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险出了事儿,保险公司各种理由拒赔是真的吗?

保险家园网


个人认为,在如今的法治社会中,不太可能。

倘若真有,也是因为出险条件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在国家层面,对于保险行业,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保监会作为国务院的下设机构,对保险行业有监督和管理的权利。只要是后期出险且情况符合保险条款,保监会及其下属机构会监督保险公司依法赔付。这既是在维护公民的权益,也是在捍卫法律的尊严。


其次,在行业层面,外有保险行业协会督促会员自律,内有保险公司自身品牌建设的需要。保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销售的是无形商品,是对未来风险的的一个预期与规避,其主要内容和形式都体现在保险条款中,而其最终的输出即体现在理赔上,如果连出险后的合理赔付都做不到,那保险行业以什么立场存在于市场呢?保险公司又以什么方式来赢取顾客呢?


最后,在个人层面,保险行业发展这么多年,鲜少听说出险后却被拒赔的案例。如果真的存在买了保险,却被拒赔的情况,一般也是因为存在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的理解偏差。

理赔案件中最常见的拒赔理由:属于保单责任免除、既往病史出险、不属于保单列明责任、出险不在保单有效期内、出险事故原因无保障责任、就诊医院不符合条款规定的医院等级等等。

有些人对保险产品缺乏必要的了解,最终货不对板。很些人对健康告知不甚清楚,或是草草签完了事,或是隐瞒告知,等到核险时才露出端倪。而且还存在部分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欺骗投保人盲目购买,导致最后消费者既亏了钱,还没有获得相应的风险保障。


总之,只要正确理解产品,如实进行健康告知,积极提供相关资料,依章办事,那么在条款内的出险就一定会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


鉴保菌


说到保险公司,就要提到一个万年不变的话题:出事了拒绝理赔怎么办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到大被灌输的思想就是:珍爱生命,远离保险。

从我们的有认知开始耳边就开始回响:“那个保险都是骗人的!”,“隔壁范大娘花了不少钱买保险,最后一分都没拿回来。”

不知从何时开始,保险,一个本应给人保障的东西变的让人越来越没安全感了,甚至快发展成不靠谱的代名词了。而出现此问题的根本就是花了钱没得到汇报。矛头一股脑的指向了保险公司。弄清楚这其中的误会,首先就要先弄清楚保险公司为什么拒赔,他们凭什么不给我钱?!



首先,拒绝理赔的原因,大致分为这么几种:

1. 一脸懵逼型。投保人不了解条款,导致健康告等知存在问题。

2. 一枝独秀型。免责问题。

3. 各管一摊型。责任划分不明确。

4. 守株待兔型。

等待期内出险。

5. 哑口无言型。保单失效了。


一脸懵逼型。

代表情况:什么?我也不知道投保需要提交这个那个啊,怎么不早说?

发生此类状况,大多是因为现在投保人不了解保险条款,不知道每一条是干什么的。而保险业务员还没有去提这个事。还有一种是投保人刻意隐瞒,觉得自己可以瞒天过海。等到需要理赔了,保险公司一检查,出现问题了,一股脑埋怨公司。保险公司占理,但是没人信你。人们更倾向于同情弱者。


一枝独秀型。

代表情况:啊?这个怎么不赔呢?买了你们这个不是只要得病就给钱吗?

发生此类情况,大多是投保人没有注意到或理解到免责条款的具体内容和含义。但迫于条款明确。也无话可说。


各管一摊型。

代表情况:我这个不也是意外得病么?为什么意外险就不给赔啊?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大多属于投保人没弄清自己买的保险是什么险。而一般的业务员最起码还是会告诉你你买的是什么保险的。所以情况出现极少。仅作参考。


守株待兔型。

代表情况:我昨天就签单了,钱也交了,凭什么不陪我啊?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任何保险都是有等待期的。等待期就是观察是否有没有展现出的疾病或者其余风险。等待期内出现问题也是不予理赔的。否则感觉自己难受就先保险在检查,保险公司秒变成慈善机构~


