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據說話真的可靠嗎?

常洗手的人很乾淨嗎?未必。假如他終日跟髒物打交道,即使常洗手也是髒。常洗手的人很骯髒嗎?當然不是。假如他洗手是潔癖驅使,那麼他的手比一般人乾淨。

死亡率高的地方不適合居住嗎?未必。加州死亡率居全美之冠,是因為那裡氣候宜人,最適合養老。死亡率高的地方就適合居住嗎?當然不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礦區,死亡率很高,以今天的標準看,那不是人住的地方。

不花錢看病的人身體健康嗎?未必。很多窮鄉僻壤,幾乎沒有醫生和藥物,即使眼睛瞎了,牙齒蛀了,骨頭折了,也得不到醫治。花錢看病的人就體質孱弱嗎?未必,發達國家的醫療費用佔國民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那裡的人活得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長壽。

用數據說話真的可靠嗎?

洗手的頻率是數據,死亡率高低是數據,醫療費多少是數據,但知道這些數據,並不表示知道這些數據背後的情況。同一個數據,既可表明一種情況,也可表明與之相反的情況。如果只 知數據,不去了解情況,就會得出荒謬的臆測。

最近,某經濟學教授發表文章,討論“社會進步”與“交易費用”的關係。這位教授說,“減低交易費用會推動社會進步 這一觀點錯了,因為美國過去有一百年的經濟史統計表明,交易費用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5%增加到45%,所以社會進步總是伴隨著交易費用的增加,交易費用不是“壞東西”,而是交易的“促進力量。

按這位教授的邏輯,既然電話費、交通費、上網費佔日常開支的比例,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增大的,那就表明,信息交流的障礙、運輸和遷徙的困難,都不是“壞東西”,而是交易的“促進力量”了。言下之意是,若缺少了這些障礙和困難,即所謂的潤滑劑”和“棘輪機制”,社會都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進步了

如此怪誕的結論,是“只看數據,不看情況”造成的。須知道,在沒有電話的年代,異地通話的費用,不是零,而是無窮大!發明了電話,通信的費用是從無窮大急跌下來,而不是從零暴漲上去

信息交流的障礙,運輸遷徙的困難,從來不是什麼好東人頂好生來就是順風耳,頂好生來就是千里眼。那樣,電話費永遠是零,交通費永遠是零。皆大歡喜,沒有誰會感到社會缺少了什麼“潤滑劑”或“棘輪機制”

用數據說話真的可靠嗎?

美國的經濟史統計,其實不難理解。從數據上看,交易費用(包括部分通信費用,部分交通費用,和所有用於警察、律師經紀、銀行家、文員、經理等職業的開支)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上升了。但這只是數據,數據本身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它至少同時支持兩種對立的情況

種情況是,某些領域的交易費用從無窮大降低到有限大從而納入了國民收入的統計範圍—這種情況是好事,不管統計員如何點算,都有利於社會進步;另一種情況是,某些領域的效率下降了,人們得花更多的錢來辦同樣的事,從而使交易費用的統計數值上升了—這種情況是壞事,不管統計員如何點算,都會使經濟倒退

到底哪一種情況佔上風呢?要謙虛地承認,我們得首先確認美國那一百年的經濟是進步的”,然後才能據此推斷是第一種情況佔了上風,即“交易費用比重上升”主要是由前一種情況造成的。我們只有先了解情況,才能據此理解數據的含義;反過來我們則沒有本事單純從數據出發,去推知真實世界的情況

用數據說話真的可靠嗎?

想增強類似的推理能力,大家不妨找美國“教育考試機構(ETN)設計的GRE或GMAT作文題來練練手。在美國,不管你想讀哪一科的研究生,從數理化到文史哲,從工商管理到宗教神學,都得考個GRE或CMAT成績。做那些題目不算掉架子。練過的朋友可能比較容易明白:為什麼單純從“破案數字上升”來推斷“治安情況好轉”或“治安情況惡化”都是武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