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家长一边为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又一边抱怨学校的课业繁重的现象?

观影观世界


家长对社会出路的看法影响到孩子教育

尽管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这个言论:这个社会不一定只有读书才能赚钱。但所有人都知道读书时赚钱的基础,没有知识赚钱是非常难。

很少有家长对孩子读书放任不管。因为成年人已经体会到社会的艰难,常说:钱难挣,屎难吃。尽管赚钱机会很多,但想稳定的多赚钱,还是要读书,教育才是改变人出路最重要的途径。这是大多数家长的人生总结,很自然会更加严格要求小孩读书,只要小孩愿意读,可以供到最高学历。

教育已经成为家庭的军备竞赛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多么的深入人心,从小抓起成为全民共识。城乡教育一片轰轰烈烈,都在抱怨作业比以前多,同时在不停报各种补习班。

以前是补课的是少数,现在是补的少的是少数。

补得少可能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了,这是很多家长的担忧。

焦虑在困扰着很多家长,补习,更多的补习,后面的赶,前面的保,害怕不进则退。

军备竞赛不会停止。

家长抱怨的不是作业多,而是自己参与的多

现在作业很多需要家长监督,辅导,君不见网上各种鸡飞狗跳的辅导现场。

学习已经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的事。父母自然要抱怨了。


大学专业深一度


矛盾的问题,矛盾的心理,人性和社会大环境矛盾的纠结。

1.攀比心理

家长方面:看到其它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同类型的兴趣爱好辅导班,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能没有呢?如果不报辅导班的话,以后落下怎么办呢?有句话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家孩子也得上。

学生方面:看到班级里面其它同学都上各种类型的兴趣爱好辅导班,我怎么能不上呢?如果不上的话,一是在班级里面没面子,容易被孤立。二是跟同学聊天时也没有共同话题。三是平时在学校规章制度严格,班级里面老师要求严格,家庭里面家长盯的严,只有辅导班里自由自在,大部分的辅导班里为了留住孩子,扩大宣传,管理相对而言比较松散,这样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相对快乐愉悦的玩乐场所,所以孩子们都愿意去。

2.社会环境

重视孩子,重视教育。以前,家庭里面孩子众多,父母无暇顾及,教育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学习大多在于孩子的自身兴趣,爱好,自身的学习能力。现在,伴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家庭里面独生子女,两个孩子的居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庭自然而然对子女的教育也重视起来。自然而然会关注孩子的成绩,成绩欠佳的孩子就需要想办法提高,各类辅导机构便是首选。

3.老师无法顾及,学校无法满足需求。

现在的许多家长都在拼命给孩子择校,择班,到不了心仪的班级,分不到理想中的班主任,许多的家长宁愿另选学校。于是,许多学校就出现了一个班主任,尤其是一些名师,一个人代3个班,管理300多学生。老师在教学上难免有顾不过来,辅导不过来的时候,许多孩子碰到不会的只能去求助辅导班。许多的公立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作息时间表,充裕的大量时间,家长又无法监管,于是去辅导班写作业也成了必要的补充。

4.教育谎言,升学压力,尤其是中高考。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可现在许多时候,又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家长没有对比性,认为孩子成绩欠佳,不是能力问题,在于老师,在于学校,所以会去求助辅导班。

其次,升学压力,使学校,老师,学生必须,也不得不去关注成绩,自然而然也有了大量的课后习题,毕竟熟能生巧,见多识广呀,依然而然也就有了孩子深更半夜自然在写作业,课后作业负担承重。碰到不会的问题也会求助辅导班。

十根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齐,何况学生。而老师又是为大部分学生服务的,所以就出现了,极个别好学生老师满足不了其需要,极个别的学困生老师也满足不了其需求,碰到问题也会求助辅导班。

5.各类辅导班,辅导机构。

各类辅导班,辅导机构为满足学校,家庭,学生等的各种需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他们鼓吹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等等,一对一的针对教学模式,适合孩子背诵的记忆方法,独特的思维能力培训等等,让在成绩上迷茫的家长,困惑的学生找到了救命稻草,不惜一切的报名参加。成绩提高了辅导班的功劳,成绩依然欠佳,责任在时间短,在学校,在老师,家长也顶多是换个辅导班,反正钱已经挣了,何乐而不为呀?

于是有了矛盾的家长,一方面抱怨学校的课业负担太重,学生压力重。另一方面又不遗余力的让孩子去辅导班。


阿吖凡子


我本人就是一个英语培训班的老师。

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的心理其实是一种对“教育”的误解。

一般的家长认为教育就是用钱堆出来的。

拿英语班为例,家长认为,有外教的一定比没有外教的要好。

他们坚信,给孩子报得班越多,孩子的眼界会更宽,见识会更广,以后会比没有报补习班的孩子更容易成材。

说白了,很多家长们根本不在意孩子的兴趣以及体力,把孩子的时间用课外班占满,其实,是一种走捷径的心理。

他们希望这些班对孩子的以后“有用”。

可到底,这些班是不是孩子感兴趣的?

到底,报班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什么?

而,家长们以为自己付出了大量的金钱,孩子就应当幸福且卓越。

所以,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预期的时候,抱怨就出现了:

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没有成效?

孩子明明很投入啊,家长接送甚至陪学了,怎么还是事倍功半?

这中间很简单,孩子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学呢?