哑口无言型。

代表情况:我不就一年没交保费嘛?凭什么不给我赔!大不了你们扣除去那个钱呗。

很多人都是这样,感觉自己买完了就完事大吉了。等着收钱就行了。加上两次付款之间的间距长的可能有一年之久。等需要缴费了早都忘了一年前的事了。出了事才翻出来。却埋怨保险公司不人性。(保险公司内心os:“祖宗,我们也是有规定的啊。。。。”)

------------------------------------一个华丽的分割线------------------------------------------------------

很多时候,当事情出现了与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情况时,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人总会第一时间对另一方产生负面情绪。一个人不可怕,但当保险公司面对千千万万客户时候,这其中只要有很小一部分人走到了这一条路。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说人言可畏。

而保险公司无非只是按照条款做事,却落得一身骂名。

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当下的一个严重问题: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知识鸿沟仅靠业务员是很难填平的。


当然啦,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小镜的出现。才有了这个回答。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放大镜。但透过我,可以让保险变得简单,透明。


保险放大镜


“买保险出了事儿,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赔吗?”从这个提问方式上就看出,提问人是否经受过保险索赔的折腾?

保险公司属于保险理财、风险投资的金融服务行业,保险公司没有破产,只有合并,客户无须担心合同履约问题。

只是近些年市场开放过快,保险业迅猛扩张,监管不力,不良无序竞争,也造成一些人对保险的偏见误解。

保险合同,条款较详尽,有一定专业性,但这些保险条款都是经保监会报备核准,才允许销售。履约是基本,作为有长远规划的企业,怎么能随意违约,客户完全有权利要求根据合同约定赔偿。

只是近些年发展迅速,个人财产如车、房及各种经营从无到有,财富迅速增加,只是相对于风险投资理念,是否加强吸收学习了呢,条款是难领会些,要多问多学,不能一味推给他人,他人只是建议,最终还是自己直面,谁也替代不了。

有相当销售过于夸大保险利益,一定要注意业务员介绍时,多思考,细看条款,多咨询一些人,特别是保险公司专业人员如理赔人员,他们对条款吃的最透。

如此逐步了解保险,一般业务员也就欺瞒不了你,或慢慢消除“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赔”的偏见误解。

当然也有保险臭虫,故意欺瞒难为客户,造成索赔困难;有因自身技能差,造成客户可误解条款,增加索赔难度。这些毕竟是少数极个别情形。这时可向上一级部门反映,加强沟通,尽快获取赔偿。

当被告知拒赔时,你拿出条款逐条核对,只要不属于除外责任里的,就该赔偿。当被以各种理由拒赔时,你是否有各种理由应对?

对保险认识过程应该是:学习,了解,接受,享用,而不是消极抱怨排斥。

材料收集全后可先个专业人员把把关,去交材料时就有数了,比如可以问我哦。



江南烟雨浓433


因为现在很多朋友,都有商业的医疗保险,那么如果我们长了病花了钱,社保中的医保,已经报销了一部分之后,剩下那些还能不能,继续通过商业医疗保险来报销。

其实这是一个蛮简单的问题,但是播了之后,马上就收到了朋友们的留言。

有一个朋友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而且强调说,他差点被忽悠了,咋回事?

他是上了新农合,新农合相当于是农村的医疗保险,很多农民朋友上都是新农合,然后村里又组织买了一个团体的医疗险,那当然就是商业医疗险的范畴了。

结果买完保险时间不长,真的不幸摔伤了,花了3万多块钱,通过新农合报了15000,剩下的那些钱,拿着去保险公司报的时候,被拒赔了。

保险公司说,你这个保已经报过了,所以不能再走我们这个报销,听着是非常的弱,事实真是这样的?

