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是一座山嗎?

浩大大的感情史


秦皇陵的建造歷經漫長時間,從嬴政接替秦國國君位置開始,這座影響力巨大的陵墓就開始了初步的修建,在嬴政橫掃了六國、稱了皇帝后,這座陵墓的修建規模就更加浩蕩龐然起來。

最開始的時候,秦始皇只是以一個王國的力量對這座陵墓進行了修建,如果他一輩子都不能橫掃六國的,那可能這座陵墓的規模將大不到哪裡去,但是在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之後,情況就大有不同了。


秦始皇是歷史中第一個高度集中華夏權力、土地的人物,他當時手中所能掌握的資源是遠遠超乎以往歷史中所有君主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建造陵墓的規模自然就不難想象了。

秦皇陵的陵區面積

秦皇陵的整體面積達到了56平方千米的龐大規模,或許只說一個簡單的數據大家還無法感受到秦皇陵的面積龐大。

但是如果要說秦皇陵的面積等於72個故宮的面積,那大家對秦皇陵面積的龐大可能就不會有那麼陌生的感覺了。

而如果要說秦皇陵本身是不是一座山,我覺得從整體上來說並不是。

一般來說,大家對秦皇陵的瞭解都是非常粗淺的,以為秦皇陵就只是一個簡單的地宮,但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地宮只是秦皇陵的一個核心部分而已。


除了地宮之外,秦皇陵還有著許多重要的構成,比如地面的宮殿建築、宮殿建築地宮四周的眾多陪葬坑等等,都是構成秦皇陵的重要部分。

我們一般所說的72個故宮龐大範圍,指的就是這包含著所有部分的陵區面積,如果僅僅只是秦皇陵的地宮,是不可能達到那麼龐大規模的。

在歷史之中,秦皇陵地面建築受到的損毀最為嚴重,我們現在根本就找不到其存在的任何蹤跡。

而秦皇陵的陪葬坑在歷史中遭受的損毀並不是特別嚴重,因此到了現代,我們才有機會把裡面的眾多文物考古挖掘出來,以供眾人觀賞。

至於秦皇陵的地宮,在歷史中是沒有遭受到任何損毀的,一直深埋在秦皇陵的地底下,彷彿那與世隔絕的隱士。


秦皇陵的封土山

從秦皇陵的總體上來說,我覺得能稱之為山的,就只有這個地宮上的封土。

與尋常墳墓的封土不同,秦皇陵地宮上的封土規模極其龐大,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儼然就是一座規模頗大的山坡。

如果要單純說這座秦皇陵中的封土,我覺得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一座山。

這座封土山在歷史中很好地守護住了秦皇陵地宮的安寧,秦皇陵地宮之所以能在那麼多次動亂中保存到現如今,這座規模龐大的封土山是功勞極大的。

正是因為這座封土山的存在,導致了古代的亂兵一直遲遲無法挖到秦皇陵的地宮、一直無法破壞到秦皇陵的核心地帶。

現如今移平封土山需要花費的代價

而對於現如今的人們來說,這座封土山也是限制了人們考古挖掘秦皇陵的一大阻礙。

從技術水平上來說,現在也並不是說無法打開秦皇陵地宮或者移平這些封土,以現如今科技水平的強悍來說,移平這些封土還是比較簡單的。

但畢竟考古不同於普通的開山挖礦,如果要挖掘秦皇陵的話,一些省力的機器是根本無法使用的。

而要是使用精雕細磨的考古手段慢慢挖掘這些封土的話,我們想想就可以知道這裡面將要損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有多麼恐怖而龐大了。


曾有一些人進行過計算,認為如果只是簡單地移平這些封土,那得需要花費幾百億人民幣的資金才能慢慢地把這些龐大的封土給移走。

不過這些事情大家想想就好了,以現在的條件是根本不可能對秦皇陵地宮進行考古挖掘的。

在經歷過50年代那個事件之後,國家就對考古界定下了一個規定,凡是沒有遭受到盜墓賊或工程施工破壞的古墓,是不允許對其進行主動挖掘的,所以在這條鐵令的保護下,秦皇陵地宮才一直保存完好。


