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如詩如畫新西溝——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蹲點紀實

開欄語

耕耘成就夢想,奮鬥收穫幸福。習近平總書記說:“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充分展示共和國70年來的偉大曆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著重彰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和突飛猛進,即日起本報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專欄,派出記者進行一線蹲點採訪,並配發新華社、人民日報等特稿,有針對性地挖掘報道新時代各地區推進食品工業發展的措施成效和經驗做法,營造共慶新中國七十華誕、共享偉大榮光、共鑄復興偉業的濃厚氛圍。

本報記者胡美蘭 楊立娟 發自山西

溝壑縱橫,峰巒疊嶂,群山翠綠,紅旗高揚。美麗、幸福、旗幟、創新、敢於人先、艱苦奮鬥、勇立時代……浸染著西溝村紅瓦白牆、一草一木、石山石溝。70年的時光流轉,70載的砥礪前行,鑄就了一部美麗鄉村史詩,繪製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上世紀40年代的西溝舊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上世紀60年代的西溝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今日西溝全貌

西溝,新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新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走進太行山,走進西溝村,走近李順達、申紀蘭這兩位共產黨人、全國勞模,去感悟西溝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改天換地的氣概,先鋒先進的風範,矢志不渝的追求,去領略西溝人發展社會主義的輝煌歷程。

在西溝,看見了一個從窮到富,從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窮山溝到農林牧貿工商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西溝,聆聽了全國勞模、全國唯一第一屆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講述西溝村70年的滄桑鉅變。

在西溝,村民們爭先恐後講述著自己與西溝的故事,學習與弘揚紀蘭精神。

艱苦奮鬥是西溝永遠的景觀。紅色西溝、勞模西溝、綠色西溝、互助西溝、美麗西溝、幸福西溝。

紅色西溝 勞模西溝

申紀蘭,依舊一身標誌性裝扮,齊耳短髮、藍色衣褲、黑色平底布鞋,步履穩健走進採訪室,與大家一一握手問好。回憶起65年前,自己第一次到北京參加人代會的情形,她爽朗地笑著說:“當時記者採訪我有什麼想法,我就說只想見見毛主席,沒別的想法。見到了毛主席,我激動得哭了,不只我,周圍的人都哭了。”她就是著名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唯一第一屆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隨著她的一番回憶,一個始終堅守艱苦奮鬥、飽含詩情畫意的豐滿西溝一一展映眼前。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全國勞模、全國唯一第一屆至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申紀蘭接受記者採訪

1943年2月6日,全國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在這裡誕生,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成立的第一個農業生產互助組織。1951年3月,李順達互助組向全國發出了愛國豐產競賽活動的倡議。西溝成了全國人民矚目的地方。1952年,擔任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的申紀蘭發動和帶領婦女下田勞動,並大膽提出:婦女與男人幹一樣的活,要記一樣的工分。她就是舉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第一人,在中國農村婦女解放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個只有200戶的小山村並肩走出兩位全國勞動模範、兩位全國人大代表——李順達和申紀蘭,當時,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西溝村,在很長一個時期內,中國地圖上村一級被標名的只此一家。

2009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西溝村調研時指出: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紀蘭精神代代相傳。

說到西溝,就不能不說申紀蘭。她,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幹部、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卻有著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有著非同尋常的榮譽光環、有著非同尋常的紅色背景、有著非同尋常的代表生涯、有著非同尋常的國際地位。她爭取男女同工同酬、完善農村經營體制、探索山區發展之路、竭誠奉獻山區人民的突出貢獻,讓紀蘭精神代代相傳。

從李順達互助組的6戶貧民成員之一的路文全兒子路偉力處,從86歲老共產黨員張買興處講述歷史、還原歷史中得知,互助組、合作社是每一位西溝人的驕傲,是西溝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法寶。

今日的西溝,每年有10萬觀眾前來參觀,已經成為聞名華夏的紅色旅遊基地。西溝展覽館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展覽館通過西溝序曲、西溝雙傑、翻身農民的道路、愛國豐產的模範、走出太行看世界、太行英雄、共產黨員的楷模等真實、生動的歷史篇章,讓參觀者在這裡感受太行精神、學習勞模精神、弘揚紀蘭精神。

綠色西溝 互助西溝

站在西溝村的太行之星觀景臺,放眼望去,一棟棟白牆紅瓦的房子掩映在叢叢綠色之中。然而,解放前的西溝村是一個“光山禿嶺亂石溝,莊稼十年九不收”的窮山溝。1946年,邊區政府號召山區群眾植樹造林,那時當地群眾的積極性並不高。李順達就自己花錢買了山桃、山杏、核桃等樹苗種在山坡和溝裡。申紀蘭也帶著十幾個姐妹加入互助組,和男人一樣種樹開荒。經過一代代西溝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西溝村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86%。如今的西溝,像眾新源扶貧攻堅合作社的常永紅等人,依舊沿著李順達、申紀蘭植樹造林的道路繼續在行進,繼續在美化著這片叢山,守護著這片綠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西溝人燃起了發展經濟的信心,開始建企業、上項目。1983年,西溝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迎來改革開放後的新起點。2年後,申紀蘭帶領鄉親們辦起了平順縣第一個村辦企業,西溝村逐漸走上了新的快速發展道路。

