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給錢偉長取名 希望長大後能像徐幹研究學問

錢家家學淵源深厚,從他們現代人的名字就可窺見一斑。錢偉長之父錢摯居長,取“一鳴驚人”之典,字聲一;四叔錢穆,字賓四,語出《尚書·舜典》:“賓於四門,四門穆穆。”後為國學大師。有意思的是,錢穆的名字是錢摯改取的,而錢偉長的名字又是錢穆所取。原來“建安七子”中有一個叫徐幹的人,字偉長,擅長詩賦,尤工五言詩。錢穆給侄子取名“偉長”,對這位長房長子的侄兒寄託了無限希望,希望他長大後能成為像徐幹那樣的學問家。

錢穆給錢偉長取名 希望長大後能像徐幹研究學問

錢偉長幼年生活雖然清苦,但每逢寒暑假,身為中學教師的父親和四叔相繼回家,對孩子進行琴棋書畫陶冶。老一輩陶醉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用薪資節省下來的錢購藏了四部備要和二十四史,以及歐美名著譯本,夏天每隔三天的曬書和收書活動,錢偉長是積極的參與者,從這些活動中,增長了他對祖國文化的崇敬。其六叔以詩詞和書法見長於鄉間,登門求墨寶者不絕於途,八叔擅長小品和筆記雜文,在《小說月報》和《國聞週報》經常刊出以“別手”為筆名的文章。“別手”者,“捌”也。他八叔名“起八”字“文”,取“文起八代之衰”之意。起八對唐宋古文很有見解,頗受文壇重視。

幼年時,由於錢偉長與八叔相差僅幾歲,接觸機會較多。自他從八叔處首次借到《水滸傳》閱讀後,在沒有進小學以前錢偉長就開始閱讀中國古典小說,繼而閱讀了《春秋》、《左傳》以及《史記》、《漢書》等。接著,又由起八擔任錢偉長的家庭教師,錢摯要求兒子每兩天交一篇作文,並要求老八親自批改。正是這一訓練,給他打下的良好的國文基礎。

錢穆給錢偉長取名 希望長大後能像徐幹研究學問

1928年夏秋之交,錢穆的妻子和新出生的嬰兒相繼去世。正在無錫榮巷中學任教的長兄錢摯,聞訊後立即歸家為弟料理後事。因操勞過度,急火攻心,不幸溘然長逝。

錢摯去世後,錢穆便把16歲的侄子錢偉長帶在身邊,供其讀書,先蘇州中學,再清華大學。錢穆續絃後,又把母親接到身邊,錢穆與錢偉長同在燈下讀書,錢穆的母親常在一旁縫紉伴讀,親眼看到了叔侄兩人情深誼厚,在一起鑽研學問的情景。

不久,被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的錢穆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辯駁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誤言,平今、古文經學之爭,震動了北京學術界。於是由顧頡剛先生推薦,錢穆擔任了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開設中國上古史、秦漢史等課,講授史學,終成一家之言,終成為史學家與國學大師。

錢穆給錢偉長取名 希望長大後能像徐幹研究學問

正是由於錢穆的薰陶,錢偉長於1931年6月在上海分別考取了清華、中央、浙大、唐山、廈門五所大學。而且他的文、史兩科成績得了滿分,也就是現在的“文科狀元”。在選擇這幾所大學生時,他聽從錢穆的意見進了清華。那時清華文學院有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陳寅恪、雷海宗、俞平伯、楊樹達等著名教授,而四叔在歷史系。錢偉長對古文和歷史均有興趣,最後選擇了中國文學系。

此後不久,侵華日軍佔領了東三省。出於憂國憂民之心,入學時物理僅考了5分的錢偉長要求讀物理系,以科學技術救國。物理系主任吳有訓答應他試讀一年。他克服了數理基礎差、用英語聽課和閱讀的困難,以數理課程超過70分的成績邁進了自然科學的大門。

錢穆給錢偉長取名 希望長大後能像徐幹研究學問

清華大學畢業後,錢偉長遠赴加拿大、美國留學。

1981年,錢偉長與他的堂妹(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到香港做學術演講,在新亞書院院長金耀基的安排下,年過八旬的錢穆赴港探親。見到了數十年未見的長侄、長女,錢穆相當激動。叔侄兩人情誼深厚,卻數十年無法相見,又聽聞錢偉長曾被劃為“右派”,讓錢穆相當掛念,此番探親終於了卻了多年夙願。錢穆勉勵女兒錢易,“吃些苦沒什麼”,“只希望能做好一箇中國人,用功讀書做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