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科学:感官愉悦密码 揭秘大脑黑匣子里运转的真相

脑神经科学:感官愉悦密码 揭秘大脑黑匣子里运转的真相

1、关于“短暂”的各种解释

经历了失恋痛苦的人,大部分都能走出来,重新面对人生。

当然经历了升职加薪赢取白富美的巅峰人生,最终也会归于平淡。

国外曾经做过这么一个研究,他们选取了几名因为车祸失去双腿的人,和几个中了六合彩的人,跟踪调查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变化。

结果发现,不管是那些失去双腿的人的痛苦感,还是那些中了六合彩的幸运人士的幸福感,在六个月以后都归于了当地的平均水平。

我们人类的大脑中好像有一根橡皮筋,只要不崩坏,总归会回归到原处。

不管是痛苦、幸福这种人生的大命题,还是生活中手指受伤后的疼痛感,享受美食获得的快感,还是对于一个人或者事的喜欢,最后都会均值回归。

这些现象,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解释。

经济学家把这个叫做边际效用递减,心理学家把它叫做“适应”,佛家把它解释为“无”,快乐是虚无的,因为终究会消失,痛苦也是虚无的,因为同样也会像幻觉一样消失

罗伯特·赖特的《为什么说佛学是真的》那本书里,从进化学给了我们一个特别残酷的解释,人类的目的就是繁衍和生存,为了繁衍就得让你多去交配,所以给予你快感奖励

但是快感奖励不能长久,否则你沉浸于一次快感里一辈子怎么办?所以快感必须是短暂的。

但是人类意识到快感是短暂的,又觉得没意义不去繁衍怎么办?于是进化又残忍了进化出了一个让我们自动忽略“快感是短暂”的这个机制的机制。

快乐如此,痛苦也是如此,所以佛家说生活本来就没什么意义。

脑神经科学:感官愉悦密码 揭秘大脑黑匣子里运转的真相

2、脑科学:黑匣子里的真相

当然,如果单纯从经济学、心理学、进化学去理解,懂是能懂,但是总会缺少点什么。

它们都是把人当做一个黑匣子,从外面推测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而总结出一些宏观的规律,这些规律总是局部的,不完善的。

这时候,认识自我最终极的方式之一:脑神经科学来了。

不像黑匣子在外面通过输入输出来总结规律,脑神经科学是直接给人家解剖了,直接观察人类的快乐和痛苦是怎么运作的,又是怎么归于平淡的。

对于脑神经科学家来说,大脑和计算机一样(计算机其实就是仿造大脑的运行机制而发明出来的,从冯诺依曼到现在,这个底层逻辑方法论从未变过。)做的就三件事:接受信息、分析信息、采取行动。

限制快乐和痛苦的,居然是发生在接受信息的这一步。

所谓接受信息,就是要把外界的诸如声音、光、电、触觉这些物理信号变成大脑能理解的讯号。这件事情是有一种转导蛋白质负责的,它接受到信号以后,形成一个离子通道,带电离子的运动形成信号,传给大脑。

关键就在于,离子通过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并不是由强度大小决定的,而是由强度的“变化”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哪怕外界刺激再强大,只要它一直存在,离子通道也会关闭,只有刺激强度发生变化,通道才会重新被刺激打开。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上面例子里,痛苦和快乐的事情,只要一直存在,那么大脑对于这些刺激的反应通过就会慢慢关闭,大脑就感受不到这些信息了。

你失去的双腿,一开始非常痛苦,慢慢的大脑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了,没有双腿这个信号已经无法对大脑产生刺激了,所以没感觉了。

同样的生活中,有时候你家里刚刚吃了辣条,家里一股辣条味,你自己是没什么感觉的,但是当你朋友来你家的时候,就会一脸嫌弃“怎么这么浓一股辣条味?”

因为对你来说,嗅觉这个辣条刺激,长时间后大脑信号通过关闭,收不到了,但是你朋友刚接受,必然刺激强烈。

不仅仅嗅觉,还有触觉,比如游泳的时候,刚下水满冷的,过一会你就适应了。还有听觉:家里冰箱嗡嗡嗡的声音,过一会你就习惯了。

视觉也一样,你在太阳光下呆一会,突然进入暗的地方会一片黑暗,过一会才会慢慢适应过来。

这就是经济学家的边际效益递减,心理学家的适应的脑科学的底层逻辑。

脑神经科学:感官愉悦密码 揭秘大脑黑匣子里运转的真相

3、知道真相后我们能怎么办?

那么,知道了这些底层逻辑,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首先,肯定是对于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有了更加客观的理解,对于同理心的发展当然更进了一步。

另一个方面,还是回到我们人生的两个终极命题来:快乐和痛苦。

对于痛苦,我们会更加坦然的去接纳,因为你知道只要你大脑里瞬间的刺激不是很猛(一下子外界信号太猛容易让大脑宕机,很多神经疾病,甚至很多心里障碍都和太过强烈的刺激有关。)痛苦都会过去,只要你交给时间。

对于快乐,我们就可以去利用这个大脑的底层机制了。

既然离子通道只有在变化的时候开启,那么我们就去调整快乐的信号,让离子通道更多的开启呀。

这样我们不就可以让自己更加快乐,更加幸福了嘛?

所以由此特质,我们可以理出两种感受快乐的方法:

一、追求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我们快乐。

二、追求间隔性,间隔一段时间,哪怕以前经历过的刺激,我们还是会感到快乐

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和我们之前经常讨论的游戏思维,是不是特别像?很多游戏设计师就是通过不管给予我们大脑新鲜的刺激,从而让离子通道不断打开,从而信号进入——多巴胺分泌——快乐循环开始。

你不断的刷朋友圈也是,不断的刷微博也是,不管的换另一半也是,换工作也是,刷抖音也是。你会发现工业化时代,新鲜刺激的密度已经如此之高了。

高到人们已经开始讨论,这种快乐是否已经开始反过来奴役我们。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是否第二种:间隔的快乐,会更加的值得珍惜,更加的有意义

毕竟,古时候我们就有克制的享受是一种自由的快乐,就有小别胜新婚等等各种快乐的表达方式。

再好吃的东西,一次吃太多就毁掉这个好吃了,好玩的游戏你一下子玩到腻,你也毁掉了它应有的快乐。

这时候反而适可而止,变成了长期享受的前提,毕竟很多新鲜感都是我们被吸引的,而间隔和克制带来的,是你主动出击的控制感。

当然,第一种方法也有高级版本,那就是追求比较“深”的东西,在同一个方向上不断去探索,去发现新的东西,这也是一种“主动”。

比如很多人会定一个远大的目标,然后没进一步就会有新一步的刺激和快乐,最后越走越远。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拥有使命感的人,对于越工作越快乐的迷恋,就不是不能理解了。

所以,快乐就是浅的东西间隔用,深的东西自带新鲜感

脑神经科学:感官愉悦密码 揭秘大脑黑匣子里运转的真相

(喜欢哲学、心理学、医学、美学、IT、职场、营销、旅游、文化的朋友,可关注 大漠还魂草 。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