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妈妈批评17岁男孩跳桥,现在的家长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大声叫我董先生


上海中学生被母批评跳桥的悲剧,又引起了一番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有人呼吁体罚,回归到几十年前的教育模式。我想说,这和体罚不体罚没关系,那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了。贫困年代,物质基础没满足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心理问题都不突出,因为大家普遍低自尊、低敏感。这就像社会发展规律一样,经济基础差的时候,大家都盯着饭碗,没人关心花红柳绿。而富裕之后,吃饭的幸福是次要的了,因为不愁没得吃、吃不好,反而更在意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带来的舒适、便利,更深一层,很多人会在意整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思想意识。

人也是一样,迈进了物质富裕的年代,精神需求就突出了。孩子们普遍变得更自尊、更敏感、更需要实质的关怀(情绪被接纳、选择被认可,话语被重视),他们需要平等和公平。

可是很多在困难时期成长起来的家长,还停留在低自尊、不敏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家庭教育以管教为主,不讲求客观,讲求无原则服从。他们潜意识里,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想任意摆布。他们依然觉得物质第一,给了孩子物质,就是恩情。

我们中国人应该反省一下,因为我们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非常深,很多行为并不是从人类心里层面去推理得到,而是服从一套主流的框架。我们的“爱”的核心似乎就是服从条条框框。比如要求爱国爱党爱家,孝顺父母。可是,只给出了行为规范,却没有真正探索“爱”的本意是什么。这就是西方为什么诟病我们没有哲学,因为我们很多社会行为背后没有清晰的逻辑。

有人说孩子不珍惜生命。因为他从心里就没觉得自己重要。他的内心无数次被强权侵犯。如果一个人从精神上放弃了自己,生命也就不重要了。大部分国人看问题的视角,还是重物质(包括肉体生命),轻视精神。

有人说应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在年幼时,建立起自尊,才有自爱;建立起自信,才有承受能力。生命前期是“自我构建”的关键时期,不是提前收割的时期。

很多人对孩子所谓的锻炼,恰恰是对自尊、自信的不断摧毁。

有人觉得心理承受能力=脸皮厚,这是一种很庸俗的生存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如果孩子内心缺乏力量、缺乏承受能力,一定是在生命早期他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很多人觉得溺爱不行,就等于“爱”的教育不行,只能诉诸于棍棒。溺爱也是一种剥夺。这都不是新鲜的理论,但我们的家长普遍没有为孩子去学习的意愿。


南国有嘉树


看到视频的那一瞬间,脊背发凉,心痛到极点!

事情发生在上海,17岁少年汤某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母亲载其回家途中,途经卢浦大桥时跳桥身亡。


这个年仅17岁的孩子,从车上下来,毫不犹豫地跳下了桥,整个过程都不到5秒钟。这是有多么决绝,才会在自己的亲身母亲面前纵身跳下,而且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剩下的只有妈妈绝望捶地和一生的泪水。

总是说要孩子学会敬畏生命,要孩子接受挫折教育,但是在这个漫长而又艰巨的教育之路上,作为父母,自已的一点一滴和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管好自己,再管好孩子。


1、倾听比说教更有力量


我们很多家长正是由于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以才容不得孩子的半点错误。现在的父母要么容忍程度极低,孩子有个风吹草动,就会大发雷霆,访佛孩子就是父母家长的一颗棋子,让他向东,就不能朝西。容忍程度极高的家长就是万般的纵容,任由孩子发展,最后就是娇宠出一个小霸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一个遇错,改正的过程,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好脾气都给了外人,然而对于我们的亲生骨肉却发泄不满,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反而抓住孩子的错误不放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家长的耐心倾听,倾听的过程就是家长给予孩子信心的过程,有了信心,才会有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如果家长采取说教,给孩子的是刺耳的讽刺,那起不到任何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作用。

请家长管住自己的嘴和手,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基础。

2、爱孩子不是谩骂打击


有些家长,不杀人,却诛心。


喋喋不休,翻旧账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若家长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家长就能够保证自己能规矩懂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我们眼里孩子的缺点遍地,但是孩子眼里父母却是满分。家长的爱孩子可以看在眼里,但是变形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地狱。爱孩子是用心与心的交汇去感知对方,而不是用谩骂和拳脚相向来解决问题。


打骂孩子可以换来孩子的一时屈服,但是也增加了孩子叛逆的砝码。家长一时为了孩子好,接着就是谩骂甚至动手,这样只不过是自己一时解气的借口。没有耐心的父母是最失败的父母,打骂孩子也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



