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拔針是臨床護士再熟悉不過的操作了,就是這麼個每天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的操作,有時還是會出現患者及護士都不想看到的事。這不,前幾天護理群內某科護士提問,老人輸液針眼處淤血,怎麼辦(如圖)?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這種情況,臨床並不少見,群內老師有的說使用硫酸鎂溼敷,有的說使用喜遼妥塗敷,有的說使用土豆片…….


由於老年患者皮膚彈性差,針眼癒合能力也較差,靜脈穿刺後發生皮下淤血率較高,如不事前預防,事後及時干預,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適,還會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甚至會引來醫療糾紛,因此小事不能小看,必須認真對待,查明原因,做好處理。


淤血的原因有哪些?


為此在我們科室群裡圍繞這個問題開展了頭腦風暴:<strong><strong>


護士1:

<strong>我認為主要是患者長期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導致的患者機體的凝血機制及時間障礙導致的,不能怪我們護士拔針按壓的問題。


護士2:<strong>我認為還是按壓方式及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據我觀察,陪護者年輕、理解能力強、依從性好的淤血發生的情況就少,陪護是老年人、聽力障礙或者沒有陪護的患者,不能很好的按壓局部,即使再三叮囑還是會發生這種情況的。


護士3:<strong>為什麼患者不知曉按壓方式及方法呢?所以我覺得咱們也不能把問題都賴在患者一方,責任護士宣教是不是到位?


護士長:<strong>你們只說出了部分原因,難道與咱們護士穿刺前的評估及手法、拔針的手法、拔針後的示教等都沒有關係嗎?


文獻檢索淤血的原因:


1、進針方法:<strong><strong>針梗在皮下潛行較遠才進入血管,使之不但對皮膚、血管壁穿刺點的損傷外,對皮下組織的損傷多為隧道式。


2、臨床用藥:<strong><strong>老年腦血管病特別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多用活血類藥物、血管擴張劑、和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等,導致像護士1說的一樣,出現凝血時間延長。


3、 輸液過程中:<strong><strong>老年人因血管脆性大,輕微活動可導致頭皮針戳破血管壁引起皮下血腫、皮下淤血;小孩由於配合不好,容易出現非計劃拔管,導致套管這脫落或移位而出現淤血。


4、按壓方法:<strong><strong>只注意按壓皮膚針眼而忽略了血管針眼、棉籤按壓點移位、按壓範圍過小,患者輸液結束後急於上廁所,按壓時間不夠都可引起穿刺點出血和皮下出血,導致皮下淤血。


5、按壓時間:<strong><strong>按壓時間過短或靜脈輸液結束後針眼癒合不完全時,穿刺肢體過早用力,如用力握拳、撐壓、提重物等可使血管壁壓力增加,血液經損傷的血管溢出至皮下引起皮下淤血、青紫。


淤血的防範:


一、拔針方法<strong><strong>


1、不關閉輸液開關拔針法:撕除膠布,右手快速反折距頭皮針1 cm處軟管,快速拔出針頭。這種方法未關閉輸液管,其內壓力大於血管內壓力,避免回血的發生,從而避免皮下淤血的發生。


2、先拔針後按壓法:靜脈輸液完畢後,先拔針後按壓能減輕病人拔針時的痛苦和出血,減輕病人痛苦和皮下淤血。先拔針後按壓方式能減輕針頭對病人血管壁的損傷,減輕病人的疼痛反應。同時降低皮膚針眼出血和血管周圍淤血。


二、按壓手法<strong><strong>


患者按壓法:讓病人不輸液的手拇指放在針頭上方的輸液貼上,不用力。護士的左手拇指輕壓於病人的拇指上,右手拔針,拔出針的同時左手拇指加壓於病人拇指上。這種方法避免了按壓中間護患倒手引起的按壓錯位。


三、按壓面積<strong><strong>


1、三指按壓法:<strong> 三指按壓法即拔針時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並排橫向按壓。按壓時將針眼上、下1 -3 cm全部按壓住。按壓時間為3 -5 min。


2、小魚際肌直接按壓法:<strong>小魚際肌直接按壓法為拔針時護士抓住病人未穿刺側小魚際肌部位,平、輕放在蓋有膠貼的穿刺點上方,用小魚際肌直接按壓,小魚際肌相對於手指來說,按壓面積大、用力均勻,克服用手指按壓時指縫間隙無壓力的缺點,可以減少針眼出血後皮下淤血的發生。


四、按壓時間<strong><strong>


正常人出血時間為3 min,凝血時間為3 -5 min。凝血機制正常的患者,拔針後按壓5 min;老年人按壓時間延長至至少8分鐘;凝血功能障礙者按壓時間應延長到15 min。


五、做好宣教與示教<strong><strong>


就像案例中的護士長說的一樣,護士在輸液之前一定要充分評估患者,瞭解患者的用藥及病情,不可所有患者一概而論;輸液完畢做好按壓的示教。


淤血的處理:<strong><strong>


1、首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安撫患者的情緒,告知患者淤血在短時間內會吸收的,不會影響病情。


2、傳統處理方法:


土豆片貼敷:<strong><strong>將新鮮土豆切成1mm 左右厚度的薄片,敷於皮下淤血的皮膚表面。土豆中的龍葵素可緩解血管痙攣、減少滲出。


50%的硫酸鎂溼敷:<strong><strong>50%硫酸鎂浸溼雙層紗布,溼熱敷淤血局部,通過高滲溶液的特性在局部表皮下與皮下組織間產生滲透壓差,促使皮下組織的水分向表皮轉移並被紗布吸收而減輕皮下組織水腫淤血。


3、新型材料:


賽膚潤噴塗:

<strong>在淤血的部位,每次1~2噴,每日2次,均勻塗抹。賽膚潤一定要應用在完整的皮膚上,如有破損,要避開針眼。賽膚潤能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局部血運,並且在局部形成脂質保護膜,有營養皮膚的作用,另外還有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能加速軟組織中淤血的吸收,且有明顯的提升白細胞的作用,防止皮膚水分丟失。


水膠體敷料:<strong><strong>將患者皮下淤血處用鹽水擦洗乾淨,晾乾後,將透明貼平整緊密的貼於患處,3-7天或透明貼不能與皮膚緊密粘貼時更換透明貼。康惠爾水膠體敷料可加快血管再生,可使白細胞功能增強,有利於增加局部殺菌能力,促進水腫、淤血吸收。

輸液,手背淤血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