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定慧堂


《易经》和《道德经》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很多人把《易经》仅仅当成一种看风水、算命的书,可能是心中的天有点小了。

<strong><strong>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关系”,


<strong>

中国人始终贯穿着“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

文字的产生与演进过程中,《天人关系》也是一脉相承。

文字的产生过程就是中华文化的产生过程。



《伏羲八卦》 先天八卦

从自然先天而生,从自然先天生“文”,生“文字”,从自然先天“无中生有”。

完成中国文化——“无中生有”思维认知,开始中国文化——“一分为二”思维认知。



《周文王易》: 后天八卦

从伏羲“先天八卦”而生,易变“后天八卦”,演成易经64卦,核心字:易。

讲日月天地与人(万物)生长普通‘变易关系,提出【一阴一阳谓之道】。在【无中生有,一分为二】思维认知基础上,系统演成8次一分为二(64卦)定性定量认知,开启中国文化思维不断定性定量深入认知过程。由此,《易经》成为中国文化万经之首。



《老子道》 道德


老人从易经“道”出说“道”讲“德”,


道——从天地自然本生而成,(白话讲即自然规律)

德——人心认知自然万物而得,(白话讲即人认识自然)


以后天心 “德”而循先天自然“道”。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最能体现“天人合一”,从自然(天、地)中来,到自然(天、地)中去!


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容易理解中国传统经典中“认识世界、记录世界”思维方式。可以非常形象理解《周易》、《道德》、《儒》、《佛》、《黄帝内经》等形成“天人合一”完整文化体系。


.

.


【专注说文解字、快速识字、K12全语文、海外汉语,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解字古诗文】

汉字师认证课程,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汉字老师、海外汉语老师、一名幼儿汉字启蒙师!

想了解详情,关注本号,私信留言 ”99

了解识字教程《人字学习法》,私信留言:“


汉字谷主


个人认为,如果说《易经》是总章,《道德经》就是细则;《易经》是公式,《道德经》就是公式的演变之一;《易经》是神,《道德经》是形……《道德经》是《易经》哲学思想的解释和阐述。


由《易经》发展、启蒙、衍生的学文、学科众多,从天文地理,到医学伦理,可以说,整个中国历史,自古至今,都在延承着《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思并不是道家独享,当然也并非是江湖术士的闭门绝技。

很多人认为《易经》是骗人的东西,其实,这种说法也不全是错,确实有投机者用《易经》招摇撞骗。但这不能说《易经》是骗人的,任何一种学问和技术,其本身并没有对错善恶,给它这种定性的是人,这就如同一辆汽车,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同时也会带来伤害,甚至死亡,我们不能说这是汽车的错。

《易经》本身有易理和术数之分。现在大部分人只知术数,却不通易理。术数是什么?简单说术数就是占卜,看运势,占吉凶……

道学尚浅,浅尝辄止,不能体会更高境界,借读过的几个字,占过得几个卦说一下感想。术数本身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秘,甚至可以说很简单。占卜也是用于日常来的,谁好了坏了,谁赚了赔了,谁又分了和了,有些人不用占卜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为什么?因为万事总有一些症状和规律,善于思考生活的人,或者是年龄大的人,都会修炼出这种本领。《易经》的占卜就是如此,透过现象看本质。

其实,术数占卜,最终用到的就是易理,刨去千变万化的表象,在本质上往往是一样的。占卜是认识人生的一种方式,却不是唯一方式。易理,是《易经》总结出来的世间的规律法则,是术数的依据,但易理并不仅仅属于术数,不仅仅用于占卜。

术数,易理,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互相为参照,互相证明解释的。现在人急功近利者多,很少能静心研究易理,却总投机于术数占卜,总觉得后者可以更快的给出答案和启发。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正确逻辑支撑的占卜,很可能给出的结果是错的。

简单说术数占卜骗人,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占卜,也更不了解《易经》,这世界很多东西都不是以“对错”作为标准的。


再看《道德经》,在许地山先生的《道教史》中,很详细客观的介绍了这本五千万经书。许先生说,这本书是一本“合集”,其中混杂了诸家之言,所以,这并非是道家,更不是老子的著书。但是,这并不妨碍《道德经》的经典,正如之前所言,世间大道总是相似,经书汇集各家经典,足见其概括性。

我们总会隐隐觉得《易经》和《道德经》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太容易把这个问题想复杂了。《易经》作为百经之首,其后自然有诸多追随者和发展着,就像我赞同某个观点,定然也会从各方面来引证证明它的正确性,《道德经》就是这种“引证”。这即使两本经书的区别,也是二者的联系。

