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是個四面環土坡的小盆地,十幾年前下了一場特別賣力的雨。
堤壩被衝開,大片的水衝進了城市,車子、房子跟裙子都被掀了,老師還沒來得及佈置作業,學校就放假了。
滿城的水裡,是能看見一些魚的,有些下班沒事幹的人會穿著褲頭去水裡撿東西,我撿了五十塊錢,因為公安局離家太遠,就留著自己花了。
有人從水裡撈了魚,但沒有吃,據說這些魚是被淹死的。
我第一次聽說魚也能被淹死,原來課本上說的魚水情是騙人的,在此後很長時間,我路過河邊時,總要認真看一會有沒有魚又被淹死了。
現在我研究魚也有一段時間了,終於明白,魚真的是可以被淹死的。
退休的老人總喜歡養一些花鳥魚蟲,一邊打發時間,一邊陶冶情操。養魚的大缸裡,可以用一些荷葉點綴,魚兒隱藏在荷葉下游動,多少有些高遠幽深的意境。
每到夏天,魚總會浮出水面,嘗一口新鮮空氣,雖然風裡帶著熱氣,它們也喜歡吃,老人說水裡的氧少了,得露出頭喘口氣。說到這裡,他總要拿跟竹子,在水裡拍打幾下。那時候天還是藍的,汙染還沒從北京那邊刮過來,老人也還在能享受晚年的年紀。
天氣越來越暖和,南方開始刮颱風,據說有些魚就是在那時候死的。書上說,氣候突變導致氣壓變化,颱風會降低氣壓,水裡的氧含量減少,魚能呼吸到的氧少了。
如果缸裡沒有氧氣泵或者氧氣泵過於雞肋,魚得不到充足的氧,就會被淹死。沉在水裡的魚只要翻肚後短期呼吸不到新鮮的氧氣,就再也救不回來了。
等到自己開始養魚,生物老師教的知識才重新撿回來。雖然我知道魚靠鰓呼吸,靠魚鰾保持身體平衡,但直到它們患爛鰓而死時,我才深刻認識到,魚的呼吸系統到底是什麼原理。
在億萬年的繁衍生存中,魚始終活在水裡,它們把一生獻給江河湖泊,自然也一定要在水裡呼吸。魚的呼吸系統其實是比較簡單的,大部分魚喘氣靠鰓,也有靠皮膚輔助呼吸的。
魚鰓的主要組織構造是鰓耙、鰓弓、鰓絲。鰓弓起到支撐作用,鰓耙負責過濾,鰓絲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
水流從口裡流入,從鰓孔流出。流經鰓絲時,進行氣體交換,吸收水裡的氧。如果水裡的氧明顯減少,通過氣體交換到的氧就少,魚呼吸起來就越來越艱難。
這麼看來,水裡的氧少,魚呼吸困難;魚鰓出問題了,魚呼吸困難。或者魚忘了怎麼喘氣了,也可能會呼吸困難。魚在水裡淹死,也確實是有可能的。
一般魚友都會給魚配備過濾,只要有電,就有氧,在水族箱裡缺氧喪生的,只能說命不好。即使出現爛鰓病,也有專業的魚藥治療。倒是失鰾這種很難根除的麻煩,總讓人焦頭爛額。
魚鰾可以理解為魚的氣室,保護魚的器官不受過強的水壓壓迫,也能輔助呼吸。一旦魚鰾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失鰾。
而在海洋中,魚鰾遭到破壞,基本就註定了它的死期。假如這裡有一條深海魚,它受到天敵的攻擊,損傷到了魚鰾,魚鰾裡的氣不再像以前一樣充足,浮力也就小很多,身體下墜的力拖著他往下落。
而水越深,水壓越大,水壓迫身體的力越來越大,這時候魚鰾反而因為受損,不能正常保護身體器官,所以這些器官也相繼受到損傷,最後除了死,也沒有其他可能性了。
說到這裡,魚鰓跟魚鰾的重要性就很明顯了,雖然這些知識可能僅僅讓我們識破了這個冷笑話的真面目,但還真有科學家在研究人工魚鰓。
據說這種產品不但研究出來了,下水之後還真成功吸到氧氣了。按照這趨勢,人類擁抱海洋的日子還會遠嗎?
閱讀更多 農曆小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