孤客生


千古一帝秦始皇,從13歲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到他死都沒有完工,歷時39年,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這是一項震撼古今,震驚中外的浩大工程。


具體地理位置及面積

秦始皇安排專業老臣趙康對陵墓選址,趙康走遍千山萬水找龍脈所在地,定位於驪山北面的山腳下,由河流形成的洪積扇(三角洲)上。具體位置就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向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秦始皇陵在驪山峰巒的懷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

趙康當時發動人力挖出五處活水壘出五座山峰,稱之為五爪金龍。秦始皇陵成為龍脈,據說讓秦始皇越戰越猛統一六國。秦始皇死前起誓說:即使他死了有他的龍魂保佑中華民族千世萬世永不衰竭。



驪山自古風景秀麗,林木古老蒼翠,秦始皇又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所以選擇南有驪山,北有渭河的“山衝”之地做為安息處。


秦始皇陵是一座山,秦始皇認為墳墓封土越大越高預示著家族興旺,國家經久不衰。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由封土夯築而成,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形,面 積達25萬平方米,封土堆高達五十餘仗(高度約115米),但經過兩千多年風雨洗禮、大水的沖刷、地震和人為破壞,現 存高度約為87米,封土底部面積為約12萬平方米。

秦始皇陵內部

據記載,驪山墓每年用工70萬人修建陵墓,每年都有大批的人死去,附近工人墓屍堆如山年年疊加,地宮佈置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秦始皇的棺材以銅鑄造,棺材旁燃燒著人魚膏做成的蠟燭,永不熄滅,水銀充當百川江河大海,文武大臣各立其位,地宮上方設有宇宙日月星辰,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各種機關暗器,機弩矢隨時都有可能對入侵者暗箭齊發。


1974年3月,陝西省臨潼區西楊村的農民打井時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經專業考古隊挖掘,我們才有幸看到這個人間奇蹟。

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的陪葬坑和墓葬,現有4000多個已被探明。例如兵馬俑、車馬坑等發現驚世駭俗,銅車馬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象徵著秦始皇鑾駕的一部分,形狀構造與真車無疑。


1962年,經過高科技探測,有關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圖,秦始皇的地宮就在這個浩大如山的封土堆的下方,距離地平面足有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陵園面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秦始皇陵主要由主陵、內外城牆、地面附屬建築、從藏坑和陪葬墓四大部分組成。

地宮城牆的最新發現其堅固令人驚歎。

經過探測,專業研究人員又有了驚人的發現,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宮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每層大約有5-6釐米厚,即精緻又堅固。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宮牆頂面高出秦朝地平面很多,在土牆內側還有一道石質宮牆,這些石頭都是從渭河北面的山區運來的,大大增加了宮牆的牢固性,經受過8級地震的洗禮竟完好無損。

地宮的深度

而據史料記載——秦皇陵建築的核心史料《漢舊儀》記載,公元前210年,包工頭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動用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一直下挖,好像到了地底一樣。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這讓我們更加好奇到底有多深呢?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專家推算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事實是否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有專家透漏等技術成熟了,確保文物不被損壞的條件下,準備利用機器人進入地宮,對墓室進行全範圍的掃描、攝像,再把信息傳達出來,定出合理的挖掘計劃。


小姐姐講史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祖輩幾代人打下的基礎上,將各個諸侯國統統消滅 ,實現了無數人想要做但卻沒有做到的大一統。

由於他創下的功績之大,他將“皇”字和“帝”字合在了一起,稱為“皇帝”。既然是第一個皇帝,是“始皇”,那麼皇陵當然要與眾不同,才能顯示出自己獨特的身份。那麼,秦始皇的陵墓有多大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秦國的國君,但有意思的是他的出生地不是在秦國,而是在趙國的邯鄲。並且,嬴政的童年時代也是在邯鄲度過的,他在邯鄲生活了好多年才回到秦國。

也許是上天早就註定了要讓他來統一中國,嬴政繼位的時候,秦國已經是很強的國家了。秦國在經歷了商鞅變法之後,國家變得更有錢了,社會也發展得更好了。

可以說,秦國吞併六國是大勢所趨,再加上嬴政的努力,李斯、尉繚等人的幫助,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這9年的時間裡,嬴政帶領著秦軍陸續的消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實現了一統天下的目標。

