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4月18日,位於重慶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涉外商務區的紫光集團重慶大樓正式投入使用。紫光華智數字工廠項目、紫光數字重慶等項目集中籤約,這意味著重慶直轄以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取得了多項新進展。

1

紫光重慶取得多項進展

據悉,目前紫光集團旗下的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紫光華智)、紫光南方雲技術有限公司、紫光數字重慶技術有限公司、紫光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4家子公司,及新華三集團重慶辦事處等近千名員工均已正式入駐該大樓。

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紫光華智數字工廠選址兩江新區,主要生產軟件定義攝像機、智能視頻分析服務器、海量圖片雲存儲、智能硬盤錄像機等產品,目標成為一座全面信息化的智能製造樣板工廠。紫光數字重慶技術有限公司,是兩江新區雲計算公司與紫光南方雲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將為重慶提供智慧城市、政務雲、工業雲、產業雲等解決方案及服務,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重慶樣板。

新華三集團還與重慶交通開發投資集團宣佈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將在智慧軌道、融合城軌雲、智慧安防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此外,新華三集團與中冶賽迪集團有限公司宣佈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將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信息安全、視頻安防等技術領域開展創新合作。

紫光集團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芯片設計企業,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希望率先衝入世界領先陣營的半導體公司,並且還是國內少數可以提供從產品到諮詢、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全產業鏈雲網服務企業;在企業級IT服務細分領域排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與英特爾、惠普、西部數據等全球IT巨頭形成戰略合作。

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2018年2月12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共同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協議約定,紫光投資建設智能安防+AI、數字電視與智能終端芯片設計、紫光雲南方總部、金融科技、工業4.0智能工廠和高端芯片製造基地等7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超600億元,投產後年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0億元。其中,紫光集團與重慶市政府、華芯投資將聯合發起設立註冊資本金1000億元的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

紫光集團將與重慶本地的產、學、研、用相結合,依據重慶市十三五科研規劃、課題研究方向和應用需求進行課題項目承接與智能安防領域的定向開發,助力重慶市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智慧警務、立體化綜治、平安工程、雪亮工程、智能交通、平安園區、平安校園等,推動重慶數字經濟發展。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曾分析指出,紫光重慶項目集製造與研發於一體,屬於技術、資金密集型的智能化工業項目,將與重慶推進中的億臺級全球智能終端基地相銜接,有利於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一個垂直整合的完整產業鏈和價值鏈,有利於吸引集成電路上下游企業佈局核心基礎零部件與關鍵基礎材料等重大項目,在重慶形成一個數千億級戰略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紫光集團7個項目中的5個項目已簽訂投資協議,包括“智能安防+AI”、紫光雲南方總部、金融科技、數字電視核心芯片全球總部及設計研發中心、移動智能終端芯片設計研發中心等,均在如期穩步推進中。

其中,“紫光智能安防+AI”項目,將作為相關智能安防+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全球研發中心和運營及結算總部,以全球市場為目標,開展新型公共安全融合解決方案、智能安防與視頻監控解決方案、雲計算與視頻共享平臺、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相關產業的研發和產業化,打造千億“智能安防+人工智能”生態圈,將重慶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共安全融合技術和智能安防的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

紫光雲南方總部將搭建面向南方各省市的混合雲平臺、混合IT解決方案,提供相關雲服務,重點發展城市雲、政務雲、園區雲、金融雲、教育雲、醫療雲、交通雲、公安雲、工業雲、水務雲、融媒雲、農業雲等,從而引導數字經濟資源要素在重慶積聚,對相關產業生態產生積極影響。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約100億元,並在3年內達到1000人規模。

未來,紫光集團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在大數據、雲計算、高端芯片製造等領域吸引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並大力建設服務技術研發人才的配套設施,推動重慶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重慶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2

紫光芯片項目寄予厚望

在紫光集團還沒有啟動2個項目高端芯片製造和工業4.0智能工廠中,最讓人翹首以待的莫過於高端芯片製造項目。根據此前規劃,結合紫光總體產業佈局,將重慶作為重要的芯片製造戰略性基地,重點圍繞NAND FLASH(閃存)、DRAM(內存)等存儲芯片、高端邏輯芯片和芯片封裝測試,進行項目落地,預計總投資超過500億元,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後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紫光高端芯片製造項目對於正打造中國集成電路創新基地的重慶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已進入“上規模、提速度”階段,隨著本地電子信息、汽車製造兩大支柱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將為集成電路產業帶來巨大市場需求和平臺。

“全市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初步建成較完整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市經信委電子處負責人介紹,重慶現有集成電路企業約20家,覆蓋了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製造、封裝等全產業鏈環節。

其中,芯片設計企業包括西南集成、中科芯億達、偉特森電子、銳迪科、原璟科技、雅特力科技、弗瑞思科、烈達半導體、物奇科技、渝芯微等企業,主要涉及功率、射頻、通信、驅動、物聯網、數據傳輸、微控制器等設計領域。

晶圓製造及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包括中國電科集團覆蓋模擬集成電路、電荷耦合元件的兩條6英寸芯片生產線,華潤微電子公司8英寸功率及模擬芯片生產線,以及萬國半導體公司12寸電源管理芯片生產線及封測線。

封裝測試及原材料供給方面,包括SK海力士公司在渝建設其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基地,平偉實業、嘉凌新科技等企業從事功率器件封裝測試;超硅公司生產大尺寸集成電路用硅片,奧特斯公司生產半導體封裝載板。

儘管如此,重慶集成電路基礎仍然很薄弱,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總體規模偏小、規上企業數量偏少、聚集效應不明顯、產業支撐不足、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為了改變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相對落後的現狀,能之更好地服務於大數據智能化戰略,去年,重慶以首屆智博會召開為契機,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接連出臺《重慶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簡稱政策)和《重慶市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實施方案(2018—2022年)》(簡稱方案)。

《政策》指出,在投資支持方面,重慶將設立總規模50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一期規模為200億元,同時還將對集成電路項目給予500萬的項目進行支持。根據規劃,到2022年,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千億元,其中設計產業達到200億元、製造產業達到400億元、封測產業達到300億元、專業設備達到100億元。

按照《方案》明確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重慶將力爭成為“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同時,在關鍵技術、前沿基礎研究、梯隊人才、制定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以及支撐智能化產業應用需求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2019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今年將培育壯大智能產業,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補鏈成群,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

紫光集團多個項目落地重慶!千億級生態圈呼之欲出

對於“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中的“芯”字部分,就是要完善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材料等上下游全鏈條,培育高端功率半導體芯片和存儲芯片等項目,抓好聯合微電子中心、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等項目。同時,重慶將組建半導體產業基金,建成集成電路設計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引進培育一批集成電路設計龍頭企業,力爭引進先進12英寸邏輯、存儲和化合物芯片等一批重大製造項目,推進華潤微電子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平偉實業6英寸碳化硅芯片、SK電子氣體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