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字王”和“二字王”有哪些区别?

brooklyn2018


区别很明显就在这个字上,一字王指封号为一字的王爵,二字王指封号有两字的王爵。

一字王一般为国王或者亲王,它的那个字基本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名,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国家最强大?自然就是晋,秦,齐,楚,魏等国,所以就有秦王李世民,魏王曹操,晋王李克用,简言之一字王的字来源于国名。


从图中可以看出封国包含郡

二字王地位比一字王低,那么比国单位小一级的是什么?自然是郡,是以二字王的两个字主要从郡中找寻,比如比较出名的常山王张耳,中山王刘胜等皆是如此。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清朝,金朝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一二字王指代的是汉族主体政权的命名规则,少数民族当政的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一字王全称是一字并肩王,这是王爵的最高封爵,意思是可以跟国王平起平坐(并肩),也就是说不把他当成部下,而是盟友。这个制度起源于周朝,当时的皇帝二字还没有出来,王就是最高的统治者。比如周王封楚王为王,这楚国可没有被并入周朝统治范围,仅仅只是称臣纳贡,二者是平级关系,周王封楚王这种就是一字并肩王。而同期的秦齐晋国君都不是王爵(比如齐桓公晋文公等),他们只是侯爵或者公爵,是低王一等的。

战国时期,魏国强大后开始学楚国的方式,让周王封自己为王,这种实际上也是一字并肩王,后来的齐秦燕赵也都是自封的,或者其他几个战国互相承认的,并不是出自周王本意,这几个国家称王后虽然还是奉周为宗主国,但是统治权限则完全不受周朝控制了。

二字王就不同了,二字王起源于汉朝。由于皇帝已经出现了(秦始皇以后),这时候的王爵已经不再是最高统治者了,所以皇帝很慷慨的就把王爵册封出去。这时候才会开始有所谓的各种王。

所以可以这么理解,从二者起源上看,一字王是自封的,二字王是皇帝册封的。但是在有皇帝时代,一字王跟二字王没什么分别,并肩王也不再值钱,反正都得低皇帝一等。


优己


王,最初始于商周,最初是商王、周天子的专属。楚武王自尊为王之后,王的含金量开始逐渐下降。战国时期,列强纷纷称王。自此,王开始成批量出现。这个时候的王,通常都是冠以国号,如秦王、楚王、齐王等等。秦始皇一统天下称皇帝之后,因为秦王朝没有继续实行分封制。于是,王消失了。直到项羽灭秦之后大封各路诸侯,王爵才再次出现。汉继承了西楚霸王的分封制,王爵正式成为常设。汉初,刘邦剿灭异姓诸侯王之后,刑白马盟天下:“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后,除少量权臣、功臣之外,王爵成为了皇族宗室的专有爵位。



汉王朝的诸侯王并没有所谓一字王、二字王之分,由于汉王朝的王爵是实封,所有诸侯王都有实际对应的封地。因此,汉朝的王爵皆以封地为号,封地在齐地则为齐王,封地在淮南则为淮南王。这时候,一字的齐和二字的淮南是没有高低区别的,也就是无论一字王还是二字王,地位相当。



西晋时期,王爵开始泛滥。于是,王爵被重新定位,划分为亲王、郡王两个等级。通常亲王用一字为号,郡王二字,所谓一字王、二字王的区别开始出现。但是,这种区分也并不十分严格,一字郡王也事实存在一些,初唐时期的著名军阀罗艺就曾经被封为燕郡王。同时,一字的亲王同样存在尊贵与一般之分,通常以秦、晋、齐、楚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国名为封号者相对于其他一些小国封号要尊贵一些。