至此。


鱼者佩之


这两本巨著,均为中华瑰宝,《易经》和《道德经》均是汉文化之根本,华夏文明发展的精髓。这两本书本身区别就很大,比如很直观的记录内容就不同。如果硬要说个本质区别来,那么就是……

《易经》应该是讲述一对父母和三儿三女的故事,个中曲折纷争,经由64卦变幻莫测,江湖迭起。而《道德经》则更多的是述说人文关系伦理哲学,借助天地哲学,使得大家庭更加和谐,万物起源于无,何须计较,行无为之事,则能消除纷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知识链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江湖依旧老了


《易经》和《道德经》不能分开看,而是要合起来看,应该是关联多于区别,都是讲宇宙演变大道的,要人遵循自然规律而行事。八卦两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紧密相关联的。亢龙有悔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是同一回事。老子学《易》知《易》后而作《道德经》,若无《易》的基础,是不可能有《道德经》的诞生的。中国经济增速为何不能保持50年以上是按10%而均衡发展的。用易数的2-5-7-10即2%-5%-7%-10%就能讲明,10%不能维持,是指已到亢龙有悔阶段,事物由阳极开始向阴极转化,即成10%-7%-5%-2%之势,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事,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莫之能守了。


易经易数


易经是道理之经,道德经是道理及德名的释义及修道之经,也就是说道德经以易经爲宗,诠释了道的本质及在万物的体现。

在道德经经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在易经以太极爲基础上,再加上无极的观念,演绎的万物起源,这就是两者最基本的不同点。我们用数学次方就能理解两经相同的理论:


无极爲零,零就是道;

一是二的零次方,就是太极,一就是太极,万物起源于无,所以道德经説道生一。

二是二的一次方,就是两仪:阴仪与阳仪,从太极所生,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一生二,而易经説太极生两仪是相同的意思。

三就是二的二次方,就是四象: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从两仪所生,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二生三,而易经説的两仪生四象是相同的意思。


万物就是二的三次方,就是八卦:乾、兌、离、震、巽、坎、艮、坤,从三所生,有了八卦就有万物,也就是道德经説的三生万物,而易经同样也説八卦生万物。


此外,道德经全文尽是综卦的思想: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企而不立,跨者不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综卦就是一体两面的思考模式。

道德经中还有许多卦的显象,如:损与益卦:“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无爲就是涣卦;

上善若水就是坎卦,喻君子以常德行,而老子以七善解释常德之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长。”讲的就是谦卦………。


读道德经先研究易经,可以获得更多对老子思想以及高层次道理的理解。两部经典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愿以此篇章与有缘人。


玄牝中道


《易经》是一部卜筮工具书,而《道德经》是一部哲学书。

为什么《道德经》是哲学书,而《易经》却不是?哲学书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呢?哲学著作都是说理的,它不仅要表述其作者的基本观念或立场,还要说明其作者之所以持该观点或立场的原因。仅仅是表达观点并不是说理,陈述观点并证明该观点才是说理。说理其实就是论证某一观点或立场的过程。

某一位作者对自然或社会现象持有独立的观念,所以就要将这些观念分享给更多的人。可是一位哲学家不论他在后人的心目中多么伟大,那也都是后觉的,不可能他一开口,人们就觉得他伟大的不行。伟大的程度取决于他能征服多少人的理智。

我们作为读者看到别人的言论,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你讲的道理就一定对,我为什么一定要跟着你的言论走?所以哲学家之为哲学家就不在于他宣讲道理,而在于他能说服更多的人相信他所讲的道理是正确的。所以哲学家有信仰和立场是一回事,通过一系列的逻辑的或经验的证据来证明或论证他的信仰则是另外一回事。没有经论证的言论不值得辩驳,只是空讲道理,却没有该道理的辩证与论证的过程,是成为不了哲学家的。

什么样的人才是哲学家?当他宣讲并证明某一道理后,我听了觉得是这么回事,道理对,你听了也是这个感觉,当有一定数量的人都认同并信奉他的观点时,他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为了哲学家。所以真正的哲学家,是以他所论述的道理的合理性为依据。哲学家的见解最初也都是个人意见,当多数人认同并信奉后,这些个人见解便上升到思想或真理的高度上了。学说的提供者,也因此而上升为哲学家或思想家。

不是一个人生下来就天赋异禀,或挂了哲学家的牌子的,才是哲学家。我国学术为了抬高经文内容非要将作者描写成天赋禀异之辈,还要成仙成圣,这就不是以其言论本身的真确性来提高作品的学术地位,而是给言论贴上先王言、圣人语的标签,以权威为名目来令人信奉或敬仰。