很多朋友不太了解社保和商业医疗保险,接触的较少,整不好就有可能被忽悠。

而且说实话,现在很多保险公司基层员工,因为我们最近跟很多业内人士交流,发现有些人真的不一定懂,所以你也不知道他是故意忽悠咱,还是真的不懂。

总之,这位大哥是差点上当,但是后来还是多了几个心眼琢磨,怎么都不对劲,又翻了翻咱们的节目,就把这个保险公司给告了,那法院当然是判赔了对吧。

今天借着这期节目咱们再强调一下,医疗险叫补偿原则性的保险。

什么叫补偿原则?就是第一个实报实销,所以不可能超过花费的最高额度,花了1万块,想报15000,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就是不能重复报销,比如说这些药物,社保里面报过了,拿着再去商保报,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50%钱已经报过了还有50%,剩下的50%里还能通过商业保险报销一部分,这是完全可以的。

所以商保加社保累计起来,可能报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百分之八九十。

大家注意,你报过就完全不能用,商保绝对没有这个事。

但是有两点大家需要注意,第一个就是,要关注一下免赔额,这个商保也好,社保也好都有免赔额。

比如说我记得北京的门诊报销好像是1800以上才起报,这就是免赔额。

有一些大额的商业医疗保险,可能是一万以内都不报销,人家保的是大头,保的是重的那部分,对吧。

第二个保障范围,尤其是合同中那个免责条款,大家要好好看一看。

比如说像什么蹦极攀岩等高危活动装假牙等这种花费巨高的,大部分医疗险,都是不报的。

所以大家要多注意,当然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被保险公司忽悠,肯定要跟他据理力争,对吧?

如果保险公司不听,当然也可以像,那位大哥一样去法院直接告它,

还有一些其它的维权路径,可以把这个事走得更简单一些,那么关于这些维权路径

大家对更多社保、保险知识感兴趣的,欢迎关注《小司淘保》的今日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您。


小司淘保


直接上答案:一定程度上属实,但假如因此不买保险,则更加不明智,保险还是必须要买的。

第一,由于投保人在投保时没有认真仔细阅读保险合同,对保险承保范围存在误解,以至于后续理赔时引发纠纷。

就我购买商业保险的人身意外险的经历来说,保险合同的条款很多,很复杂,一般人确实难以完整阅读并全面准确理解保险合同条款的内容。其实保险合同里面写了很多保险的范围和不予保险的范围,以及等待期,大概很多人由于看不懂或者没有耐心看,就听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口头介绍就买了,口头介绍当然跟保险合同的原文是有出入的。将来保险理赔肯定是以书面保险合同为依据而不可能以保险业务员的口头介绍为依据。这样买保险的的人理赔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跟当初买保险的时候说的不一样。其实原因在于投保人当初在保险合同签字的时候,没有全面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



第二,我国保险行业真的不健全,不规范。

你在微信里面搜索文章,用 “保险合同纠纷 大数据” 作为关键词搜索,就可以看到类似《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大数据分析》这样的文章,就最近两年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省级地方公开的全部的法院判决书进行调查,发现人身保险合同的理赔纠纷里面,投保人或者受益人去法院起诉保险公司的,基本上保险公司的败诉率就是90%左右,也就是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引发的纠纷,凡是起诉到法院的,法院90%情况下认为保险公司是没有道理的。虽然这样的调查统计目前只有两个省,我相信其他省份也差不多。

法院判决文书的调查统计结果,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保险公司耍赖不理陪的情形确实存在,第二个是说明法院是公正的,打官司去起诉保险公司是相当有用的。其实跟保险公司引发纠纷,不一定非要去法院起诉,也可以去当地的保险行业协会寻求调解,调解比较快,又不用花钱。

所以既然有法院做后盾,买保险还是不要怕。


科学理性法律人


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人的告诉大家,是假的!

保险条款或者合同通常都是很繁琐的,所以一般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喜欢搬用书面上的话,那样虽然显的专业,但是不懂保险的人读起来就比较费劲了,所以我还是喜欢用大白话讲保险,让大家都看得懂。说保险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拒赔的人通常只有三种人,其中一少部分人是买的保险不合适或者确实是遇到了无良的业务员规划错了保险,导致不幸出险了以后不能理赔。第二部分人,也是绝大部分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买过保险,有的是道听途说然后加以添油加醋的以讹传讹,还有的甚至是干脆没有缘由的中伤保险公司。不信的话评论圈里讨论一下。

