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災防治9大重點區域劃定


你知道嗎?山西省全境都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佔全省國土面積的42%,截至2018年底,山西省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640處。這些在政府備案的地災隱患點,猶如懸在群眾身邊的“一把刀”隨時可能發生災害,吞噬生命。

地災防治歷來都是我省重抓的“生命工程”。尤其在每年汛期(5月—9月),山西省都會周密部署、嚴密監控,發揮最大力量守護處於地災隱患區群眾的生命安危。4月19日,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山西省2019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經過前期摸排、氣象會商等,劃定出2019年地災防治9大重點區域,同時明確了今年山西地災防治“路線圖”。地質災害防治依然堅持屬地管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地災防治高危時段,應急隊伍和防治專家要駐片區值守。

預測

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可能會增加

“我省全境都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地質災害高易發區佔全省國土面積的42%,地質災害中易發區佔46.9%,地質災害低易發區佔11.1%。”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10640處,地質災害隱患多、分佈廣、威脅重的基本形勢短時期內難以扭轉。

去年,我省發生地質災害10起,財產損失293萬元。10起地質災害呂梁市發生3起、忻州市發生4起、晉城市發生1起、晉中市發生1起、太原市發生1起。

汛期,降雨是誘發地災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的降水量與往年相比怎麼樣?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氣象會商,預計今年度全省年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季內降水時空分佈不均。

採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擾動增加,一些切坡、填溝造地、開發建設活動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隱患點,增加了我省地災防治難度。“全省現有礦山採空區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里,沉陷區面積超過2400平方公里,礦山開採破壞村莊超過3000個,易引發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質災害。今年我省依然會有位於山區和黃土丘陵區的鐵路、公路、機場、大橋項目易引發地質災害。”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礦山建設及開採活動依舊強烈。同時,晉西、晉西南黃土高原中的許多縣(市、區),尤其是柳林、離石、永和、石樓、吉縣等經濟發展較快或城市地質環境條件較差的地區,在溝谷中大量切坡、填溝造地、開發建設的活動將有所增加,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隱患點,增加了防治難度。

初步預測,今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可能較去年會增加,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可能較去年將有所加重。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脅嚴重的地區發生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會很大,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防治

明確標註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

《方案》明確,今年我省劃定了晉西黃土高原、大同平朔礦區、寧武、軒崗礦區等9大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並明確標註重點防治區行政範圍。

(一)晉西黃土高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河曲、保德、柳林、石樓、永和、大寧、吉縣的全部區域,偏關、五寨、岢嵐、興縣、臨縣、離石、中陽、隰縣、蒲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940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為黃土丘陵區,下部煤層屬山西河東煤田,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採空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209國道、307國道、離柳高速公路、孝柳鐵路及其他縣鄉道路周圍的小規模黃土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該區域以離石區、永和縣、石樓縣、隰縣等為代表,在高陡邊坡分佈的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區、城鄉接合部位人口集中分佈區易發生造成群死群傷的崩塌滑坡地質災害,應重點防範。

(二)大同平朔礦區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大同市新榮區、平城區、左雲,朔州市懷仁、山陰、平魯、朔城區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主要為中低山、黃土丘陵,區內礦業活動強烈,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2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大同—岢嵐鐵路及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

(三)寧武、軒崗礦區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防治區

範圍:包括寧武、原平等縣(市)部分地區,總面積約65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為中低山,區內礦業活動強烈,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208國道、大運高速公路、北同蒲鐵路、寧武—五臺鐵路及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

(四)嵐縣—靜樂礦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嵐縣、靜樂、婁煩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20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為中低山,區內礦業活動強烈,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太古嵐鐵路、209國道及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五)太原西山—汾西—霍州—鄉寧—河津礦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太原市萬柏林區、晉源區、古交、清徐、交城、汾陽、孝義、交口、介休、靈石、汾西、霍州、鄉寧、河津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870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屬呂梁山東麓中低山,採煤活動強烈,區內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太古公路、太汾高速公路、大運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南同蒲鐵路、太古嵐鐵路及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六)太原東山—陽泉—潞安—晉城—沁水礦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太原市杏花嶺區、壽陽、盂縣、陽泉市郊區、平定、昔陽、和順、左權、武鄉、襄垣、屯留、潞城、長治縣、高平、陵川、晉城、陽城、沁水等縣(市、區)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680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為沁水煤田(盆地)北、東、西三翼淺埋部分,地貌形態為中低山區及山間盆地,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307國道、太舊高速公路、207國道、晉侯高速公路、太長高速公路、太焦鐵路、石太鐵路、陽泉—長治鐵路及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七)沁源礦區崩塌、滑坡、地裂縫、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介休、平遙、沁源、古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85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為沁水煤田的西部淺埋區,地貌類型屬中低山區及部分盆地平原區,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309國道、208國道及縣鄉道路周圍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八)襄汾塔兒山礦區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襄汾、浮山、翼城等縣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470平方公里。該區地貌類型屬中山區、黃土丘陵及臺塬區,礦業活動以鐵礦開採為主。