宋王朝还出现了所谓嗣王,大致相当于承袭的亲王,而非初封者,其地位高于郡王、低于初封的亲王,但是总体上没有跳出这个大框架。之后,王爵的爵号日趋稳定。元王朝还曾经出现过国王这个王爵,大致介于亲王与郡王之间,元太祖铁木真麾下的名将木华黎就曾经被封为鲁国王。到了明代,一字亲王,二字郡王成为定制。一字亲王有实打实的封地、庄田,二字郡王除了靖江王,都没有。靖江王是明太祖长兄朱兴隆的后裔,出身老朱家嫡长房,地位特殊,待遇自然也就特殊一些。



到了清王朝,一字二字的区别彻底消失了,清王朝的王爵直接以亲王、郡王相称,爵号除了承泽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封少数二字爵号,无论亲王、郡王,基本上都是一字,而且也不再以地名为爵号,通常选择溢美之词,如怡亲王、宁郡王等等。



再后来,袁世凯称帝时也封了一些亲王、郡王,爵号也比较混乱。而且,随着袁世凯死于尿毒症,这些亲王、郡王也不复存在。自此,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年的王爵正式消亡。因为满洲国只是傀儡政权,溥仪后来封的那些亲王、郡王都不作数。除此之外,根据《清室优待条约》民国初期北洋政府也册封过一些清室承袭的亲王、郡王,但那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应当归于清王朝的范畴。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通常而言,一字王是亲王,二字王是郡王,前者比后者地位高。

但是在西晋之前,一字王和二字王并没有后世的那种区分。比如在项羽的分封中,胶东王田市、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等二字王并不比齐王田都、汉王刘邦、雍王章邯等一字王地位低;在汉朝的分封制度中,淮南王、长沙王也不比齐王、代王、吴王、楚王地位低。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分封司马氏宗室,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郡为国,于是开始有郡王的称号,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获封东莞郡王,司马懿第四子司马亮获封扶风郡王,大约可以算是第一批郡王。

到了唐代,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制度更加完善。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在垂拱三年(687)2岁的时候以皇子身份被封为楚王,到了长寿二年(693)其祖母武则天称帝,父亲李旦从皇帝变成皇子,他也从皇子变成皇孙,于是就从楚王被降封为临淄王,这是二字王低于一字王的典型的例子。

五代、宋、元这一制度既有沿袭,也有损益,不一一细表。

明朝亲王为一字王、郡王为二字王的制度空前完善,比如朱元璋的第二子朱樉封秦王,是一字亲王,其长子朱尚炳袭秦王爵,第二子到第六子分别是永兴王、保安王、兴平王、永寿王、安定王;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封周王,其嫡长子朱有炖袭周王爵,其他儿子分别被封为汝南王、祥符王、宜阳王、罗山王、内乡王、固始王等;这样一罗列,其实就很清楚了。

徐达的中山王、常遇春的开平王,也都是郡王,这还是死后提升一级的追封,说明明朝的封爵制度还是相对严格的,不过到了南明时期,异姓功臣生前也能封亲王郡王,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孙可望、李定国被封为秦王、晋王,白文选作为比孙、李低一个层级的人物就只被封为巩昌王,反映出直到名器滥授的此时,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区别依旧是存在的。


谈古论金


自周分封天下以来,王爵以一字王为尊。

一字王,即亲王,为王爵最高等级。其中秦、晋、齐、楚为最尊贵的封号,因为春秋时期这几国最强。次之以周、鲁、赵、魏、梁、燕、代、韩等,为一个档次。

二字王,即郡王。以两汉时期的古郡名为名,如常山、中山、渤海等。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爵位分封有严格等级。

王、公、侯、伯、子、男,有严格的排序和命名规则,每个等级都有不同档次,每个名字都代表不同的地位。

所以,你看李世民的秦王是多么的厉害!


