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電動車新國標落地執行後,有不同的意見很正常,腳踏(俗稱腳蹬子)只是一個爭論的焦點而已,很多不滿意的人把氣都噴在這個所謂“雞肋”功能上了。畢竟是多種群體的利益博弈,開四輪上下班的不喜歡街上跑著很多佔用機動車道的電動車,而送快遞和做小生意謀生的希望電動車跑得越快越好,擠地鐵公交上班的事不關己不在乎,買菜和接小孩的問題不大,請關注

:容濟點火器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電動車腳踏,的確在電動車發展初期,很多廠家是希望用來解決續航問題的,畢竟當時電容容量沒有那麼大,電壓沒有那麼高,電機功率也小,整體車子跑不快也跑不遠,很多人希望靠這個腳踏來使用人力,讓電動車跑遠點。但是靠人的腳踩發電,最多輸出三十四瓦的功率,對於動不動就幾百瓦甚至上千瓦的電機而已,杯水車薪,想靠它來續航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消費者發現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廠家也慢慢意識到了,就逐步放棄了。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如果說腳踏一點作用也沒有,那也不至於,如果你留意一下,有些比較陡的坡,一些用電動車拉貨的人,靠電機和電池動力爬不動時候,那個騎車的人會用腳來踩腳踏,助力車子上坡的,也許腳踏的作用,就是在某些特殊的場合會起到一點點輔助用處,但是一般人是用不到的。畢竟你碰上陡點的坡,也會懶得踩的,直接下來推了事。考慮到電動車的剎車問題,座高一般都會設計低一點,這樣人騎在上邊,腳踩時候並不是那麼好出力的,所以幾乎成了裝飾功能了。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而且安裝了這個腳踏功能了,會帶來很多弊端,比如安全方面有隱患。車輪轉動時候,腳踏可能也會在轉,好比螃蟹走路時候張牙舞爪,一不留神會捲到一些布料和塑料之類的,卡死軸承了。或者攪拌到路邊的地基,樹樁甚至一些路過的行人褲子,還有一些擦身而過的汽車,這樣騎車的人會摔倒,的確是有點危險的。而且因為腳踏在腳邊,啟動時候兩條腿受到阻礙,可能會分散精力,不好控制好平衡。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之所以新標準強制要求要加這個腳踏功能,一個非常權威的說法是電動車是要歸類到非機動車的行列裡邊去的,既然是非機動車,根據國家層面關於非機動車的定義,那是需要靠人或者畜力來驅動的交通工具,也就是主要是靠人來踩或者推拉的才是非機動車了。如果電動自行車沒有了腳踏,豈不是完全靠電力來驅動了,那就要變成機動車了,所以專家們就建議要裝上腳踏功能,希望廠家在技術上做改進,讓電動車迴歸到自行車的主體功能,電力變成真正輔助作用,而主體要靠人去踩的車子,因此必須要安裝腳踏。至於廠家能否按照專家的意見成功設計出來這種功能的車子,還真是個未知數了,反正標準就先這樣確定下來了。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而且有了這個腳蹬子,騎車的人也估計安全了,還真不敢亂跑了,跑得速度也不會太快了,這樣也許能符合制定標準的專家們的限速期望了。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實際上,不管是腳蹬子問題,還是電動車電壓和功率限制問題,眾多騎車的人不太滿意,歸根結底還是四輪車無法能解決所有的交通出行問題,還需要兩輪和三輪車來配合已經補充。早期沒有禁限摩這個說法,摩托車能補充這個交通需求。後來很多城市不給騎摩托車了,兩輪和三輪電動車蓬勃發展起來了,而且不用牌照駕照,給人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所以國家出手制定了電動車的新國標,本意是良好的。但是這個標準,僅僅制定了非機動車類型的,只能滿足少些人的需求。而像以往摩托車那類型的方圓30公里外的交通需求,這個標準並不能解決了。

腳蹬子問題多多,為什麼電動車新國標還要強制裝上電動車?

聽說工信部已經在研究制定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的標準了,這樣讓以往的超標電動車在符合安全條件也也能讓路,也許就可以順利滿足那些送外賣送快遞人的工作需求了。如果有一天,超標電動車和燃油摩托車,都能名正言順的在各大城市上路,沒有禁摩限電的說法了,估計也就沒有人對新國標裡邊的電動車腳蹬子有意見了,畢竟這種電動自行車不是他們想買和要騎的產品,他們才懶得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