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是誰?她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文史磚家


首先先回答一下,這位在位最久的太后是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即仁憲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帝廢黜第一任皇后(孝莊文皇后侄女)後,孝莊又為其選了第二位博爾濟吉特氏進宮為妃,一個月後冊立為皇后,就是孝惠章皇后了。

跟她的姑姑一樣,孝惠章皇后依然不討順治帝的喜愛;但是跟她姑姑不同的是,她並不驕縱跋扈,為人低調謙和,對孝莊太后孝敬有加。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在後來順治帝想要將她廢后時,她得到了孝莊太后的支持,這才堪堪地保住了後位。

她入宮時年僅13歲,等她稍大一點了,順治朝著名的“董鄂妃”進宮獨得聖寵,因此孝惠章皇后未能有自己的孩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三子玄燁8歲即位,即康熙帝,尊博爾濟吉特氏為仁憲皇太后。康熙帝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可惜佟佳氏福薄,康熙二年便病逝了。因此年幼的康熙帝可以說是嫡母仁憲皇太后和孝莊太皇太后一同撫養長大的,康熙帝與嫡母感情也十分深厚。

仁憲皇太后40歲大壽時,一般不會因為私事影響國事的康熙,此次卻為她破例,將政務先丟到一邊去,專門讓宮裡好好辦壽宴,希望能讓仁憲皇太后過一個好生日;康熙出巡哪怕是在遙遠的外地,也沒有忘記給宮中的仁憲皇太后時常互通家書等等。由此可見,仁憲皇太后雖然未能有自己的親身骨肉,但是康熙帝對其極為孝順,如親母子一般,又何嘗不是幸運的。

康熙五十六年,仁憲皇太后病逝,康熙帝悲不自勝,失聲痛哭,這位從小陪伴自己直至他去世前五年,可以說是陪他走過一生的嫡母,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是無人能夠替代的。在仁憲皇太后的一生中,13歲進宮,21歲成為太后,77歲病逝,在深宮中度過了64年,在太后位上57年,雖然身居深宮,但不干涉朝廷政事,與康熙帝的后妃們也和睦相處,他們祖孫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也堪稱為典範。


浮生若淺


大清歷史上有兩位出名的太后,一為孝莊太后,另一為慈禧太后。

其中孝莊太后歷皇太極、順治、康熙三朝。慈禧太后歷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朝。慈禧如能多活幾天,便成太皇太后了。慈禧比孝莊長壽,經歷的時間相對較長。

孝莊太后的時代為清朝早期,是大清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之時。孝莊雖為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女子,但識大體,善於運籌帷幄,政治謀略高。在為皇太極妃時,就用女人特有的溫婉勸降洪承疇,表現了非同一般的政治智慧。後來與小叔子多爾袞聯手讓小順治順利繼位,多爾袞攝政。為拉攏利用多爾袞,孝莊不斷給多爾袞加官進爵,先後封其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至於孝莊有沒有下嫁小叔子多爾袞,是個秘史性質的支節問題。多爾袞滿族,孝莊太后蒙古族,一個英武,一個端莊,真要那樣也是應該的。這是當時胡人的人倫傳統,我們不應驚訝,更不必大呼小叫,相反應祝福他們。

慈禧太后生活在大清後期,那時的大清已成昨日黃花。大清在道光開始,在衰落的路上迅跑。鴉片戰爭、洪楊作亂,捻子造反,八旗腐敗、八國聯軍、甲午戰爭、孫文革命等等,大清防不勝防,堵不可堵,焦頭爛額。

慈禧太后在咸豐帝駕崩後,因唯一的兒子同治繼位,母以子貴,由皇貴妃尊為太后,因住內宮西邊人們稱其為西太后。在咸豐死後屍骨未寒之即,就聯合皇室鬼子六(奕親王)等幹掉以肅順為首的八個顧命大臣,乾淨利落,手段毒辣,讓人瞠目結舌,歎為觀止。從此開始垂簾聽政,實際掌管大清的大權,前後四十多年。

慈禧太后的執政可一分為二,以光緒親政為界。在前期慈禧太后能聽取不同意見,在剿滅太平天國、恢復經濟、重用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支持洋務運動等,是很有些作為的。當時出現同治中興,慈禧功不可沒。

