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產母豬是非洲豬瘟最先感染的豬群,原因很多人還不知道

自2018年後半年爆發非洲豬瘟以來,無論是散養戶還是集約化的規模豬場,都感受到了非洲豬瘟的壓力。不管規模大小,一旦爆發非洲豬瘟,命運就是——清場。

經產母豬是非洲豬瘟最先感染的豬群,原因很多人還不知道

關於非洲豬瘟,目前養豬業同仁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

  • 發病階段:母豬和非洲最先發病
  • 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性傳播,以攜帶病原的物品、車輛、人員為主
  • 治療方面:任何藥物和經典豬瘟疫苗治療都無效,甚至出現肌肉注射後加快死亡的現象
  • 處理措施:無害化處理,周圍三公里內全部清場

經產母豬是非洲豬瘟最先感染的豬群,原因很多人還不知道

在如此多的非瘟病例中,有個現象值得關注——非洲豬瘟為什麼最先感染經產母豬?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獸醫,筆者我感覺有必要探討其中真相,讓養豬朋友們更好保護自己豬場免受其害。筆者查閱資料,和專家、多名養殖戶討論,最終總結以下幾點原因:

人員接觸

在所有豬群裡,母豬是和人員接觸頻率最高的,特別是中小規模的母豬場。規模豬場裡,後備母豬、配種期母豬、妊娠母豬、都是分舍管理的,其中配種期間的母豬,會和人員、物品接觸頻率最高,並且每次接觸時間長,因為要進行壓背、輸精等工作,接觸也會變得非常“親密”。在小規模場裡,很多場不同時期的母豬可能都在一個圈舍裡,,因為某一頭母豬需要某種操作,就會進來接觸一次,這樣接觸的機會就更大,感染的風險就更高。

飼養方式

母豬與其他豬的飼養方式差別較大,無論是仔豬還是肥豬,基本都是大圈飼養,而母豬無論是妊娠期、哺乳期,可以說只要是配重之後的“豬”生,都是在限位欄或者產床那一畝三分地兒渡過。這樣的設計有不可埋沒的好處,比如減少運動節約飼料、防止流產、壓死小豬等等。但是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母豬群大大較少了活動量,生命在於運動,缺少了運動的豬,當然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其實養豬發達的國家,如美國和丹麥等,一直在倡導動物福利,抵抗這種飼養方式。

耐藥性與免疫力

剛才我們說了母豬群缺少運動,免疫力其實是較低的。更重要的是,我國中小規模養豬場的母豬飼料,基本是自配料,加上很多小養殖戶沒有清除黴菌毒素的意識,給母豬的飼料裡,是長期含有低量的黴菌毒素的,而黴菌毒素對機體最大的損害是免疫系統和生殖系統。經產母豬少則長一兩年,多則長了五、六年,他們的免疫系統其實是很脆弱的。還有不可忽略的一方面,經產母豬往往生命週期較長,而母豬又經常用抗生素做保健、產後消炎、治病,我們知道,常用獸藥也就那麼幾種,久而久之,細菌的在母豬群裡的耐藥性已經遠遠高於其他豬群。

經產母豬是非洲豬瘟最先感染的豬群,原因很多人還不知道

總結

疫情傳播的條件有三個:病原-傳播途徑-易感動物,國家層面用捕殺、連片清場的方式正是在消滅病原,並且用生豬禁止跨省運輸的方式來宏觀地切斷傳播途徑。大的養殖場會有較高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識,那麼,作為小規模養殖場,我們能保護自家豬場的方法也有很多,有三條一定要切記:

  • 禁止收豬車輛和收豬人、推銷飼料獸藥的人進出自家場
  • 多消毒,在門口設置消毒池、人員消毒同道
  • 不用泔水以及動物源性飼料餵豬

筆者是執業獸醫師,希望本文能幫助到養豬的朋友,您的關注、轉發、評論、收藏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如果有養殖問題,歡迎留言或者私信,定全力幫您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