嬴政兼併六國,實現了大一統,迎合了各國人民的民意。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是打來打去,誰也不服誰,在如此頻繁的戰爭時代,人民是苦不堪言,長期的戰亂,使百姓民不聊生,很多人是吃了這頓,擔心下一頓還能不能吃,還能不能活著,他們非常渴望有一個人能夠結束幾百年的戰亂,恢復一個安定的世界。

而秦始皇正是他們想要找的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些事還影響至今: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廢除原來各個國家自己使用的文字、貨幣,車同軌書同文,將原來很多國家不一樣的地方改成了一樣的,方便了大家的交流。

另外,他還廢除了周朝時期實行的分封制,換成了郡縣制。

秦始皇不僅是在內政上有所成就,在軍事上也很有建樹。在北邊,秦始皇讓蒙恬修築長城,用來抗擊不斷侵擾中原的匈奴,使得匈奴想要南下變得困難起來,而萬里長城也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遺產。

在南邊,秦始皇不斷開疆擴土,攻取了百越的土地,開始了對這片土地的統治。正是他的種種功績,使得後人評價他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陵和兵馬俑

秦始皇在晚年的時候一直想要長生不老,不斷去尋找著長生不老的方法。但他在苦苦尋找長生不老方法的同時,他卻沒有停下修建自己的陵墓。

秦始皇陵從秦始皇嬴政剛當上秦王的時候,也就是他13歲時就開始建造了,一直修建到了秦二世二年,總共耗時39年才建成。你沒有看錯,就是39年!在這麼多年的歲月裡,先後有70多萬的人參與皇陵的建設,在他們的努力下,一座規模巨大、前無古人的秦始皇陵誕生了。

在今天西安市臨潼區的城南,有一座名山叫驪山,秦始皇陵就坐落在那裡。皇陵之大,超乎你想象。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它象徵著秦朝首都咸陽的皇宮和都城。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達到了56.25平方千米,主要分為陵園區和從葬區。整個陵園以地宮為核心區域,可分為地宮、內城外城、外城以外,共四個部分。

佔地面積56.25平方千米是什麼概念呢?明清時期的皇宮是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在明清那個君權高度集中的時代裡,皇宮紫禁城被修建得很大,但和秦始皇陵比如何呢?

答案是秦始皇陵更大,而且是大得多,他們不是一個級別的,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是故宮的70幾倍!這樣你可以想象下秦始皇陵有多大了吧,這麼大的陵墓,使它奪得了中國最大皇陵的稱號。

不說其他的,單單一個秦兵馬俑就已經很大了。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共有4個坑,裡面的類型有很多,有車兵俑、立射俑、跪射俑、武士俑、騎兵俑、車馬、鞍馬......眾多類型的兵馬俑,展現了秦朝當時的國力和科學技術,是古代塑造工藝臻於成熟的體現。

秦始皇陵是非常大的陵墓,它比漢武帝的茂陵還要大,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皇陵。現在,秦始皇陵是我國的5A級景區,想去秦始皇陵一探究竟的可以去欣賞欣賞,去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當時的人民是有多努力、多費腦,才能建成這結構奇特、面積巨大的陵墓啊。


小小嬴政



第一,秦皇陵的構造。

秦始皇雖然想著長生不老,但是他還是逃脫不了死的命運,所以他早就想到這一點,在構造陵墓的時候就想在地下享受榮華富貴,所以他讓工匠按照咸陽城的結構來建造陵墓。可想而知,在驪山裡建造一個這麼大的工程難度有多大。它的陵墓周圍有兩層,分為內城和外城,外城裡面全是大大小小的墓坑,墓坑裡全是兵馬俑等等陪葬品,內城則為秦始皇的寢陵和殿陵,可以預示著秦始皇死後也可以在此江山永固。




第二,秦皇陵的地理位置。

我們古人選擇陵墓一般都是北依山,南依水。而秦皇陵則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整個陵墓就像是天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化已經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直到70年代被一個打井的農民發現,才發掘出這個依山而建的龐大的地宮陵墓,儘管到現在,我們發掘的秦皇陵也僅僅是其中一部分,還有一大部分等待專家的考察。