正因為有了同治中興,全國讚揚聲一遍,慈禧太后自我澎脹,變的頤氣指使,自以為是。加上養子光緒不爭氣,在親政期間把甲午海戰打的一塌糊塗。光緒還不顧慈禧的養育之恩,竟與一幫變法的年輕噴青秘謀軟禁慈禧太后,觸碰了慈禧的底線。慈禧太后的後黨對光緒的帝黨嚴加打擊,致大清雪上加霜。慈禧太后是女人,不能說女人當家,就要牆倒屋塌,唯女子與小人難以養也這句話是有問題的,至少有對女人蔑視的成份。

大清滅亡,不是慈禧太后當家造成的,歷史的必然是慈禧個人不能阻擋的。慈禧時代,大清喪權辱國,不堪一擊,固然與慈禧有關,更多的是一個封建王朝走到了盡頭的悲哀。大清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亡代表中國封建專制的滅亡,是大潮流所向。這假設,那如果都是不對的,歷史沒有假設,只有必然。


書華36


清朝自入關以來經歷9任皇帝,期間太后11位,其中順治朝2位、康熙朝2位,雍正朝1位,乾隆朝1位,嘉慶朝無,道光朝2位,同治、光緒朝2位,宣統朝1位。

清朝在位時間最久是康熙朝仁憲太后(孝惠章皇后),從1661年至1717年在太后位長達57年。時間最短是道光朝康慈太后(孝靜成皇后),在位時間僅有9天。影響最大的是順治朝昭聖太后(孝莊文皇后),也就是孝莊太后;同治與光緒兩朝慈禧太后(孝欽顯皇后)。


孝惠章皇后(仁憲太后),名阿拉坦琪琪格,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與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同屬於博爾濟吉特氏,是孝端文皇后之重孫女,孝莊文皇后之侄孫(孝端文皇后與莊文皇后屬於姑侄關係,但二人同侍一夫皇太極)。孝惠章皇后是清世祖順治帝第二任皇后,第四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上諡,全諡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

順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登基即位,尊祖母昭聖太后尊為太皇太后,尊嫡母皇后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后;尊生母庶妃佟佳氏為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曰慈和皇太后。也就是說仁憲皇太后不是康熙帝的親生母親,之所以尊為太后,是因為順治帝在位時為皇后。

這位仁憲皇太后一生在太后位上一待就是57年,而康熙帝親生母親慈和皇太后僅僅待了3年就培順治皇帝去了。然而在這57年裡,仁憲皇太后最起碼在前27年裡,還不是後宮地位最高的,因為此時昭聖太皇太后(孝莊)還健在,還活在其祖母的薰陶之下。


孝惠章皇后,這位在科爾沁草原長大的姑娘,當她來到紫禁城嫁給當時順治皇帝時,年齡還不到14歲,比康熙皇帝年長13歲。當康熙稱帝3年後,10歲的康熙生母佟佳氏病故,此時心目中除祖母孝莊文皇后以外,就剩下嫡母孝惠章皇后了。

孝惠章皇后與康熙皇帝同屬於此時宮中地位最高、威望最隆的孝莊文皇后最關心的兩個人,一個是自己的侄孫女及兒媳婦,一個是自己親手培養的孫子及皇帝。兩人同時對這位長輩充滿感激之情,尊重這位宮中的老太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77歲的一生中,有64年是在皇宮中度過。雖然身居深宮,但在孝莊的培養薰陶下從不干涉朝廷政事。此時的清廷後宮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和皇后赫舍里氏她們三代皇后之間其樂融融,和睦相處。康熙皇帝奉祖母孝莊文皇后、嫡母孝惠章皇后前往祭謁順治帝陵寢,皇后赫舍里氏隨行。在清朝歷史上,清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一起謁陵,這是第一次,以後也沒有過,僅此一次。這充分表明了他們祖孫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