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及縣鄉道路周圍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九)中條山礦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範圍:包括垣曲、聞喜、夏縣、永濟、芮城等縣(市)的部分地區,總面積約1790平方公里。

災害類型:該區地貌類型為構造侵蝕中低山區及鹽湖盆地,銅礦開採活動比較強烈,發育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縫。

防治重點:村莊、廠礦、209國道、運三高速公路、芮城—平陸—垣曲等縣鄉道路周圍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措施

應急隊伍和防治專家在高危時段要進駐片區值守

今年,我省地質災害防治依然堅持屬地管理,黨委、政府“一把手”負責制,市、縣、鄉、村及有關單位將逐級簽訂責任書,落實責任狀。《方案》明確,黨委、政府“一把手”要深入到災情、險情大的隱患點督導檢查。

地災防治,群測群防仍是重要方式。《方案》規定,要健全以村幹部和骨幹群眾為主體的群測群防隊伍。為保持監測人員的穩定和工作積極性,市、縣政府要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人員購買生命商業保險,參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為一線監測人員發放監測補助,為隱患點群測群防人員配備基本的監測預警設備。

今年,我省還將加大基層監測人員的科技監測能力培訓和技能演練,不斷提高群測群防人員識災報災、監測預警和臨災避險能力。

黃土區、旅遊區、交通幹線、工礦施工區以及受地質災害威脅嚴重的城中村、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聚集區,將是今年地質災害重點排查、巡查、核查區域。《方案》規定,對計劃納入地質災害搬遷治理的隱患點,要制定搬遷方案,儘快實施搬遷對納入日常監測的隱患點,要進一步明確監測人及責任人,嚴格落實監測監控措施,發現情況變化要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群眾撤離。對於高陡邊坡下部已經實施搬遷的,對原有住房必須全部拆除。

汛期,我省各級各部門仍需堅持24小時值守應急制度,帶班員、值班員要保持24小時在崗和通訊暢通。《方案》規定,省、市、縣三級應急隊伍要時刻保持足夠人員在崗,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本地。應急隊伍和防治專家在高危時段要進駐片區值守。

今年,我省仍將加快推進農村地質災害治理搬遷,確保4000戶年度搬遷任務當年全面開工、竣工過半,兩年完成全部入住。(山西晚報記者 要維維 通訊員 郭鋒 張艦)

地質災害預防常識

1 居住和工作場所如何預防地質災害?

◆瞭解信息

應注意向地質災害管理部門瞭解居住和工作場所是否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區內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生哪類地質災害?這種災害應怎樣預防?避防的安全場所在哪裡?

◆認真參加防災演練

要積極參加當地政府和村鎮組織的地質災害和地震等防災演練,熟知避防路線和避防場所。居住和工作場所應備有簡單的應急自救設施和物品,並進行演習,以備應急時有效使用。

◆盆地和平原區要注意

盆地和平原區容易發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縫,要了解地面以下是否有礦產資源分佈,是否存在古空區。更重要的是瞭解所在地地震烈度的分佈,居住和工作場所是否在易發震地區,預防地震後地裂縫等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黃土丘陵地帶要注意

應注意崩塌、滑坡和黃土溼陷等工程地質問題。房後有邊坡時,雨季和凍融期要觀察土體是否有變形裂縫,因為雨季和凍融期黃土易發生崩塌。

◆山區和溝谷中要注意

應注意泥石流和崩塌的發生。

2 地質災害監測有哪些方法?

◆儀器觀測法

儀器觀測法適用於變形時間較長的較大型災害體的觀測,一般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簡易測量法

簡易測量法適用於變形時間短的災害體及災害體局部裂縫變化的測量,一般用尺子或貼片定時觀測。只要有專業人員指導, 一般人員都可操作。

◆肉眼觀察法

肉眼觀察法適用於地質災害體變形速度快而來不及測量的情況,看到險情要迅速報警。

3 地質災害簡易監測有哪些方法?

地質災害簡易監測,是指藉助於簡單的測量工具、儀器裝置和測量方法,監測災害體、房屋或構築物裂縫的位移變化。

◆埋樁法

埋樁法主要用於觀測崩塌、滑坡體上發生的裂縫。在斜坡上橫跨裂縫兩側埋樁,用鋼捲尺測量兩樁之間的距離,可以瞭解滑坡的變形滑動過程。對於土體裂縫,埋樁不能離裂縫太近。

◆埋釘法

在建築物裂縫兩側各釘一顆釘子,通過測量兩顆釘子之間的距離來判斷滑坡的變形滑動。這種方法對臨災前兆的判斷是非常有效的。

◆上漆法

在建築物裂縫的兩側用油漆各畫上一道標記,與埋釘法原理相同,通過測量兩側標記之間的距離來判斷裂縫是否在擴大。

◆貼片法

橫跨建築物裂縫粘貼水泥砂漿片或紙片,如果砂漿片或紙片被拉斷,說明裂縫發生了明顯變形,須嚴加防範。與上面三種方法相比,這種方法無法獲得具體數據,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斷裂縫的突然變化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