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亞馬遜


是誰“殺死”了亞馬遜


“是誰殺死了我?而我又殺死了誰?”

面對呂秀才這連續兩發靈魂拷問,亞馬遜給出了同一個答案——“是我殺了我。”

高冷還是“不上心”

昨日有消息傳出,亞馬遜將於本週宣佈退出中國,一些亞馬遜中國的員工已經開始另尋工作。

一石激起千層浪。亞馬遜中國站出闢謠,“假的”。

想來也是,家大業大的亞馬遜,怎可能一時間全盤清退。據悉,目前亞馬遜中國開展有四大主營業務,電商、閱讀、雲計算服務和物流。

但某些雞肋意味明顯的業務就另當別論。比如電商,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研究報告顯示,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的份額為0.7%。易觀統計的《2018年第4季度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交易份額》結果與之一致,亞馬遜市佔率已經不足1%。


是誰“殺死”了亞馬遜


果不其然,亞馬遜通知中國賣家,從7月18日起將不再運營中國國內市場業務並停止向商戶提供服務。

貴為全球第一大電商的亞馬遜,折戟中國,不敢說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之事,但應該也不會有多少用戶為之感到惋惜。

原因很簡單,如網友所說“http://amazon.cn這個站點,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可有可無”,其連最基本的用戶體驗都無法保障。

知乎“為什麼亞馬遜中國的界面那麼醜”問題,2012年-2014年間持續引來眾多網友吐槽。時至今日,亞馬遜設計語言依然未有實質性改觀。還有用戶表示,亞馬遜上購物時,由於商品信息展示不夠全面,需要到天貓、京東等平臺去看對應的簡介、詳情。隨後便發現,其他平臺的價格要更便宜,索性就放棄了亞馬遜。


是誰“殺死”了亞馬遜


“App難用”、“網頁難用”,類似的反饋比比皆是。有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其國外思維所致。進入中國市場之後,未進行針對性的優化。另一方面則是全球統一模式,從而節約成本。

另外,亞馬遜的物流是拉低用戶體驗的又一大短板。此前,亞馬遜在中國擁有15個運營中心。而份額縮水,業務開展不利,亞馬遜中國去年就已經停止為第三方賣家提供物流服務,保稅倉也多轉給了網易考拉。

反觀阿里、京東等競爭對手,一直在加碼物流建設。購買同是自營的商品,亞馬遜預計3-5天送達。而京東是次日達,甚至上午11點前訂單,當天即可送到。天貓、蘇寧等同樣能給出相應保障。

美國模式在中國行不通,相信亞馬遜早已明白這個道理。但其依舊高冷,難免會有人將本土化不充分解讀為“不上心”。

試問,在這個套路+真心都不一定能換來用戶的年代,高冷的亞馬遜怎能站穩腳跟?

激情都去哪兒了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伴隨業務調整,亞馬遜中國還將進行一新輪裁員。亞馬遜一名高管透露,亞馬遜中國區總裁張文栩將離職。

回想2012年,時任亞馬遜CEO的王漢華離職之際曾感慨,“亞馬遜總不知道中國電商市場很大,但沒想到發展會這麼快。”

而今電商業務遇困,這句話繼續套用在亞馬遜中國身上,依然沒有一絲違和。

近日,亞馬遜開通直播購物“Amazon Live”,並有媒體報道其將於近期開始全面向中國賣家開放。顯然,這是在向淘寶直播取經。但亞馬遜並沒能學到精髓,“亞馬遜直播沒有脫離產品評測的傳統模式,更多是主播的單向推介”,《福布斯》官網刊發的文章寫到,“缺乏社會影響力,同時,忽視了用戶的參與感和他們建立互動關係的意願。”

更何況,錯過電商大躍進時機,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亞馬遜中國做什麼都為時已晚。現在電商市場又興起社交電商新潮,亞馬遜中國也沒有要參與的意思。百度指數顯示,2017年底拼多多的搜索指數趕超亞馬遜,隨後逐漸佔據上風。


是誰“殺死”了亞馬遜


總部的牽制之下,亞馬遜中國從始至終都未能表現出應有的激情。不趕潮流,不打廣告刷存在感,不做花裡胡哨的促銷,與世無爭的佛系處世哲學致使亞馬遜中國止步不前,終被跑步前進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與其說亞馬遜中國的沉默是一種低調,倒不如說是傲慢。

業內外一直都在討論,為何谷歌、雅虎都退出了中國,唯獨亞馬遜能夠倖存?有回答稱,“什麼樣性格的創始人,就有什麼樣的命運。”

貝佐斯是自信、不願跟隨競爭對手的一個人。他上一次訪華是2007年,卓越網更名亞馬遜。當然,他有自信的資本。截至美東時間4月17日16時收盤,亞馬遜總市值為9175.91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三,僅次於微軟和蘋果。此前,亞馬遜市值還曾在全球第一的位置短暫停留過。

有時候,自信與傲慢之間的界限似乎並非那般清晰。所以,即便主營業務電商出現問題,亞馬遜仍然能硬氣地說上一句“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

結束語

對於國際巨頭而言,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是常態,像亞馬遜這樣能夠支撐15年之久實屬不易。

本土化不充分,激情不足,歸根結底,亞馬遜走到今天這一步,並非拜阿里、京東等競爭對手所賜。沒有人逼他們離開,一開始他們自己就已做好選擇。

都說韓國人無法逃避三星,美國人無法逃避亞馬遜,但別忘了,這裡是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