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經的歲月~

「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是我國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時期,稱為過渡時期。當時,我國國民經濟由五種成分組成,即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全民所有制)、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社經濟(集體所有制)、私人資本主義經濟、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當時,我國的國民經濟很落後,要改變這種狀況,建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個體經濟只能走合作化的道路。土改結束後,我國經濟工作的中心就是在農村組建供銷社、互助組、初級社,在城市組建消費合作社。

「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株洲市人民政府設有合作科,專門負責合作社建設工作。1951年10月,在大勝嶺成立株洲市合作總社(合作總社與合作科為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副市長李章兼主任,合作科科長向作存任副主任。合作總社的職能在行政上管理組建城裡的職工消費社和農村的供銷社,業務上指導各基層社,協助他們制訂採購計劃,組織貨源以保證各基層社的商品供應。

「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上世紀80年代的供銷社

當時的株洲,國營商業非常薄弱,僅只有一個百貨公司和一個貿易公司。沒有其他專業商店,糧食、食鹽、百貨、布匹、日雜、肉食、水產、水果等都得合作社經營。而合作總社先設立的一個門市部,滿足不了城鄉人們消費的需要。因此,合作總社從1951年秋至1954年,先後在建寧街、堤升街、結谷街等處新開設門市部。這些合作消費社門市部與國營商業一道,繁榮了市場,保障了城鄉人民的供給,促進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對基層社的組建工作是從1952年開始的。株洲的鐵路、水路貨運一直很發達,因此,株洲的搬運工是一支龐大的隊伍,人數眾多,我們重點幫助搬運工人消費社的建設。先是改建了位於南湖街口的搬運工人消費社,為社擴充了股金,增加了人員,擴大了業務。還為其牽線與331廠職工消費社建立了業務關係。

接著著手在郊區建立區供銷社。在白石港建立了北區合作社;在石子頭鄉建立了郊北區石子頭鄉分社;在五里墩建立郊東區供銷合作社。建立這些區合作社是結合當時農村工作中心而開展的。先是宣傳發動,大講走合作化道路的好處,然後組織農民集資入股,每股一元。入了股的社員憑社員證優先供應商品貨物。農村供銷合作社是當時農村主要經濟實體,供銷社的幹部和營業員都是由區鄉選派的。

「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除了消費合作社,在市區,還根據人民生活及經濟建設的需要以及手工業者的要求先後組建了幾個生產合作社。在港口街,聚集了不少篾匠在做竹排用竹纜。合作科出面將他們組織的起來,成立竹器生產合作社,主要生產竹排用竹纜和一些城鄉人民日常需要的竹器製品;市區內還有許多零散的泥木工,給人家修補房屋。合作科出面將他們組織起來,成立建築合作社,這樣便能承包到一些工廠的擴建工程和房屋維修等一些小工程;合作科還將一些有縫紉手藝的人組織起來,在結谷街組建了縫紉合作社,主要承接來料加工,其中不乏單位業務;在田心火車站附近有一座石頭山,許多石匠在這裡開採砂石。當時株洲正在大搞工業建設,需要大量砂石,可是這些個體石匠開不出發票,做不成業務。合作科幫助建立了田心砂石生產合作社,有了公章,就能開發票,便能將砂石銷往國營單位了。

組建以上生產合作社,也不需要多少資金。主要是將這些個體手工業者組織起來,開展思想教育,學習合作社的規章制度,幫助他們認識到走合作化道路的重要性以及能從中受益,提高手工業者的思想覺悟。既幫助了個體手工業者,也促進了株洲市各項建設的發展。

特約撰稿人丨牛八

「文史」株洲合作社的故事,看完是否想起了曾经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