3、拿真爱才可以换真爱


父母做不到一流,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门门功课第一,有什么理由要求孩子样样争前头。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不是孩子受管制于家长。在平等的关系中,家长只有拿出十足的爱心,孩子才会在爱的滋养下成长为阳光向上的孩子。没有拿出真爱,却向孩子要优秀?没有这样成立的等式关系。


如果爱孩子,请拿出真爱。

有些人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只有用打骂才能换来孩子的乖巧听话,当触发孩子最后一丝希望的时候,孩子就会爆发,而那时候换来的就是永远都不能挽回的局面。那个时候,无论如何忏悔都不会换回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一切的一切也成为了徒劳。


放下家长的“权威”架子吧,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比任何语言暴力和打骂都更有力量。


余争的世界


4月17日,母亲把车停在有车流的上海卢浦大桥,母亲先下车,拉开车门对立面的人说了一通,然后一个男孩突然跑下车迅速跑到桥边跳下,紧跟其后的母亲未能拦住,男孩死亡。

事后,很多网友都在指责甚至谩骂这个死去的男孩,我真的觉得现在的人太傲慢太冷血无情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个男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态度对待男孩的,男孩死了,网友理所当然觉得男子的错,真可笑。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一直都是没有人权的,也是没有自尊的。我甚至看到有些言论说,谁不是在父母棍棒底下长大的,和父母谈自尊挺可笑的。为什么不能和你的孩子好好说话?不能和你的孩子讲讲道理?为什么不能分析分析原因?为什么不能从自己身上找找错误?

中国父母永远都不会错!中国父母死要面子就算错了也是对的!孩子算什么,不过是成材了赚大钱了,都是你教的好,自杀了跳桥了就是孩子心理素质差,就是活该,就是不孝,就是自己找死!别忘了,孩子随你的基因,他不好是你给他的基因不好,他心里素质差是你教育有问题,是他生长环境差!

孩子17岁死了,没有一个惋惜年轻生命逝去的!全都在可怜母亲,母亲他在车流的桥上停车,打开车门,愤怒说一些话激怒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她就该为这一切承担后果!她不就是仗着自己是孩子的母亲,不就是仗着自己生了他,所以才有恃无恐,她是在拿自己孩子的命开玩笑,那一刻,她有把自己孩子当一个单独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对待吗?为什么爱着孩子的母亲会选择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停车?那是爱孩子的表现吗?为什么明明有矛盾的情况下还故意开车门激怒孩子,我看她就是想自己孩子去跳桥吧?好了,现在孩子如你的愿真去跳桥了,你开心了?

在中国孩子永远都被认为是父母的附属品!孩子原以为父母是自己的靠山,是会和自己站在一边,会帮助自己,可是错了,父母比陌生人更绝情,嘴里说最爱自己的妈妈在桥上打开车门,用言语激怒他,不用猜就知道那个母亲说什么,无非就是“有本事你就真去跳桥”,不就是死么?这下好了,单方面死生不复相见了。

所有的幸福都葬送了,梦里见面母亲你还是不会和你的孩子道歉的吧?就算见面还是会指责他狠心,到底谁狠心?不过这下你的孩子也不欠你的了,因为他把命还给你了!

如果是儿子和母亲吵架,儿子停下车,打开车门,母亲跳桥,网友肯定就骂儿子畜生了,就不会说母亲心里素质不行了!这就是中国父母的心里,有争吵出事情了永远都是孩子错!

中国的父母可以打骂自己的孩子,就算父母错了也永远不会道歉!可是当他们老了,孩子只要顶嘴一句就会被认为不孝!父母可以和孩子不讲道理,做了错事可以用棍棒教育,可是当父母老了做了错事,孩子们也可以用棍棒教育他们吗?

都反思一下吧,否则今天这样的悲剧以后还会上演。孩子死了没有思维了,你却要懊悔整个后半生,不过也有可能我太看得起人性了,通常啊这个孩子没了就没了,转头就又生一个了。原本就是,孩子算什么呢。后半生安生着呢。


我是渡君呀


我是昨天看到了这则新闻: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一个男孩突然跑下车迅速跑到桥边跳下,紧跟其后的母亲未能拦住,男孩死亡。

那一刻,真的感觉难以接受!虽然我知道,我们国家每天都会有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可是当亲眼看到孩子跳桥的视频时,还是觉得特别心痛!

为什么在一切正好的花季年华,为什么在被母亲批评之后,就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欠缺!