空口白话先说到这里,接下来说点实事,来看看保险公司到底理不理赔,以我们公司为例吧,我们国寿去年(2017年)理赔数据请看下图
如果说保险公司不理陪的话,那我请问,这二十一个亿是谁赔给生病的人的,难道是网络喷子吗?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是不是虽然理赔,但是会给你设置层层阻挠,你的好长时间才能把钱拿到手啊?我们在来看


我们的平均结案时间是
1.8天,不到48小时,钱就到账了。这样的速度虽然不能保证全人类满意,但只要不是为了喷而喷的人,应该都会满意的。况且这还只是我们一家公司,咱们国家上百家保险公司呢,我们每一家公司都在兢兢业业的为中国百姓服务,所以说保险不理赔的人,可否出示你的论点??

保险是家庭的防火墙。今天在头条还看到了一个铁岭五岁小女孩的爸爸的求助信,24小时内便征集百万。有时候我也想,虽然我不是富豪,但区区的一百万我一个人就可以为他凑齐了,何必让你和百万保障之间少一份保单,多一份求助呢。愿大家正视保险,也愿大家平安健康🙏


天怒疯狂


买保险最重要的是业务员要介绍清楚,自己要明白买的是什么类型保险。现在年轻人都懂,买保险之前问一下,我之前做过什么什么小手术,或者因为什么什么住过院怎么样之类的。好的业务员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断,该如实告知就如实告知。不好的业务员,为了赚钱直接让你在合同上说没有住过院,然后出险了。那保险公司该不该理赔?全赔能不能赔死?所以买保险之前要明白几点。

1:买的是什么类型的,不能买个理财的得了大病也要去理赔对吧?

2:买重疾险之前先了解这款产品理赔的是什么类型的重大疾病,如果你连这点时间都没有,或者你周围全是坑你骗你的,那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3:意外身故一定要了解买的产品最大的理赔限额是多少?比如意外最高200,你买了10家公司,每家公司买100万。完事,保险公司能赔吗?

4:保险是根据大数据来计算的。假如去年山东烟台理赔了100个人,每个人20万,就是2000万,根据每年上涨10%。那么今年大概理赔额度就会在2200万-2400万之间。结果上半年就理赔了1500万,那么下半年理赔审核必定会严格。而且,再说了,你理赔几十万,审核严格点都不行吗?你只觉得自己没有诈保,那么其他人呢?你没办法保证其他人,而且说实话,很多地方很多人对这种诈保做的太多了。举个例子,之前有些地方某些人出车祸或者别的原因去世了。和医生商量(给钱),出院回家。然后买上意外险(当天24点之后生效),找个地方买车撞一下,报保险,200万赔偿。当然这是少数,但是不代表没有。一个理赔200万,需要几千上万个人交保费来弥补。

5:房地产整天各种问题,你就不买房子了?银行行长都能把客户的钱弄没,你就不去银行存钱了?整天苏丹红,三氯氰胺,什么染色鸡蛋,注水肉等,难道我们就不吃饭了吗?这些东西本身没错误,错误的是中间的人。

最后说一点,我是个业务员,我做每一分保险的时候会跟客户说清楚。出险的时候积极理赔,说句不好听的,赔的又不是我的钱,我担心什么?客户在我这里得到理赔,我只会增加更多的客户。

另外奉劝大家一句,有些亲戚朋友可能就为了做家里的几个单子然后去保险公司,做个一年半载就不做了,这种情况别说理赔,她可能连这份保险卖的是什么都不懂。尽量去专业的人手里做保险。买保险不是为了赚那点佣金,是为了让自己更安心。

祝大家身体健康。


莫言1991


保险公司按合同办事,是否拒赔看当时买的是什么类型的保险。

简单把可能会发生拒赔的情况分析下

第一种,货不对版。比如买的是一个意外险,发生了重疾,这个肯定是不会赔付的。买的东西不是一回事。

第二种,升级版的货不对版。这里就要涉及到销售人员不诚信告知了,故意夸大这份保险的作用。比如年金险,虽然缴费很高,但是可能只有一个身故责任,这个时候发生疾病,除非死亡,不会赔付。

