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畫卷漸展開——河津市積極探索“生態立市”之路

河津,居汾河與黃河交匯的喇叭口地帶,在這裡誕生了“鯉魚跳龍門”的美麗傳說。

河津,礦產資源豐富,自然稟賦良好。藉助於礦產資源的開發,曾躍居山西省縣域經濟第一強,更是連續數年進入全國百強縣。然而,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由於產業結構偏重、環境問題突出,河津疲態漸顯。

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如何做好生態與發展兩張答卷呢?痛,而後醒。去年,河津市全面吹響新時代“生態立市”的嘹亮號角,積極探索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做好產業文章,打造綠色引擎

非煤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服務業完成增加值79.3億元,同比增長7.7%,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3.4%;轉型項目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比重70.6%,新興產業投資佔轉型項目投資比重61.8%……

一系列數據是2018年河津市積極探索“生態立市”,追求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有效註腳。

“黑”+“白”是河津經濟的支柱產業。黑,是煤及煤化工產業;白,是鋁產業鏈。要推動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就是河津繞不開的“關口”。

實踐中,河津市一方面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紮實開展傳統產業戰略性環評,持續加大焦化、鋼鐵、電力等行業提標改造力度,騰退低效耗能項目,先後取締“散亂汙”企業285家,停產整頓648家;一方面,超前謀劃佈局,在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綠色產業發展上下大功夫,引導支持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

進退之間,鋁產業活力迸發。“退”是控制氧化鋁、電解鋁產量;“進”是延伸產業鏈。

鑫銀河鋁業有限公司位於河津市鋁工業園區,主要生產各系鋁合金棒、隔熱斷橋等民用鋁型材、工業導圓管、工業棒材等。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公司投資2億元,建成了微晶石地板牆板新型材料項目,市場潛力很大。“近年來,鋁製品需求量逐年增高,公司的方向就是把傳統鋁業脫胎換骨,邁向高端精細化加工。”公司負責人杜國平介紹。

作為河津市最大民營企業,陽光集團在謀求綠色發展的路上,同樣是雄心勃勃。

陽光集團炭黑單體生產能力躍升全國第一,萘系列產量名列全球第一,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集團安全環保負責人原廷建說,綠色發展可以“逼”出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集團投資9000萬餘元實施6套焦爐煙氣脫硝項目,處理後的煙氣氮氧化物濃度能穩定控制在150毫克/立方米以下。環境好了,員工幸福感提升,工作積極性也增強了!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老產業”轉型煥發“新活力”的同時,新動能經濟也蓬勃發展。

津華製藥、潞安風力發電、炬華鋁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城鄉電商平臺實現全覆蓋,投資9.8億元的薛仁貴故里景區、投資1億元的古耿國遺址建設全面啟動,編制5A級龍門景區規劃,與韓城攜手打造“一河兩岸、世界龍門”,文旅融合正逐漸成為經濟轉型的新動能……

運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鞠振說,河津的環保問題,歸根到底是產業問題。作為一個傳統資源型城市,必須用新發展理念領航開路,用高質量發展標定方向,主動轉型、全面轉型、深度轉型、創新轉型,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

做好山水文章,厚植生態底色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節後上班首日,河津市召開國土綠化再動員會,探索“政府主導、政企聯動、多元投資、專業管護、群眾受益”的綠化機制,全力打響全域綠化戰役。

4月2日,記者來到趙家莊鄉萬畝荒溝治理現場,遠遠望去,新平整出來的近萬畝梯田從半山腰綿延到山頂,從這座山樑連接到那座山樑,鋪滿了鄰近的幾個山頭,昔日平禿的山川溝峁平添了一份生機。

趙家莊鄉萬畝荒溝涉及伏伯、北辛興等6個村,全部承包到戶,多年來受地形地貌、土壤地質、水利條件等因素制約,大面積荒溝無人耕種、雜草叢生。在趙家莊鄉人大工作的衛棟說,今年鄉里採取了企業與合作社共同出資、共同收益的方式,探索發展康養產業之路。

市林業局副局長原效奇介紹,今年國土綠化戰役打響一個多月,全市投資2億元,完成造林綠化2.5萬畝,超過全年任務的25%。

山是生態之基,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坐擁“一山兩河三峪”的河津,卻由於多年經濟的粗放快速發展,面臨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尷尬。

