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它能夠吸取失敗的教訓嗎?

幾天之前,就有傳言講:亞馬遜將在這個星期宣佈退出中國市場,只保留Kindle和跨境貿易兩塊業務。

4月18日上午,亞馬遜中國區召集各部門員工開會,並正式宣佈了公司將進行業務調整和裁員的消息。

當天中午,亞馬遜官方又發佈公告,一方面否認亞馬遜退出中國,表示將繼續投入對海外購、全球開店、Kindle和雲業務等重點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亚马逊电商业务退出中国,它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吗?

儘管並非所有業務退出中國,但曾經的“主營業務”電商正式退出,說“亞馬遜退出中國”,也並不誇張。

想想自己在他家這些年一直買書,而且電子書的售後也始終態度不錯。聽到這消息自然惋惜,可是細究原因,好似還是貝老闆曾經親口說過的那句話——

2007年9月,貝索斯來到中國,在談到易趣、ebay、雅虎等美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為何表現乏力時曾說:“那是因為美國公司來到中國後,不是讓中國的顧客滿意,而是讓他們的美國老闆滿意,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做讓中國顧客滿意,而不是讓美國老闆滿意的電商平臺——儘管貝索斯早就有如此認知,但在實踐中,亞馬遜卻並沒有做到讓中國顧客滿意。

遙想2004年,亞馬遜以7500萬美元收購了雷軍的卓越網,成為亞馬遜的第七大本地化網站,僅次於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

當時,中國電商市場剛剛興起,淘寶、京東等都未成氣候,它的唯一對手是同樣以圖書起家的當當網。此後2007年,卓越網與亞馬遜完成系統對接,更名為“卓越亞馬遜”。2011年,卓越亞馬遜升級為“亞馬遜中國”。

收購卓越網後的三年裡,亞馬遜對卓越網進行了全面而徹底的改版,版面風格和業務邏輯完全效仿亞馬遜在全球的統一模式,促銷也十幾年如一日的延續了“美國式”的優惠券、優惠碼方式。促銷方式比之熱鬧紅火的淘寶、京東,和傻瓜式的滿減折扣,亞馬遜異常美國化的模式並不吃香。

“亞馬遜在中國比較難,相較於天貓和京東,其促銷少,不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和服務優勢,在中國本地業務比較難做。”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曾表示。

更為業內所關注的是硅谷公司在華的通病——缺乏獨立決策權

2011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公開表示,“如果中國區負責人都不能決定一件事,談什麼執行,你可以問問漢華,他可以說他想做的一切事情都能成功嗎?我可以做到。”

劉強東口中的“漢華”正是時任亞馬遜CEO的王漢華,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以後亞馬遜中國在全球市場將扮演運營中心,而非決策中心。

不能獨立做決定,好比士兵打仗的時候,每打一槍都要向將軍彙報,又如何能打好仗?

經過近15年“發展”,亞馬遜中國的B2C市場份額從巔峰時期的20%萎縮到如今的不足1%。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京東和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去年佔據了中國市場81.9%的份額。另據Analysys易觀去年發佈的數據,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滑落至0.6%。

當然,亞馬遜海外購業務目前在中國市場還有一定的份量,據易觀發佈的《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4季度》顯示,2018年第4季度,中國跨境進口零售電商市場規模為1145.6億元,環比上漲36.0%。天貓國際以31.7%的份額排名第一,亞馬遜海外購以6.0%的份額排在第五。

雖然海外購業務6%的份額很低,但是勉強還可以一戰。而電商業務0.6%的份額,已經不值得繼續維繫,及時砍掉,聚焦海外購業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亚马逊电商业务退出中国,它能够吸取失败的教训吗?

相比之下,Kindle電紙書算是亞馬遜銷量最好現象級產品了,不過,近來一直在朋友圈甚至各個群裡,看到朋友們分享微信讀書、網易雲閱讀的各色裂變信息,不知道這樣的挑戰,Kindle能堅持多久。

監製:王俊稷

“第一財經廣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