哈密瓜谈历史


秦之前的商、周实行分封制(封国制),“王”为天下共主,“王”对王室子弟、功臣和先朝后裔予以分封,称之为“诸侯”(即分茅裂土,分封诸侯),诸侯各自建国(即诸侯国),藩屏王室。

商代诸侯称号有侯、伯。

周朝的诸侯国分公、侯、伯、子、男五等。西周最初的诸侯国中只有宋、杞、祝、焦、蓟、陈、虢七国为“公”,除虢国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外,其余六国君主皆为之前王者之后裔(夏禹后裔封杞,商汤后裔封宋,黄帝、炎帝、尧、舜后代分别封蓟、焦、祝、陈),到了东周各诸侯国地位不断变化。到了春秋时期就乱了,“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等各路霸主挟天子以令诸候,魏惠王与齐威王于“徐州相王(相互称王)”,此时周王室已名存实亡。再往后,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纷争天下,最后以秦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嬴政称“始皇帝”而告终。

秦废分封(封国)制而改为郡县制。

汉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封国)制并行,汉朝的“王”为实封,其封号与封地一致,无等级之分。

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此后历朝历代实行郡县(或州路郡府县)制或行省制,对皇室子弟虽有封王,但多为虚封(只有封号而无封地,或虽有封地但无实际控制权,或控制权被限制)。

“王”的封号有一个字的和两个字的,两字的等级是低于一字的。而在一字王中,最尊贵的是晋、秦、齐、楚等。


用户8639973894448


在西晋之前,王爵只有一种,不管什么王,都是一样的等级待遇。

这个时候的王,是国王。比如曹操的魏王,刘备的汉中王。还有其他刘姓封王,都有自己的王国土地军队与封臣体系。

西晋分王爵为亲王、郡王。郡王最初只是太子的世子,之后成为王爵的一个等级,再普遍推广到大臣,比如唐宋都有封大臣为郡王。

唐代还出现了第三种王,嗣王。比如楚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称嗣楚王。嗣王高于郡王,但低于亲王。宋代表面沿袭嗣王政策,实际只出现了四位嗣王,元代废除嗣王制度。

在命名上,一字王与二字王要看具体情况。

简单说,以春秋战国诸侯王命名的王最为尊贵,如秦齐楚晋魏燕,是第一等。鲁吴越陈曹蔡郑等第二等。许滕滑等其他是第三等。

郡王因为以秦汉时期郡命名,所以通常为二字王,比如平原(郡)王、襄阳(郡)王等。但特殊的中山王不是郡王,中山是春秋诸侯二字国,所以属一字王范畴。

偶尔有很特殊的一字郡王,比如楚。宋代如果出现楚王,则要区分后缀,楚亲王是表示封地楚国的亲王,楚郡王则表示封地楚州的郡王,不可不察也。同样,齐也是如此。

清代不再使用地名而用美号。所以礼肃等依旧是一字亲王。也有特例,如雍正晋升顺承郡王锡保为亲王。郡王可一字也可二字,如直郡王,克勤郡王。

当然,人死之后的追封不同,如代善死后被追谥为礼烈亲王,则礼是封号,烈是谥号,亲王是等级。其他情况大体一样。


四川達州


顾名思义,“一字王”“二字王”最大的区别就是称呼上。

一字王一般都是亲王,以春秋的封国为号,而这些国名一般都是一个字。历史上封国越强的越尊贵,地位越高.亲王可以由小王升级成大王.如汉王刘邦,而曹操就是魏王。

二字王,一般都是郡王。即秦汉以后的郡县命名,一般都是两个字。

总的来说,一字王比二字王尊贵。但是到了满清,又有很多例外。因为清朝不用地名命名王,而用美号。



江苏民商刘律师


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委员的差别


宇宙奋青


其实这就是封爵的档次问题。

一字王主要是齐王,楚王这些,相当于省长,一个小国家,整个省都是他的封邑、地盘。

二字王,档次低一等,比如九江王,相当于市长了。整个市都是他的地盘。

侯爵档次更低了,最高级别的侯爵是县侯,也就相当于县长。

至于亭侯,还有更不入流的关内侯(没有封地,只有个名)那就多如牛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