蘇紀龍侃歷史


唐朝為什麼被稱為殘唐,是因為從一開始玄武門事變起了個壞頭,隨然唐太宗李士民的貞觀之治埯蓋了一切,但他不是象別的朝代那樣順理成章的繼承下來的,屬於逼宮弒兄奪權,留下了殘缺不全的先例,他之後的高宗李治名存實亡,一切政務都是武則天在處理,李治後被武則天篡位將國號改為周,武則天后薛剛反周奪回到李旦手裡,唐明皇時期又被兒子奪了皇位,這樣奪來奪去唐朝沒有幾位皇帝是真正意義上的順利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這就是唐朝為什麼被稱為殘唐的原因。荒唐也是李士民惹的禍,他殺人奪妻,霸佔弟媳,迎娶寡婦,唐高宗李治納小媽為妃,,後來的唐明皇更絕,公然霸佔自已的侄媳婦,這是亂倫為人不齒的行為,唐朝的皇帝們都真真切切的做出來了,怎能讓人不說是荒唐。蝗唐和荒唐是同音,一是民間人們詼諧當笑柄說的,二可能真的唐朝時期蝗災嚴重,不管咋說,人們對唐朝的說法都不太好。

孝惠章皇后一生無子,順治帝在時不得寵,順治帝去世後,她與孝莊皇太后一起撫育年幼的玄燁,玄燁登基被稱為康熙帝。孝惠章皇后與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並尊,稱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曰仁憲皇太后。孝莊皇太后去世後,孝惠章皇后也就是仁憲皇太后與康熙的關係加固,雖不是親生母子,但卻勝似親生母子。康熙帝一直對她孝敬有加。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順治帝在位時沒有享受的尊崇和榮耀,在康熙在位時都已享有。她去世後,有人建議把孝康章皇后的排位排在她之前,但被康熙帝拒絕了,清朝祖宗假髮,尊卑有序,孝惠章皇后是順治帝的繼後,而康熙帝的母親孝康章皇后是後來追封的,二人尊卑有序不能因兒子做了皇帝而亂了家法和秩序,可見當時孝惠章皇后在康熙帝心目中的位置。


小可愛的寶貝11


首先先回答一下,這位在位最久的太后是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即仁憲皇太后。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帝廢黜第一任皇后(孝莊文皇后侄女)後,孝莊又為其選了第二位博爾濟吉特氏進宮為妃,一個月後冊立為皇后,就是孝惠章皇后了。

跟她的姑姑一樣,孝惠章皇后依然不討順治帝的喜愛;但是跟她姑姑不同的是,她並不驕縱跋扈,為人低調謙和,對孝莊太后孝敬有加。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在後來順治帝想要將她廢后時,她得到了孝莊太后的支持,這才堪堪地保住了後位。

她入宮時年僅13歲,等她稍大一點了,順治朝著名的“董鄂妃”進宮獨得聖寵,因此孝惠章皇后未能有自己的孩子。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三子玄燁8歲即位,即康熙帝,尊博爾濟吉特氏為仁憲皇太后。康熙帝的生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可惜佟佳氏福薄,康熙二年便病逝了。因此年幼的康熙帝可以說是嫡母仁憲皇太后和孝莊太皇太后一同撫養長大的,康熙帝與嫡母感情也十分深厚。

仁憲皇太后40歲大壽時,一般不會因為私事影響國事的康熙,此次卻為她破例,將政務先丟到一邊去,專門讓宮裡好好辦壽宴,希望能讓仁憲皇太后過一個好生日;康熙出巡哪怕是在遙遠的外地,也沒有忘記給宮中的仁憲皇太后時常互通家書等等。由此可見,仁憲皇太后雖然未能有自己的親身骨肉,但是康熙帝對其極為孝順,如親母子一般,又何嘗不是幸運的。

康熙五十六年,仁憲皇太后病逝,康熙帝悲不自勝,失聲痛哭,這位從小陪伴自己直至他去世前五年,可以說是陪他走過一生的嫡母,對他的關心和愛護是無人能夠替代的。在仁憲皇太后的一生中,13歲進宮,21歲成為太后,77歲病逝,在深宮中度過了64年,在太后位上57年,雖然身居深宮,但不干涉朝廷政事,與康熙帝的后妃們也和睦相處,他們祖孫三代及婆媳的深厚感情也堪稱為典範。




南宮子龍


太后是皇帝的母親,按照宗法制來說,就是皇帝死了,後宮的皇后、妃子還活著,那麼皇帝的皇后理所應當成為太后,其他妃子成為太妃,假如是妃子生的兒子繼位,妃子母以子貴從皇太妃變成太后。

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太后就是慈禧太后,從1861年親兒子同治繼位被尊為太后,到1908年死去,總共當了47年的太后,也是大清這段時間的實際掌權人。

