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1:不省心的熊孩子

說到大唐,免不了就要提到玄武門。唐代政變中先後有三次“玄武門之變" ,最著名的一次是秦王李世民發動的。這次政變也是一樁皇室兄弟間自相殘殺的血案。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1:不省心的熊孩子

唐初的玄武門是長安太極宮城的北門,是保衛皇宮的禁衛軍駐紮重地,也是出入內宮的必經之地。而太極宮是唐初的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主要在這裡活動。

太極宮的北門是玄武門,而南門是正門,又叫承天門。它正對長安城的中軸線天街和朱雀大街。門外與皇城之間,是一個寬達四百四十米的廣場。唐王朝的許多重大朝外活動都在此舉行,譬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會,以及閱兵和受俘等時,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門,文武百官群集廣場,場面非常雄偉壯觀。

所以玄武門是一個戰略要地,一旦發動政變,誰佔領這個宮門,誰就在軍事上處於優勢地位。

每一樁血案,每一次宮廷政變都有一個或多個誘因。那麼玄武門血案的誘因是什麼?是什麼導致了皇族兄弟間的殘殺?這得從皇子們的爹孃說起。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1:不省心的熊孩子

先說李淵,他出身貴族,是隋文帝楊堅的外甥,楊堅是他的姨夫。隋煬帝即位後,十分器重李淵。李淵也不含糊,做過刺史,在隋煬帝即位之初做了滎陽、樓煩兩個郡的太守,這兩個地方,一個在今天的河南滎陽,一個在今天的山西靜樂縣,後來,李淵還擔任過殿內少監、衛尉少卿。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隋煬帝征伐高麗時,李淵在懷遠鎮督運糧草。這個時期,李淵奉命鎮守弘化郡,就是今天的甘肅慶陽縣。在這個地方,李淵廣交天下豪傑,引起隋煬帝的猜疑。於是,公元615 年,李淵被調任山西、河東,到達龍門時,遇上了毋端兒農民起義,李淵領兵擊敗了起義軍,收編萬餘人,實力大增。第二年,他升為右驍衛將軍,任太原道安撫大使,從此落腳太原,經營後來的起家之地。

到了大業十四年(公元到618年〕五月,隋煬帝的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勒死了隋煬帝。然後立當時的秦王楊浩為帝,自己做大丞相。隨後領兵十萬北上,但被李密打敗,宇文化及敗走魏縣(今河北大名東),毒死楊浩,自己稱帝,建立鄭國,第二年,過了一把皇帝癮的宇文化及在聊城被竇建德殺死。

隋煬帝一死,李淵在618年(武德元年)逼隋恭帝楊侑禪位,稱帝建立唐朝,改年號為武德,定都長安。

在建立唐朝一統汀山的險惡鬥爭中,李淵的子女一直跟隨他一同戰鬥。李淵和皇后竇氏共生了四子一女。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女兒是平陽公主。四個兒子當中,三子李元霸不幸早早地天折了。

大唐王朝,宮廷第一血案1:不省心的熊孩子

李淵的夫人皇后竇氏也出身名門。竇氏的父親竇毅在北周是上柱國,上柱國相當於大將軍,是軍事武裝的高級統帥。而竇氏的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 長公主,所以竇氏也是武帝的外甥女。

這個竇氏不得了,在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時,竇氏曾恨恨地說: “我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為舅舅家掃除禍患。"嚇得父親趕緊捂住她的嘴:“別胡說!這是滅門之罪!”

後來,竇氏大了要出嫁,知女莫若父,竇毅很清楚自個這千金不是個等閒之輩。什麼樣兒的男人才配得上她呢?琢磨來琢磨去,竇毅想了個轍一一一比武招親。

他讓人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參賽人員不少,李淵也在。前邊有幾十人都沒有射中,到李淵這,兩箭都射中了。竇毅很欣慰,便讓女兒嫁給了李淵。

這樁婚事蠻不錯,李淵和竇氏堪稱絕配。竇氏既聰明又有遠見。

有一回,隋煬帝看到李淵皺紋滿臉,便隨口開玩笑說李淵是“阿婆"。意思就是說李淵像個老太婆。李淵揣了一肚子悶氣回到家,把事跟竇氏一說,竇氏喜滋滋道:“這是吉兆啊,你繼承的是唐國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而且,這說明隋煬帝對李淵不存戒備,誰會擔心一個老太婆造反呢?竇氏這個文字遊戲讓李淵很開心。

還有一回,李淵得了不少駿馬,竇氏勸他將馬獻給隋煬帝,說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招人閒言誣陷。李淵有點丿摳,捨不得這些駿馬,後來果真被隋煬帝責問。

竇氏在45歲時去世,李淵琢磨亡妻的話,越琢磨越覺得有道理,於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送鷹犬,隋煬帝果然非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子們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當上將軍了。

想想看,這樣的父母,這樣的家庭,造就出來的孩子會是省油的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