我们称《道德经》为哲学著作不是因为老子生而皓首,或活了二百或五百余岁,还有出关化胡等功绩。我们但凭《道德经》文本所提供内容的性质。《道德经》提供了一个基本观点,认为统治者只有以无为的法则去治理社会,才能使天下消弥战乱而得太平清净的目标,从而使人类社会进步大同的状态。老子的经文就是围绕着这一基本观点的阐述、论证的过程而展开的。也就是说,老子在经文中不仅阐述了基本观点,而且还针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与论证。这也就意味着它符号说理性哲学学说的特性,所以我们称《道德经》是哲学学说。

要知道哲学并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名词,如果我们要问我国古代究竟有没有哲学,其实是在问我国古代究竟有没有古希腊式的思辨学问。阐述观点,并论证观点这是一切说理性学问的必要性质,我们读老子可以读出其作鲜明的观点与思辨的论证,可以读出古希腊哲学家的那种理性辩证的味道,这是我们称《道德经》为哲学著作的原因。

所以,书籍内容的性质决定了该书籍的性质。我们称《道德经》为哲学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哲学式的知识。同样,如果我们相信《易经》也是一部书,就需要在它的内容里提炼出鲜明的观点以及该观点的论证过程。我们不能空话《易经》讲变化的道理,却不能提供出这些道理的实质性内容。是运动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假说决定了牛顿《原理》的科学著作的高度,所以当我们宣称《易经》为哲学或科学书时,需要指出哪些哲学或科学知识是出自古经文内容的。

我不相信《易经》是哲学书是因为该书中找不到与哲学知识类似的内容。《易经》这本书包含六十四幅卦象,以及这些卦象的文字说明。六十四卦在周初被用作占筮的工具,占卜师就以卦象及其文字说明作为论断吉凶的依据。当求占者筮得某卦某爻,此时卜师便要根据该卦的卦辞及相应爻辞来为人论断吉凶。

比如,有人为求功名来占,筮得乾卦初九爻。这时卦师就要对照相应的卦辞与爻辞来为求占者论断吉凶。乾卦卦辞:元亨。利贞。于是卦师解释说,大亨,问卜乾卦需要使用相对贵重的物品作为牺牲供奉神明。利贞,筮遇乾卦象征着举事有利,所以对于功名之占是吉利的象征。

接着看初九爻辞,潜龙。勿用。于是又解释说,初九爻是隐藏在地下的龙,尚未出现于地面,象征着阳气尚潜伏于里。勿用即不可有所作为,说明此时尚需蓄势待时,不可急于表现自己。所以,卦象、卦辞、爻辞是为面向实用而设计的,其目的不在于要阐述和证明某个观点。六十四卦适用于不同事务的占问,彼此之间不存在必然逻辑关联,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经文文字获得某一观点的论述,以及该观点论证的过程,没有这些内容就不够成说理性著作。

凡道理不能空说,不是谁说是就是,没有任何权威可以用作道理为真的根据。道理要服人就需要有一个论证或接受检验的过程。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假说,尽管在数学上很美,但怀疑的却大有人在,直线光线受引力弯曲的现象被实验观测到,才确立了其在科学上的地位。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假说,和实验数据符合的很好,以至于几百年来人们都相信引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爱因斯坦是正确的,万有引力将是不实在的。

牛顿的伟大不是其言论为真的依据,甚至理论与实验数据的契合也不是言论为真的直接证据。洛伦兹变换与狭义相对论原理从不同的方向各自给出了与实验相契合的结果。真理之为真理也需要有知识自身的某些特性来保障。近代理论自然科学也将逻辑简单性或数学美作为言论为真的一些必要条件。但是合乎逻辑规律才是最根本的东西。纯粹思辨的获取知识是可能的,人类知识来源于大脑的思考,任何理论和知识体系都是先在头脑中成形然后才接受检验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知识体系,如何保障我们的知识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这是每一位哲学与科学工作者首先要考察的问题。我们今天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古人思想或言论,就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捧与信奉,却不去管这些言论究竟能不能反映自然的真实秩序。

比如,古人称有道。我们就需要问究竟自然界有没有这个东西?它是什么?与我们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考察这些问题,直接就道而论道,我们由此衍生的所有言论都将是不确定的。没有明确无疑的观念与概念做基础,多么宏伟的知识大厦都只是空中楼阁。

再比如,我们的中医讲阳气、讲经络。我们需要问,阳气、经络在人体结构中究竟是什么?它们到底存不存在?这根本就不是一个西方科学能不能证明我们的问题,而是如何保障我们中医知识体系反映生命事实的问题。当我们口口声声宣称中医是科学时,自己却讲不出那些概念究竟对应于人体结构组织的哪些部分来,试问中医学知识体系作为科学知识的保障和依据在哪里呢?发现没有,你讲的那一套概念和原理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的事实毫不相关。试问,又从哪些证据来证明这些概念和原理已经反映了生理和病理的真实规律。