慈禧出生在普通沒落的旗人家庭,後來選秀入宮成為咸豐的蘭貴人,經咸豐召幸懷孕生下咸豐唯一的兒子載淳。然後咸豐死後,皇后變成太后,慈禧也從貴太妃變成聖母皇太后。在政變之後兩宮太后垂簾後就一直掌權經同治、光緒兩朝才死去。

大家如果去搜慈禧的百科,慈禧的諡號是“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慈禧是徽號,這些都是死後有的,她在世時候,咸豐的正牌老婆是母后皇太后,她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又因兩個人輔政分別在養心殿東西暖閣,所以又稱東、西太后。

還有就是她的最後兩個字“皇后”,她是咸豐的小老婆,也沒當上皇后,因為有正牌的皇后。

這個諡號是你兒子當成皇帝,在你死後給你的。清朝的後宮死後的諡號沒有什麼孝莊文太后、慈禧太后啊什麼的,都是皇后、妃子啊。大家想想皇后、妃子是從屬於皇帝的,而太后是皇帝的媽。這個就是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的問題,把你寫成太后不寫皇后,你是和誰生的皇帝啊,再者你難道能比皇帝還牛嗎?說白了就是“妻為夫綱”。


孤鵬雲


從昭聖慈壽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開始,到隆裕皇太后葉赫那拉靜芬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歷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為皇太后,其在位時間長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長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仁憲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阿拉坦琪琪格(以下簡稱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濟吉特氏出身蒙古族,是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僅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入宮,僅過了一個月時間,便被順治帝冊立為皇后。與博爾濟吉特氏同時入宮的,還有她的妹妹,而後者則被冊封為妃。



其實,順治帝並不喜歡這對姐妹,他之所以立博爾濟吉特氏為後,完全是遵照母后(即孝莊文皇后)的意思,而太后之所以把兩個侄孫女“塞”給兒子,無非是出於增加母族榮耀和勢力的舉動。母子間在觀念上存在很大的落差,而這也為博爾濟吉特氏姐妹的悲劇埋下伏筆。


三年後,順治帝一生的摯愛董鄂氏入宮,先是被冊立為賢妃,沒多久便被越級晉升為皇貴妃。在六宮之中,皇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除非皇帝極度寵幸某位妃子,否則很少設置。而依據史實來看,董鄂氏確實備受順治帝寵愛,幾乎達到專擅宮闈的程度(“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見《清史稿·卷二十四》)。



後宮妃嬪數量眾多,但皇帝卻只有一個,所以有人情場得意,那麼必然會有大量的失意者,博爾濟吉特氏便屬於後者。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博爾濟吉特氏雖然佔據著皇后的位子,但卻得不到皇帝的恩寵垂憐,後者甚至看她一眼都覺得心煩。在這種情況下,博爾濟吉特氏空耗最美好的年華,既然得不到寵愛,自然不會生下兒女,情況不是一般的悽苦。


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順治帝因為看著皇后礙眼,竟然在母親病重之際(不久後康復),無端指責博爾濟吉特氏侍奉不周、禮節疏闕,並跟王公大臣們商議將其廢黜。幸好太后及時出手阻止,此事才得以作罷。但經此一事,博爾濟吉特氏大病一場,精神比之前更加萎靡。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年僅22歲的董鄂氏香消玉殞,令順治帝哀痛欲絕,1年後便也追隨愛妃而去,終年24歲。皇帝駕崩固然是國哀,但對於受盡屈辱和精神折磨的博爾濟吉特氏姐妹來講,則未嘗不是一種解脫。自此之後,她們的境遇將迎來大改善。



順治帝駕崩後,年僅8歲的康熙帝登基,按照祖制,在冊封生母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的同時,還尊奉嫡母博爾濟吉特氏是仁憲皇太后,祖母為昭聖太皇太后。慈和太后雖然是皇帝的生母,但由於之前的位分要遠低於博爾濟吉特氏,而且僅做了一年太后便去世,所以在後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遠不及仁憲太后。