如果,没有主动性的支持,任何学习在孩子心里都是负担,他们不能拒绝,却可能会因此厌学。

甚至孩子们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与其说孩子被家长爱,比如说,这是一种喧哗的悲哀。

希望家长们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身心健康,这样的班才更有价值。


用户Anita


前些天我发表过一篇关于课外辅导班的文章。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听起来是好事,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但是,我们仔细想一下,一日三餐是一个人正常的饮食习惯,但是如果安排你一天改成八顿饭,就会觉得如何呢?可能刚开始会觉得新鲜、会就得没什么,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逆反心理!同样的,每日早出晚归繁重的学习,已经让孩子压力很大了,课后、周末、假期,又会去听从家长的安排参加各种学习班、辅导课,久而久之会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会对学习开始排斥。不用说辅导班的结果如何,对原有的校内学习也会产生抵触,成绩可想而知!

很多学习好的孩子、名列前茅的学生,几乎不回去参加课外辅导班。孩子的学习,把上课讲的听懂学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请教老师足以让自己的成绩变得优秀,不需要去参加课外辅导。孩子的压力、负担自然就变轻了!


智慧微课堂


其实,针对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去判断,应该好好分析一个家长们的心态。

目前,有两类家长这种现象特别严重:

第一类家长,就如像我们这样的70后,计划生育管理非常严格,从结婚开始就明确知道这辈子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很多家长就把自己不能完成的人生重担,押宝在孩子身上,在跟别家孩子比的时候,总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比别家的孩子差,为了好面子,所以努力为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而且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但当他们每天被迫陪孩子做课业到深夜的时候,又报怨学校的课业繁重。其实,这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缺少方法,焦虑和矛盾的心态在作怪。

第二类家长,就是80后,国家允许生二胎,第一胎没培养好,第二胎条件也不错了,就想把第一胎的失误弥补回来,所以才疯狂地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但当他们看到孩子的身体变差的时候,特别是一看到比如上海17岁孩子从桥上跳下去的时候,他们又担心对他们施加压力过大,让孩子受不了,最后可能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培养结果,所以才有报怨学校课业太重的想法。可叹的是,这种想法的持续时间并不长,一遇到孩子的成绩的时候,又会不顾一切。

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根深缔固,不是一篇文章或者专家的一场演讲,可以让他们改变过来的。

但他们的人生,在关键时候会教训他们的。

只有遇到人生的转折点,也许他们会明白,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最应该学习的其实是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凉山微圈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问题的主体是家长,一边抱怨一边加码,的确矛盾,为什么?\r

  一、课业繁重,是指作业吧?\r

  走近家长,听听他们如何抱怨,才有发言权。\r

  归纳一下,其抱怨有这样几类:\r

  1.“每天写作业都到晚上十点以后”,心疼孩子,未必是作业真多。\r

  2.“假期没时间去玩,只写作业了”,假期作业多。\r

  3.“抄写十遍!什么鬼作业!”,无意义作业。\r

  由此可知,导致家长抱怨的原因大约是以下两种情况:\r

  1.孩子习惯不好,写作业拖拉,抑或不会写,要写到很晚,貌似作业太多。\r

  2.教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是想用作业占领孩子的空闲,提防孩子贪玩不学习。\r

  对策:\r

  1.家长需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培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迅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r

  2.教师提高教育素养,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或不把学习任务推到课后。\r

  二、补习班的问题\r

  这是教育大形势所迫,家长望子成龙、相互攀比所致。\r

  具体的本人在前面的问答中有阐释,这里不赘述。\r

  祝福您的孩子学习进步!


青青子衿72150097


问题的根本不在这个表面现象上。


一边抱怨又一边“沦为应试教育的帮凶”,这个观点,我个人是非常——不赞同的。


家长抱怨的是目前教育“使命感”、“责任心”、“因材施教效果的落地性”以及基于自身工作繁忙,无心无力全程督促娃的学习的那种内疚、焦躁、烦闷和无奈的情绪外化反应。



其实,家长并不需要这样子。


对于教育大环境而言,还是要去相信,老师们的责任心, 只是要去理解一个教育现象,应试教育讲究的是一个公平、公正,它要保证的是每个适龄学生都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


老师的压力也很大,一个人管五六十个学生,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有时候会出现疏忽,这也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要多主动的去跟老师保持必要的联系,向老师反应一些我们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现象,跟老师主动达成沟通,共同想办法来逐一的解决。


补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常态学习方式。没必要在这个问题去纠结。更加没有必要去声讨应试教育的丑陋的一面。人才选拔本身就惨烈。


是我们需要去适应,因为改变,很长一段时间内,来自于质的变化,其作用力“微乎其微”。


秦军谈教育


心态的问题!就像上高价学校一样,争着去,好多还是通过关系上,无论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豪不关心 ,只有把钱砸出去了,感觉父母尽心了,别人问起来也有面子!有些家长关于补课更是心里变态,别人家的孩子补课,自己心里不舒服,说三道四,生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超过自己家的孩子,最终责怪补课老师,打击一个群体。市场经济,政府只能出于义务教育阶段,对公办学校老师补课进行规范 ,对其他有职业资格的教师、合法培训学校机构毫无办法,人家就是商业行为,就是靠教育培训收费生存的!


亮劍26


谁说一边倒的。


锋点1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因为家长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给他养成好习惯,而全都把时间花在了跟风上面。看别家给孩子报了热门的兴趣班,想着自己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所以赶紧也跟着报个。结果呢,没学习几期,孩子没兴趣了,家长的新鲜劲也过了,怎么办呢?接着报呗😄所以忽略了最重要的好习惯培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