所以,我们要发展中医科学就不能自说自话,人类大脑思考遵循相同的逻辑规律,为什么数学物理学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医学理论只局限于中国的范围内。归根结底还是道理没有讲通讲透,老子讲:“信不足,故有不信焉。” 有不足信的证据在,必然会有不信任的发生。不是我们的学问超越了现代科学的理解力,而是我们未能将知识体系与它所描述的对象关联起来。真理要以反映真实为目标,人类的认识永远处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任何理论学说都处在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就好像相对论修正牛顿力学一样。究竟哪个才是终极真理呢?真理在不断探索中将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认识的过程不可能是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找到终极答案,后人只需学习就够了。所以古学中不可能有真哲学与科学的言论,不管是《周易》,还是《道德经》都只是古代学说、古代文献,真正的中国文化需要不同时代的学者建设才能存在。我们生在现代,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研究国学的目标就不是为重复祖先的荣耀,而是在吸收中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新学说新文化形态,它既异于西,又要异于古,还要在理性上站立得住,它的言论既要经得起逻辑推敲,也要经得起实践检验。


国学新逻辑


易经通过卦象可以阐述事物的发展规律,易经的六十四卦包罗万象,每一种卦都可以有无数的解释,对应人,对应事,对应万物,对应天地,所以每一个人看易经都会得到不同的想法。易经的发展轨迹是通过人文始祖伏羲衍天地创八卦而得到的一种思想,后又通过周文王推衍得到的后天八卦而创易经,易经贵为群经之首也同样可以视为中华民族的传承瑰宝。

道德经是由老子创作而成,里面包含了老子对于人文,军事,政治,为人处事等一些深刻而又富有哲学深意的独到见解,这里面包含了老子一生所学所悟的精髓内容。我们也可以去多悟悟道德经里面的思想。

总体来说我认为本质的区别是易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解法,而老子的道德经是老子个人的独到见解。大道万千,殊途同归,每一部经典都不尽相同,但其实都是在追寻大道的痕迹,希望诸位同修多学多悟。




吾净吾自持



《易经》与《老子》有着巨大区别。

《易经》是部纯粹的占卜之书,没有任何哲理。而《老子》则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博大精深。

先说《易经》。

《易经》是由伏羲做八卦的卦画。文王做六十四卦和卦爻辞。其唯一的功用是占卜。孔子为《易经》做传。使其成为《周易》才赋予其深刻的哲理与德义。

再说《老子》。

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政治论、军事论等等。

两者做对比,《易经》就像一粒沙子。而《老子》就是五岳之首泰山。


杨朱学派


略谈浅识。

《易经》和《道德经》本质没有区别,说法不同而矣。都是讲道,自然法则。“太极生两仪”“无生有”,太极,虚也。无,没有。

《易经》讲“一阴一阳,谓之道地”,《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事物本质都有两面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变化是多样性的,可能这样,也可能会那样。

《易经》讲,有天地才有万物,有万物才有父母。《道德经》说,水利万物……居善地,心善渊……

易是讲本质,道是说修为。


旭日飞絮


易经跟道德经本质区别在于对世界的看法上。易经是以自然界的天地为主角,用龙马等兽的各种状态来描述人类的各种问题的吉凶或说好坏的。是一本对事物两面性中的各种描述。用原理和数理两种方式加以说明。原理为主数理为辅的方式加以解读。以这种方式对人类的行为做出判断,导出结果的书籍。其原理就是易术,其数理就是数术。其易数就是说的人类社会(当时)的各种现象,其数术就是导出的方法。易经最大的特点是天人合一。以天运行或称以自然界运行机制描述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易经的对与错或说准予不准全在于读者自身的修为,修为高者算得准,修为低者就是江湖术士一类的骗子了。

道德经是一部站在超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角度上思考自然和人文问题的著作。道德经真正说的是两种原理,一是道经,一是德经。道经是通过观测自然界的运行状态思考出来自然的运行法则的原理性的学说;德经是根据自然运行法则分析人文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学说。结论是人类社会的运行机制要法自然的运行机制。也就是自然运行不是依靠人的感受而动的,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违背自然运行机制的行为行事。如果违背了这些原理就是灾难的开始。这一点上道德经不像易经那样用比喻或运算加以导出,道德经更直接的说明就是这样的。易经用天地龙马等描述人类社会发生发展过程,用算数的方法测算人类的各种命运。道德经不是这样的描述人类社会的,道德经是告诉人就要按照法自然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这两部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两部书结合起来看更能明白其中的奥妙和机理,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