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暗示真会产生疾病吗?

陈明辉


来自百科的解释: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而心理学认为暗示是最简单、也是典型的条件反射。其实我们的一生都伴随着暗示或“明示”,小的时候我们“自我意识”的认知还未健全,极为容易受到家庭甚至社会环境的暗示和影响。而长大当“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后,我们虽然有了自己的认知,但也更容易接受“自我暗示”。

例如刚读书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成绩单的含义是什么,可但因为不同成绩获得父母不同的“奖惩”之后,我们开始有了“成绩是衡量我们学习行为正确的标准”这么一个认知;而当成年后如果我们一直存在这么一个认知,当我们工作业绩表现不好的时候,就很容易在内心产生“之前工作表现都不好”的自我暗示。从而导致我们产生不同的行为导向。

回到暗示与疾病,其实现实的案例并不罕见,尤其是对那些老人和病重的人。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例子:我爸一个朋友原本非常健康也很强壮,体重也大约有170多斤,可当他被查出癌症的时候,虽然只是癌症初期,但他在却两三个月后整个人都都郁郁寡欢,甚至体重都下降到了100斤不到!其实虽然有治疗和亲戚朋友的探望,但他几乎拒绝沟通,不断的内在对话与自我暗示让他整个人都失去了活力:拒绝交谈、食欲不振甚至无法好好休息。

这只是我身边一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相信你回想一下,身边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类似的情景。保证良好的身心状态,不仅是吃好睡好那么简单,更是主动或被动去接受那些积极的暗示——无论是看书,结交正能量满满的朋友,这样都会让我们不会因为自我暗示导致恶性的循环。而那些因为良好心态对抗病魔的案例也不少见,更见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YO趣百科






心理学高大夫


会的,不断的心理暗示会调动体内的激素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机体的病变。很多心理疾病患者,身体都会出现病变


明德心理


会的,而且很严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