我想起了20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有个老奶奶冲进教室,冲我一个同学大喊:“快回家,你姐姐喝药了!”当时,教室里一片寂静,老师也立刻安排我同学跟着老奶奶回去。

后来,我从我妈妈口中得知,我同学的姐姐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被她妈妈批评了几句,结果,她姐姐想不开,直接喝了农药,抢救无效,死了。

当时,两口子吵架,妻子喝农药吓唬丈夫、结果真死了的事情很多,但是孩子喝农药自杀,还是第一次,这事一直被老一辈人念叨到现在。我妈也说:“可惜她姐了,如果当时没喝药,现在孩子肯定都很大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孩子。我发现,在孩子们看似乐观的表象下,隐藏着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其中,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这个小女孩性格稳重、心思细腻,从小就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奶奶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她身上,陪她上各种艺术班,补习文化课。

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惊呼真是“别人家的孩子”。舞蹈跳得超级好,书法、绘画样样精通,成绩也是数一数二。

如果不是那天上课时她突然呕吐,如果不是她后来经常呕吐,如果不是她奶奶告诉我要带她去北京治病,我永远想象不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女孩会突然抑郁、厌学,甚至需要天天吃药维持健康。

我曾经听一个家长指责孩子:“整天供你吃喝、供你学习,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可是,孩子就是不快乐。

我们都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可是我们的孩子,并不像我们想得那么快乐。在我们眼中的一件件小事,可能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理解孩子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都有向上的本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优秀,可是如果父母一味否认、并责备孩子,结果孩子更会因为逆反心理做出傻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孩子2岁时,选择了自杀。在娘家人“不珍惜生命”、“不负责任”的指责中,她崩溃大哭:“我也不想死,可你们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在她的哭诉中,我们才知道,她一直遭到丈夫的家暴和婆婆的刁难。虽然她也想过离婚,可是妈妈总是劝她忍耐,嫌她离婚丢人。她求救无门,在被丈夫毒打后,才不得已选择了自杀。

孩子也是一样,除了冲动自杀外,很多孩子的自杀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恐惧、绝望、愤怒、委屈等导致的结果。如果还有选择,如果生活快乐,孩子怎么舍得自杀?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情绪,千万不要让孩子生出“既然你们都不喜欢我,那我死了算了”这种念头。

在面对孩子时,除了更有耐心,努力理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情绪外,我们还需要给孩子上一堂重要的课——生命教育。告诉孩子生命的可贵,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

别说孩子,就是我们大人,其实对生与死的理解,也不是多么透彻。当孩子误以为,死是一种解脱,死了就没有任何烦恼时,就非常有可能冲动行事,酿成惨剧。

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变观念,生命中除了学习,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毕竟,孩子的幸福、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孩子都没了,成绩再好有什么用?

每一次有孩子不幸离开人间,都是对我们敲响的警钟。逝者安息,活着的人也要更加积极地生活,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小灿亲子教育


不用说,这个17岁的孩子在家里一定是皇帝,从小开始说了怎样,家人都不会逆他的意,一定是千依百顺的,应该怎样教孩子,我来告诉你吧。

10多年前,我的孩子3-6岁的时候,我带着她从广东去广西岳父家,当时小舅也了个儿子,全家人都很宠他,只要他一哭 ,全家人马上进房去哄他,越哄,他就越哭得厉害。当时我就很反感,我对岳父说,不要再哄他了,这样会害了他的,让他独个儿哭,哭到他自己停口,以后都这样,不用多久他就不哭了。因为知道就算哭也没有理他,你越去哄他,他就越会得意。现在再去,他已经小学一二年级了,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大哭大闹,不过还是很调皮,一起出去散步,人家好好的在谈话,他却故意用脚踢起沙尘去胡弄别人。我就一个警告:“你再这样,我脱掉你裤子打你。”他不听,我真的脱了他的裤子打了他,不过是半玩的性质,他知道我说一不二,以后也不懂这样做了,去年我也是这样,他老是跑到我房间来捣乱,我直接把他按床上手脚不许他动,憋得他脸都红了,以后就不敢再乱来了。

小孩是会看人的,他们难缠,遇到比他更难缠的,他们就会变聪明,但如果全家人都对他千依百顺,他们就会相当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还有谁可以治得了他。

岳父问:“你是怎样管女儿的,她做的每一件事怎么都问过你们经你们同意?”