第三种,是否“真的符合疾病定义”。这里特别说下,很多人买了重疾险,也确实发生了重疾,但是无法赔付,这是因为重疾险的赔付要严格按照合同里面的定义来。举三个例子

1确诊赔付,比如像癌症这一块,得了白血病,肝癌,符合icd-10对恶性肿瘤的定义,赔付。

2达到某种治疗方式赔付,比如像尿毒症,不是发生了就马上赔付,它需要被保险人到了三期,且接受肾透析治疗180天或者已经通过换肾了。赔付。

3疾病后遗症,比如脑中风,得了不一定会赔付,它需要患者满足几点条件,吃饭、穿衣、洗澡、移动、如厕等几种方式无法自理,才会赔付。

这里还是算销售人员的锅,没有给客户传递正确的重疾赔付定义。

最后还是那句话,保险会不会赔付,根据合同来,符合赔付,不符合不赔。


吴索谓Rex


目前,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其实是有目前的整个销售机制不规范造成的:

1.首先,销售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导致对保险产品解说不到位。我一直不赞成保监会把保险从业人放的门槛放得这么低,目前金融三大行业中保险是最不受待见的,销售人员的素质低意味着销售误导、欺诈时有发生。

2.其次,保险公司由于业务导向,缺乏有效的销售人员监督机制。由于是业绩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因此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层都是以业绩为反向,只要有业绩其他都无所谓,管理松散。

3.另外,由于客户自身对保险的不重视,因此不愿意花时间去详细阅读保险条款,导致对保险产品缺乏客观的认识。很多朋友只知道买了保险,但是这个保险具体保障什么是一问三不知,这其实本身就说明可对保险得无所谓态度。

4.最后,保险是管理风的金融产品,风险复杂多样,所以每一个产品都必须去界定什么风险可以赔,什么风险不可以赔,否则就没有办法定价。但是,正是由于销售不规范,保险公司也不知道销售人员是否已经告知可客户,而客户也不知道销售人员是否将产品的信息已经完全告知,很多纠纷因此而起。


保道笔记


1、销售误导——外部因素;保险理念不清晰——外部因素;保险条款晦涩难懂——外部因素;自己懒的看、看不懂、嫌麻烦——内部因素。

2、以上多种因素造成了:保险是骗人的,说全保最后什么都不保。比如我回答过这样的问题【我上了保险,现在我得癌症了,能拿到多少钱?】问他上的什么保险,照片发过来,是一个短期意外险,而且只上过一年,续保都没有。结果就是一分不赔。结论就是,保险公司就是孙子,说了买保险就能赔钱,现在又什么都不赔了。

3、上面的例子是真实的,我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类似的,不类似的都有。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保险代理人介绍时说“只要得病就全都给报销”,“只要确诊重疾就直接赔”,“只要。。。就。。。" 事实上是,报销的范围都在条款中给约定死了,只有合同上有的才报,没有的一分也不报;事实上是,重疾中确诊就赔的不过十来种,很多都是要达到特定的治疗程度,或是实施了某个手术后才能赔的;

(2)看别人都买,自己也跟风儿买了一款,至于买的是什么,保的是什么不关心,等得病或是用钱的时候,发现买的保险不保,或是钱拿不出来。原因是没有根据自己的需求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买保险,买哪些保险;

(3)上银行存款,被忽悠利息高,觉得多拿点利息是好事儿,其他的都没有细看,也没想到银行还能卖保险,最终买成了保险理财产品,想用钱的时候取不出,取出来有损失,大呼上当。利息是相对银行的存款要高,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按照那款产品约定的时间取现才能得到,否则本金都可能有损失。只是那个但是和否则银行都没说,你也没看。银行有问题,个人有问题,但真的跟保险公司关系不大。

(4)亲戚或熟人给做的保险,所谓人情单,连误导的过程都没有,直接买了,打碎牙只能往肚子里吞了。

。。。。。。

幸福的婚姻都一样,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同。这话大家都听过,这里也适用,我就不逐一列举各种可能出现不赔的情况了。