厚植生態底色,出路在哪裡?河津市的策略是打好礦山生態修復戰、全域造林綠化戰、水系保護修復戰“三大戰役”,全力做好“山水”文章,讓綠水青山激活發展動能。

——打好礦山生態修復戰。加強對沿山石礦集中整治,強力推進荒山、荒溝、禿嶺、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

——打好全域造林綠化戰。實施城市綠化、村莊綠化、企業綠化、環城綠化生態建設工程,加快建設黃河、汾河兩道區域生態屏障,全年造林2萬畝以上。

——打好水系保護修復戰。投資3000萬元,實施焦化行業熄焦廢水處理工程,確保廢水達標排放;投資6000萬元,實施汙水處理廠提升改造及中水利用工程,確保入汾水質穩定達標;投資10億元,實施汾河水生態修復工程,全面改善城市南部生態環境。

打造潔淨鄉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不容忽視。2018年,河津被列為全省農村生活汙水綜合利用試點縣市。

來到侯家莊村生活汙水處理站時,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侯家莊村生活汙水處理站,是河津市正在建設的80座農村汙水處理站之一,投資749萬餘元,預計5月份投入運行。市環保局生態中心周茂林介紹,汙水處理站日處理汙水達800噸,將徹底解決村民生活汙水直排汾河問題,惠及周邊3個村6000餘口人。

“寄發展于山水之間,將是河津的不懈探索和執著追求。”市長何偉表示,生態保護與經濟建設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做法,無法走上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大道。

做好城鄉文章,拓展宜居空間

花紅柳綠,春光明媚。

河津市西南角是佔地224畝的蓮池公園。幽靜的湖水、拱形的小橋、秀美的亭臺樓閣……構成了一幅北國的江南水鄉美景圖。

在公園裡,記者看到不少市民或曬太陽或休閒健身;湖邊,有市民正在拍照,還有一些正練聲歌唱,洋溢著一派歡樂祥和。

與蓮池公園一樣,市中心的龍門廣場也頗受市民青睞。以前因綠化面積小,周邊房屋凌亂,曾一度有些落寞。去年以來,該市先後拆遷1.9萬餘平方米,高標準建設公共綠地、小遊園,讓市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打造美麗宜居家園,是綠色發展的題中之義。在做好城鄉文章,拓展宜居空間上,河津市既注重顏值,又提升氣質。

在城市,強化“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園”的理念,著力打造“文化古城、宜居老城、生態新城、創新智城”四座城,拓展藍綠空間,控制城市汙染,推進“五城同創”,把城市建設在公園中,把山水融入城市裡,努力呈現“山映古耿、水潤龍門”的美好畫卷。

在農村,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實施了汙水治理、街道硬化、亮化美化、環境淨化等工程,努力打造田園牧歌式的鄉村情境,最大限度地留住鄉情、鄉親和鄉愁。

“小廁所”體現“大民生”。如今,河津市推動農廁改造,農村環境也變得更亮麗、更潔淨。目前,全市已有1400戶完成雙甕漏斗式廁所改造。

伯王村位於小梁鄉西北,全村1500口人,年人均純收入1.5萬元,是運城市美麗鄉村和河津市美麗家居示範村。

4月3日,記者走進伯王村時,只見綠樹成蔭,院落整潔,街道旁,村規村約欄非常醒目。在村民郭美玲家院裡,記者看到廁所寬敞乾淨,牆上貼著瓷磚,地上安裝著白色便盆,沖水用的是自來水。她滿臉自豪地說:“以前夏天如廁,周圍全是蠅蚊,咬得渾身是包。如今潔淨廁所建起來,讓村民們‘方便’更方便。”

同行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張玉春介紹,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村裡先後投資800餘萬元,重點推進改路、改水、改廁和治汙的“三改一治”,目標是讓村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離開伯王村,記者來到了馬家莊村。因全村近70%的青壯年勞動力從事建築行業,被譽為“魯班之村”。

一進村,記者觸目所及,村容整潔,景色宜人,道路跟城裡的街道一樣乾淨。村委會主任馬永剛說:“村裡按照制定的垃圾清運、清掃保潔、綠化養護、衛生公約等8項制度,嚴格執行‘門前三包’和‘幹部包組、組長包巷、巷長包戶’工作機制。現在村民都變得自覺了,村裡也變得‘潔、齊、美’了!”

“建設天藍、地綠、山青、水秀的美麗家園,是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鞠振表示,對河津來說,需要攻堅克難的勇氣、善於佈局的智慧,更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

春天萌發生機,綠色承載希望。當下的河津正在沿著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征途,蹄疾行穩,闊步前進!(記者 趙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