今天,申紀蘭說起1985年建第一個工廠時的種種困難,仍心有餘悸。她說:“建廠初級的困難:經驗少,缺少人才。人才就是天,想盡一切辦法,把廠子辦成。因為無工不富,號召大家集資,還有一些好同志自發支持,政府也很關心我們,辦起了廠子,大家進廠工作都很高興。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給西溝的機會,中間遇到很多困難,走到今天也不容易。產品生產出來了,有時候銷路還不暢通,我還跑過銷售,什麼都幹過。發展是硬道理,改革要有新突破,發展就是前進,不發展就是後退。改革就是勝利,不改革就是失敗,不改革就沒有發展。不只辦這個廠時有困難,無論辦哪個廠子都有困難,我要是去開會,半夜都要到其他廠去求教。困難是前進中的困難,我們黨支部團結一致帶領群眾辦廠,跟黨中央高度保持一致。不改革就是落後,不改革就是不前進,群眾就不能改善生活,這是個大事情。共產黨員就是為群眾辦事,你要辦不起來就不能做好領導。領導領導,領導了才能做好,首先自己辦廠,我們都沒有領過工資,一天也沒有領過,就這樣還有困難。當幹部就是要大公無私,要讓群眾先富起來,群眾富起來,咱就富起來了。當好乾部一條就是要顧全大局,一條就是跟黨保持一致,第三就是能聯繫群眾,這三個方面都做到了就好辦了,不容易。”

合作社強,則農民富。據介紹,截至2018年底,長治市農民合作社達到11333家,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長治模式”。西溝村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如今有集體企業4家、民營企業12家。2018年,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在山西太子龍服飾有限公司的 “扶貧車間”“三晉巾幗巧手脫貧示範基地”,女工們緊張忙碌地趕製著一件件高檔衣服。在紀蘭飲料廠,一款有機野生採集,標準化有機加工,通過了中國、歐盟、日本、美國有機食品認證的有機沙棘汁一瓶瓶從生產線上下線。在四季飄香種植合作社的39座香菇大棚,即將迎來忙碌季的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王根考說,這些產業的發展不但給村集體帶來了收入,更重要的是解決了村裡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無工不富,這些地方,正是西溝經濟的繁榮所在,也是西溝脫貧攻堅的戰鬥場地。

美麗西溝 幸福西溝

西溝村的山是石頭山,溝是石頭溝,過去是禿嶺荒山,幾十年來,申紀蘭和鄉親們一起在230多條荒溝裡種樹,建起了森林公園,而今這裡滿山松柏,鬱鬱蔥蔥,山上有2萬多畝林坡,還有3萬株核桃樹。

如今的西溝,不讓一戶群眾住危房,不讓一個群眾看不起病,不讓一個學生上不起學,不讓一個家庭生活在貧困中。曾住在危房中的群眾搬進了明亮的新房,看不起病的農民通過合作醫療可以報銷,村裡還有大病醫療補助,上不起大學的學生重返校園,特困家庭受到了重點救濟,五保戶住進了敬老院,衛生院建成了花園式。

如今西溝村,人均純收入去年近萬元,很多人家住進了兩層小樓。農民吃得好穿得好,看病有了新農合。

美麗鄉村在這裡一覽無遺,幸福人民在這裡奮力前行。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申紀蘭,親歷新中國70年光榮與夢想,在時代變遷中一次次投入新的奮鬥。她激動地道出了自己的心裡話:“共和國的誕生,是共產黨的偉大勝利,是全國人民的偉大勝利,我們這些人,做好一切工作,迎接建國70週年的到來。70年以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共和國的帶領下,作為中國人,非常光榮,我也想到,做一個合格的幹部合格的黨員合格的公民,要愛黨愛國愛人民。遵紀守法才叫好公民,我們都要聽黨的話跟黨走,在建國70週年之際,都要拿出實際行動,奔小康來迎接建國70週年。”

策劃:李濤 編輯:郭敏 張元欣 設計:王廷芳

報網新媒體新聞中心出品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19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往期精彩回顧: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涪陵以榨菜為支點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 探索鄉村振興改革樣本——來自重慶涪陵區蹲點採訪報告

專欄丨"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型採訪報道 本報記者在路上

專欄丨“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型採訪 本報記者蹲點湖南、吉林、山西等地

科普丨生抽、老抽、醬油、味極鮮…到底有啥區別,終於弄明白了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如诗如画新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蹲点纪实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聞熱線:010-68232904

廣告熱線:010-63703066-80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