到機智、熟知不同茶葉應該是用什麼器具或使用什麼樣的水質沖泡、懂得不同茶葉的沖泡方法、沖泡時間、會品茶等等

總得來講,要真正懂的與茶相關的方方面面,方可稱“技藝”。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

最後,附上功夫茶藝的表演泡茶的步驟

《一》烏龍入宮——用茶則從茶盒中撮取幹茶,用茶匙輕輕撥入茶壺內(動作:放茶葉)

《二》烏龍初展——指的是初泡也叫溫潤泡,用開水浸泡茶葉使茶葉舒展,並提高壺溫,然後迅速將茶水倒入公道杯內,又叫洗茶。(動作:茶壺內注水、晃壺、注入公道杯)

《三》高山流水——用懸壺高衝法激盪茶葉,使茶葉上下翻滾,茶湯濃淡均勻,味道純正。(動作:提壺注水入茶壺)

《四》抽眉推泡——用壺蓋將壺口泡沫推掉,雅稱——春風拂面。(動作:蓋壺蓋)

《五》重洗仙顏——用剛才的茶湯再次淋壺,既可以將茶渣茶沫沖掉又可以提高壺溫。(動作:用公道杯裡的洗茶水淋茶壺)

《六》烏龍入海——將茶湯倒入公道杯內,最後幾滴是精華部分,也要滴入公道杯內。(動作:將茶注入公道杯)

《七》關公巡城——將公道杯內的茶湯依次斟入品茗杯中。茶只倒七分左右,俗語有云“七分茶,三分情”。當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改為點斟的手法,

這裡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 以示向嘉賓行禮致敬。(動作:分茶入杯)

《八》敬奉香茗——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客來奉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為大家獻上東方奉茶禮


微笑兔子


茶葉是大自然的饋贈,製茶是藝術的加工,泡茶是茶葉精華的昇華,好茶只是說製茶的工藝和品種優質,泡茶才是真的關鍵所在,所以才有“三分茶葉七分泡”的說法,這個說法我是贊同的。

至於為什麼說泡茶非常重要呢?實在是原來不少人有誤區,很多人認為越貴的茶是好茶,先不說這個對錯,只追求好茶,而不去講究泡茶,這好茶也會被浪費了,實在可惜,所以泡茶是中國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如何泡好茶,這個是非常講究的,真正的講究茶泡法的人,會從多個方面講究,比如泡茶的用水,泡茶的茶具,水溫的把握,投茶的方法,泡茶的時間等等考慮,泡一杯好茶是真的不容易,所以有的人寧願去茶館請茶藝師泡茶,也不自己在家裡泡茶。一方面氣氛,一方面還是怕辜負了好茶啊。

泡茶的技藝,相信很多的大師已經分享了,我就不費話了,喝多地方都能找到教程來學,泡茶也是需要學習的,需要不斷的長期實踐和總結的,這是一個過程,願每一個茶人不辜負每一片茶、每一口茶。


榮寶齋文化發展


以前就經常會遇到朋友問,為什麼在茶館裡喝的茶藝師泡的茶,買回家味道就不一樣了,這個問題其實跟三分茶葉七分泡法的道理是相似的。

茶對泡茶的器具,投茶量,泡茶的水質,水溫和出湯的時間有很高的要求的。

在茶具中,比較好的茶具是紫砂壺,蓋碗,玻璃杯。

對水的要求是山泉水,江河水,自來水,井水。

對水溫的要求要根據不同的茶葉選擇不同的水溫,綠茶一般在85度,紅茶90度,白茶、黑茶,烏龍茶一般是沸水。

特別是需要潤茶洗茶的茶葉要非常快的出湯,否則一些有益物質流失殆盡。在泡茶的過程中,頭幾泡要快茶湯,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可以慢慢出湯。

投茶量一般按照1:50的原則,可以看個人的喜好適當增加或者減少。

所以茶葉才會有三分茶葉七分泡的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