慈和太后去世後,仁憲太后主動承擔起撫養康熙帝的職責,康熙帝在嫡母身上找到失去的母愛,自然對她很是親近。仁憲太后在恩養康熙帝的同時,還對姑祖母兼婆母昭聖太皇太后孝順備至,經常到她的寢宮中噓寒問暖,由此也深得後者的喜愛。正因為有仁憲太后的努力,祖孫三代間關係親密、其樂融融,堪稱皇室家庭關係的典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時年74歲的太皇太后病逝,仁憲太后悲慟欲絕,康熙帝也是哀傷難以自持。自此以後,康熙帝更視太后為精神的寄託,與她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每逢太后壽誕,皇帝都會奉書稱祝,並獻上四方進貢的果品、土產等。不僅如此,康熙帝若在朝時,必然會經常到太后的寢宮問安,若出巡時也會經常帶著太后同行,或者屢屢致信慰問,其對太后的孝順優待,由此可見一斑。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妹妹淑惠太妃去世,仁憲太后心中甚是悲傷,由此身體開始越來越差,等到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的時候,已經病重到臥床不起的程度。當年十二月,太后病危的消息傳來,此時因為廢黜太子胤礽一事而心力交瘁、頭眩足腫不能行走的康熙帝,依然強拖著病體到太后的病榻前親奉湯藥,並見到了她最後一面。當月,仁憲太后薨逝,終年77歲。



作為婚姻的失敗者,博爾濟吉特氏一生無子無寵,甚至一度要被順治帝廢黜,最終卻因為恩養康熙帝得到福報,做了57年的太后(從順治十八年正月康熙帝登基算起),不僅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太后,而且還備受優待、高壽而終,也算是很有福氣的女人了。


史料來源:《清史稿》、《清世祖實錄》、《清聖祖實錄》


文史磚家


孝莊皇太后,甚至可以說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孝莊一生經歷了三代帝王,第一是他的丈夫,也就是皇太極。皇太極在瀋陽建立自己的首都,改國號為“清”,並且對漢文化大力學習,其目的就是想讓自己的政權更具合法性,最終入主中原。然而他至死也沒能實現這一目標。

皇太極死的時候年齡並不大,之後,皇位之爭出現在了統治階層內部,主要有兩派,一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二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然而這時候清軍還沒有入關,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持政權的穩定性,在統治集團內部的調節下,最終由孝莊皇太后的兒子福臨繼位,這便是順治。在順治主政的十多年間,孝莊皇太后為開國不久的清朝的穩定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順治皇帝是個短命皇帝,不到二十四歲就駕崩了。在這之後,孝莊皇太后又親自挑選出了自己最看好的孫子,愛新覺羅·玄燁,做了順治的接班人,這便是千古一帝康熙。

康熙皇帝對自己的這位老祖母非常的感激,這不僅僅是因為康熙是由她一手扶上皇位的,還因為在康熙執政的早期很長一段時間,孝莊皇太后同樣起著巨大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就是康熙的頂樑柱。

平三蕃,這是康熙遇到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這場由吳三桂發起的巨大的叛亂,影響最大的時候幾乎蔓延了大半個中國。而之所以最後能被平定,和孝莊皇太后指揮若定,同樣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

凡此種種,我們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孝莊皇太后是清朝最偉大的一位太后。





馬敏傑談文史


清朝在位最長的是慈禧皇太后,原名葉赫那拉婉貞,十七歲選秀入宮。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咸豐好色,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個美人,婉貞二十一歲生下一子即後來的同治皇帝,二十六歲那年丈夫咸豐皇帝因縱慾過度駕崩於熱河避暑山莊,兒子同治皇帝即位。孤兒寡母受人輕視,聯合小叔子鬼子六奕親王發動政變,剷除了咸豐留下的顧命八大臣,開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後又除掉了慈安皇太后,罷免奕親王獨攬朝政。四十歲喪子,兒子同治皇帝遺傳他爸爸好色的基因,而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宮女三千佳麗已不能滿足他了,為追求刺激,最愛逛窯子,後染上梅毒不治身亡,享年十九歲。至親的人都離她而去,唯一的追求也只有權利了,從二十六歲喪夫開始掌權至七十三歲壽終,長達四十七年間從未停止對權利爭奪的鬥爭,時刻牢牢的把權利握在手中。歷代多少帝王大權旁落,而婉貞一弱女子,能做到這般,也是千年才出這一女。


靴子哨


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是慈禧太后。葉赫那拉鈕鈷祿氏。咸豐帝死了後,同治帝上位,慈禧聯合恭親王弈昕,打倒了以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開始了統治中國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垂簾聽政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