第三,秦皇陵的豐厚陪葬品。

據《史記》記載,秦皇陵:‘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秦皇陵不光有兵馬俑,還有大量銅車戰馬,百官俑,以及600多處陪葬墓。出土的大小文物估計有10萬件,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文物和地宮等待專家的發掘。



總結:集三皇五帝功勞於一身的秦始皇帝雖然統一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但是他的暴政也是他雙面人生的一個詬病。他的陵墓是所有帝王中最大最豪華的,他勞役70萬人整整花了39年把驪山挖空才建造好自己的墳墓。到現代,秦皇陵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希望他給我們帶來榮譽和研究價值外,還能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

本文作者——萬盛文化傳媒


經典影視大回放


秦始皇陵從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開始修建,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完工,最少時動用工匠20餘萬,秦二世時最多徵用勞役80萬人,前後歷時39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個奇蹟。

那麼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由於皇陵曾多次遭遇盜掘和毀壞,秦始皇陵具體有多大已經不得而知,只能從史料上得知一二,下面簡單介紹一下皇陵的主要建築結構:

主要建築結構和規模

秦始皇陵目前勘探出的規模達到了56.25平方千米,主要分為陵園區和從葬區,其中陵園區佔地近8平方千米,其餘均為從葬區。

1、城垣

秦始皇陵共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

外城呈矩形,周昌6210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

內城呈矩形,周長3840米,北牆設有2門,東、西、南各有1門,內城內部便是封土所在。

2、封土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級階梯,狀呈覆鬥,底部近似方型。根據《漢書·楚元王列傳》記載換算得知,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現存底面積12萬平方米,高87米)。

3、地宮

地宮呈長方形,經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深度約30米。

4、宮牆

宮牆便是封土堆下的墓室周圍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約141米,男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

5、城門及建築群

目前共發現10座城門,此外還在陵園內城西北部發現一處長方形十進式院落建築群,南北長690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答17萬平方米。

6、寢殿便殿

目前在秦始皇陵封土以北共發現三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250米,佔地面積18.75萬平方米,建築密集,規模宏闊,是陵園的禮制性建築即陵寢建築遺蹟。

曾因多次毀壞,原貌已不可知

即使歷朝歷代以保護和修復為主,但秦始皇陵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仍然數次遭遇毀壞和盜掘,以下為有記載的盜掘和破壞歷史:

1、秦末時期,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幾乎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 )

2、漢朝時期,根據《漢書·劉向傳》記載,有一小孩在秦始皇陵附近放羊,結果一隻羊調入地洞,小孩打著火把到地洞中尋找,不了走進秦陵地宮,並印發大火,燒掉了秦始皇的棺槨。《水經注·渭水》補充:“牧羊人尋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滅。”

3、新朝時期,吃美軍盜掘秦始皇陵,並將發掘出的葬具、銅槨熔化掉,以取銅材。

4、魏晉時期,後趙石虎盜掘秦陵。

5、唐朝末期,黃巢攻入關中,對秦始皇陵再次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破壞。

6、五代時期,溫韜以籌軍餉為名,再次大規模地盜掘秦始皇陵。

7、清光緒年間,秦陵又一次被盜墓賊光顧,當地官府獲悉後立即派人趕來調查,發現盜洞後將洞口用實物封死不留痕跡,嚴加看護,防止再次被盜。

8、民國時期,河南軍閥劉鎮華入陝,主政陝西期間盜掘包括秦陵在內的多座陵墓。

9、民國時期,原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孫連仲,借在秦陵上“挖戰壕”為掩護,盜掘秦陵。


香茗史館


秦陵規模確實很大,外面的封土現在看就象一座小山,但據專家考證,最初的樣子是數層幾十米高的夯土臺堆疊起來的,在各層之間的收縮平臺及最頂端建有宏偉的廊殿,總高度約110至120米之間,後建築被毀,夯土臺經歷二千多年歲月,現距地面約76米。

秦陵及陪葬坑具體佔地多少,你網上一搜便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