我从小就对女儿严加管教,一,用老一辈的严来管,错一次批评一次,绝不放过每一个管教的机会,当然,一次做好了是会表扬和奖励的,但千万别奖太多,你可以洗一次碗奖五毛,让孩子感受到靠劳动挣酬劳的甜头就行,考试成绩好就奖书本。从小在车上她哭闹,我就停车,让妈妈把她扔下去,我让她知道,想要什么,哭闹是没用的,但有征求父母意见,什么都有话好说。

到她长大一点,读初中高中了,我每次见到她,都会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告诉她,大学生情杀案、空姐打滴滴被杀……还有自杀案,我会跟她谈论,问她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呀 。

再谈回这个自杀的男孩,不用说,父母从小就没有像我这样教孩子,十次出错,可能只有一两次批评,其它的还有人护着,顶撞父母也有人袒护,从他在车上跟母亲吵架马上自杀,就知道这人从来没受过挫折。当年我女儿去参加才艺比赛,十秒钟被“叮”走了,我们还觉得高兴,因为这是一个挫折教育,让她知道,自己不够努力,而在外面,这只是其中一个小挫折,她还要面对更多的挫折。

反观现在很多的家长,一件小事就到学校去刁难老师,打老师有,告老师的人,这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护着孩子的家长,现在报应的候来了,这样的事以后会更多,血的教训,让你还护着你的孩子,让你还动不动不许老师体罚学生,骂两句批评两句都不行。溺爱是一种毒,是一种慢性毒药,如果马上会发作,那你的孩子还有救,可这种毒一般要十几年几十年才体现出来,到你发觉的时候,想抓住他的脚不让他死也是无能为力了。


教你孩子学英语


一个17岁的孩子在母亲面前消失,那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撕心裂肺,经过这事,希望能引起很多家庭的重视,我的儿子17岁叛逆期,我是小心翼翼的度过,他的父亲是一个自私的男人,我为了生活漂泊在外,孩子那是念高中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由爷爷奶奶陪伴,我和儿子的交流,他根本不听,只是把妈妈当成一个提款机,我绝望过,甚至想用自己的死来换回儿子叛逆的心,我曾经告诉过我的儿子,我说妈妈也年轻过,妈妈也是一个女儿,后来才当上了妈妈,我没有当妈妈的经验,但我想当一个合格的妈妈!你可以把我当朋友,教我怎样当好妈妈,儿子现在27岁了,也当了父亲,但由于我常年在外,儿子对我还是不怎么关心,我还是同样的话告诉他,等我学会了怎么当女儿,又学着怎么当媳妇,等我还没学会怎样当媳妇就在学着当妈妈,还没学会当好妈,又在学着当婆婆,人生苦短,其实我也想为自己活几天,但谁又能懂我的心?


手机用户6821665187


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读小学的时候,听班主任说,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我也一直这么认为,认为父母的爱无条件的!

包容自己,虽然,随着长大以后,我发现这是天底下最大的谎言,父母的爱是有限的。

不知道你们的父母是怎么样的,我真希望你们父母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如果不是,那当我父亲以后,我一定要做一个伟大的父亲,像天空一样宽广、像大山一样厚重。

我从小就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孩,所以,我被父母带下去读书的时候,他们就不怎么理我了。

我一个人每天很认真的读书、很认真的上课,父母和老师也非常喜欢我,经常给我鼓励,渐渐的

也养成了我一根筋、死脑袋的性格。

自从上了初中,有了电脑,我就开始不听父母的话,或许大多数人觉得是叛逆,但是当时的数学老师说我

”这已经不是叛逆了,而是什么也听不进。"

当时,我记得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件事。

初一,开家长会,完了之后。

我记得我妈说,开家长会的时候,在听老师念表扬的学生的时候,她等着念出我的名字,结果没有,

她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整个初中,就不再参加家长会。

最令我伤心的一件事、心非常非常凉的一件事。

高一、高二,我非常认真的读书,也不跟同学说话、也不跟他们玩耍、一有空,就看书。

班上的人都觉得我是书呆子,只会读书,老师也说我是死读书。

其实,当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我。

出来社会,几年,我通过慢慢的思考,也渐渐的明白了一些事。

当时的我,受父母的影响,就只会听话。

不知道话、有真话、假话、实话、谎话。

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大学,谁知,在高三前,暑假,我发现原来父母根本,就不想我上大学。

家里,我哥、我妈、我爸,都不都想我上大学,因为我对他们的态度太差。

我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不好,他们就承受不了我一步一步的超越他们。

我忘记了,父母也是人,也有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像大地、大地也有地震的时候,像天空也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的时候。

有时候,他们经常觉得自己很伟大,难道在教训我们的时候,没有掺杂一些自己生活上的不满、工作上

的压力吗?

难道,就是纯粹的为了我们小孩子、不求回报的好????

可笑,大多数人,我的政治老师,就说过,养儿子是为了防老。

这还敢说,是为了小孩子好吗?

