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劍門關旁苦竹隘 見證血雨滄桑史

在劍門關西南10餘公里處的崇山峻嶺中,有一處“四際斷崖、前臨巨壑”的古堡,人稱苦竹隘。別看這個古堡地處深山不見經傳,在700多年前,它可是與奉節白帝城、合川釣魚城等被並稱為抗蒙“川中八柱”。

由於苦竹隘四面均是被懸崖深峽隔斷的方形孤山,比劍門關更易固守,在面對強敵時,南宋軍隊放棄了看似雄奇的劍門關,選擇了更加雄峻且利於長期堅守的苦竹隘。在長達10多年時間中,苦竹隘成為南宋時隆慶府(今劍閣縣)駐地。

公元1258年2月,蒙古蒙哥大汗率8萬大軍從金牛道親征四川。同時,蒙元帥紐璘率軍從成都突襲渡馬湖,宋瀘州神臂城都統張實迫不得已詐降,並被押解到劍門苦竹隘招降,但當張實一進入隘內,就與守將楊立一起併力堅守。

11月,蒙哥兵臨苦竹隘對岸,數度以火炮掩護,派精兵強將越過小劍溪,在攀緣而上時飛石滾木傾瀉而下,蒙兵掉下深谷,死傷無數。

正在蒙哥無計可施之際,一員名叫史樞的裨將請求領戰。領命後,他選派數十名精兵,於深夜從南宋守軍認為最保險的一處巨壑下手,先縋繩入數百尺的絕澗,再攀援苦竹隘峭壁攻入城內。而在外的蒙哥,則率軍從東南門佯攻。

守軍裨將趙仲武在領兵與蒙軍大戰於苦竹隘城門前時,忽聽城內有蒙軍的吶喊聲,誤以為東南城池已破,便開城投降。隨即,苦竹隘防線崩潰。

第二天,蒙軍逼迫已投降的南宋官兵指認抵抗最賣力者,結果,以楊立為首的40名南宋官兵被當場斬殺,張實被五馬分屍。

隨著苦竹隘的陷落,南宋王朝在川北的屏障終於被蒙古大軍攻破。相傳,苦竹隘上的漫山竹筍,也因吸納了南宋將士的血淚而自此有了苦味。

本報記者張庭銘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