4、其实,有大把大把得到理赔的人,只是真正得到了理赔的人都不愿意公开出来让大家一起跟着乐,因为得到理赔的肯定是出了风险的,自己也乐不出来,但至少在经济上能有所缓解;而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理赔的更愿意说出来让大家跟他一块儿卖,一块哭,因为那可以让他稍微好过些。而且媒体八卦们也更愿意报丧不报喜,喜事儿天天有,不新鲜,也没亮点,可丧事儿就不一样了,尤其骂的是保险公司这样的强者,人们都是更愿意相信弱者,更愿意保护弱者,由此来看,那些同情并且一起声讨保险公司的人们都是心地善良之人,都觉得保险公司那么多钱,打个广告都几千万,拿出一点给可怜人有什么不行的。所以,上了保险不赔的言论比比皆是,而上了保险获得大笔理赔的确少之又少,可你去保监会官网看看,一年有多少理赔安全,赔了多少钱,跟这些相比,那些不理赔的恐怕连1个比例也占不上了,而那些不理赔的,有多少是骗保的,有多少是未如实告知,又有多少是带病投保的。

5、不知道赔付的钱到底是谁的。当大家都在声讨保险公司黑心,声援”受害者“可怜的时候,谁都没想过,如果赔了那笔钱给”受害人“,那笔钱是谁的呀?是保险公司的?是千千万万投保人的,如果任由不诚信者,任由骗保者用几滴眼泪就将保费骗走,那么保险公司就是严重的失职。保险起源于一种互助,古代的商队为了防止发生风险而遭遇破产,就在出发前拿出一笔钱放到互助基金中,选出品德好的人来保存,一但当中谁的货物出现损失,就从这笔钱中拿出一部分帮助他,这是一种保险的初级形态,但其原理不变。所有投保人将这一笔笔风险金汇集起来,交给有法律约束的保险公司来管理,当发生风险时,由拿出大家汇集的钱先帮助这个人渡过难关。如果保险公司核保不严,发生风险后不进行细致的核查,就轻而易举的将大家的人给出去,受损失的是谁?不是保险公司,而是所有投保人,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保险公司我不信任。

6、提醒所有人,买东西之前要做好调研,不管什么东西。太多的人为了买一个几十块的小东西,在淘宝以及各大网络平台上查询、比价,差个一毛两毛的都要跟店主计较一翻。可遇到买保险这么贵的商品时,连条款都不看看就掏钱,对于长期的险种,一种几千块,20年就是几万块甚至十几万块,不值得你仔细想清楚到底需要不需要,不值得你仔细看清楚到底保险不保险吗?

再有,保险也是一个可以无条件退换货的商品,即使钱交了也不要紧,保险合同拿回来以后,确认单先别签,抽个时间仔细看看合同条款,确认没有问题了再签,或是签了也不要紧,有10-20天的犹豫期,就是在这个约定的犹豫期内,你要是不满意,退保是一分钱损失没有的。利用这个时间仔仔细细,或是找懂行的人给你看看,是不是你需要的,如果是就留下,如果不是就直接退掉,什么也不会损失。

很多人总说买的值不值,不存在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值不值,只有适合不适合,沙漠里渴的要死,就是花1块钱买一块钻石也是不值的,不适合那个情况。还有的人说买错了,其实也不太准确,应该说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配置的合理与不合理;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保险一般都是买少了,很少有买错的。

保险公司每次赔钱真的不会想尽办法不赔你,因为每家公司承担的风险非常少,一般来说,保额超过10万,那么保险公司就要将这份保险进行分保,意思是,如果收到一份保单,保额30万,那么这家公司自己保10万,另外20万将分给其他保险公司保,这叫分担分险,所以,你觉得赔100万太多了,保险公司不愿意赔,其实,他可能只赔其中的10万,另外的90万由另外的9家公司分别给,这也就是除了保险公司,还有再保险公司,也就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每多事儿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保险公司的严格,也是对骗保和不诚信人的一种控制,这样才能保护真正的投保人的利息。

最后,事有两面,我国的保险法在不断的完善,但不可回避的是,有很多问题仍需调整;保险公司也在逐步转型,不断的完善。国家的大环境的改变,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也在不断倒逼保险公司改革,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