请各位家长们,不要以爱之名,发泄自己的情绪。

对我所说的,提出反对意见的,我相信大多数早已为人父母,不能接受,我这样赤裸裸的批评他们。


大庸臣


寒假期间读高二的孩子在杭州学美术,每晚学到十一二点才入睡,本该过年寒假是休息的时候,但为了让他更自律还是学习为主,有一个晚上我收到杭州美术学院老师短信说孩子脾气暴燥不配合她,我就觉得好奇怪,就回老师短信发生什么事了?半夜了老师没回短信,等到天亮我拨通了老师电话:那电话里老师很生气的说把你家孩子来杭州带回去,我就直接和那老师说请把电话交给我儿子我想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孩子也正是十七八岁受不了无辜的被说我要为儿子讨回公道!结果证实孩子没有犯错,是宿管老师管不了别的男生把我儿子也训了一通,后来和管事的老师沟通后那宿管老师态度360度大转弯,学校老师都要互相沟通不是指责,家长也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打骂指责孩子,孩子的心灵会受伤的!什么事都需要沟通互相理解!悲惨的事千万不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真的人生苦短!


步尚街


刷抖音上刷到这个视频,反复看了好几遍,先是震惊,然后是心疼,这么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妈妈蹲在地上无助的拍打地面真的是很揪心。在西安出差的先生也看见了视频,马上给我打电话说:以后不要逼孩子学习,爱啥样啥样,健康快乐最重要。我反思了一下:首先我和孩子的关系很好,我们无话不谈,可能是因为他还小吧,他是我自己带大的,和我的关系也最好,我们经常和对方说“我爱你”。其次,我脾气不好,遇到学习问题确实很容易发火,大吼大叫,会说一些伤孩子自尊的话,我知道这样特别不好,但火气一上来根本控制不住,以后慢慢改掉这个毛病。最后,我想说无论我的孩子将来做什么我都爱他,支持他,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360行行行出状元。

番外篇:以前觉得明星没有任何隐私,现在连我们这些普通老百性也没有隐私。发视频的人有没有想过会对本来就丧子的妈妈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大家会说她什么?她还能不能再有勇气活下去?还有那个孩子,有人说受不了失败,心里承受能力不行,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这么下决断?这件事带给我的就是反思反思再反思,剩下我没有任何资格评价。


夏小沫summer


17岁的青春,就这么毫无价值的消逝了,令人痛心!可以说,这位少年,死于情绪的失控,而失控的导火索,则是其是母亲的批评。母亲的本意是教育孩子,而正是在错误时间里的教育,导致了孩子生命之花溘然凋谢!

痛定应该思痛,我觉得我们必须明确一下四点,在自己或者他人情绪激动情绪失控时,采取正确的姿势,度过情绪失控这个危险期:

其一,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教育之机

情绪失控,容易让人感到绝望,觉得生无可恋,冲动之下失去理智。可见,失控的情绪之下,我们应该做的是疏导,是让失控的情绪恢复平稳,而不能感情用事,火上浇油。

就拿这个悲剧事件来说,知子莫若母,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性格应该是很清楚的,在得知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父母要做的,是倾听,是安慰,让孩子倾倒出心中的负面情绪,而不是在这个时候去批评,这个批评,就是把孩子推向深渊的推手。

其二,控制情绪兹事体大,切不可等闲视之

但凡不是预谋的极端事件,可以说都是情绪失控的结果,当造成严重后果后,所有的当事人都表示追悔莫及。作为旁观者,往往会斥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实,这是不懂人的心理。情绪失控时,人就会失去理智,根本想不到所做作为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其三,情绪激动时,起码要做三次深呼吸

人人都会有情绪激动之时,遇到情绪激动时,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深呼吸,再次深呼吸,三次深呼吸,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如果三次深呼吸都无法平复,最后的一招就是离开现场,眼不见心不烦,情绪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其四,最亲近人的言行,最容易导致情绪失控

在很多情绪失控发生的事件中,导致一方情绪失控的,往往都是最亲近的人,因为人心情极其糟糕时,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需要宣泄,而最亲近的人,则是宣泄的倾听对象。如果此时,最亲近的人没有当好垃圾桶,而是指责、批评、惩罚,就会导致对方绝望,做出极端的举动。所以,遇到家人或者亲友情绪激动时,倾听安抚就是最好的良药。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情绪的自我控制,高度重视对他们情绪的引导和纾解。情绪失控之时,绝不是解决问题之时,一切的问题,都留到情绪平稳、冷静理智的时候处理,否则,只会使事情走向我们预期的反面,造成严重的无可挽回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