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和蔚來相連自燃,對電動車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大眾購買電動車的意願會降低嗎?

指北車


引擎蓋維權影響大眾購買長城長安吉利了嗎?沒有的話特斯拉和蔚來自燃又能影響了誰?

特斯拉、蔚來兩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分別是美系和中系的標杆品牌,這個標杆指的僅僅是產品定位而不是技術水平,兩個品牌的共同點是資本炒作的產物,沒有經過消費者驗證品質先讓資本判斷價值,這樣的企業造車談何品質呢?真正的車企應該是用戶認證第一,其次才是資本市場的綜合用戶反饋對企業價值的判斷。

蔚來汽車成立與2014年,初期由李斌、劉強東、李想、騰訊、高瓴資本等互聯網企業家聯合創立,其中還有百度、聯想等結構的投資,對互聯網熟悉的用戶看到這些企業這些“名人”,換位思考的話可能會需要慎重一些。

一個沒有任何造車積累起步就造豪車的汽車品牌,一個由第三方代工才能量產汽車只會寫系統的車企,其品質如何也值得思考。動力電池使用寧德時代、PACK由蔚來完成,蓄電池組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缺少了時間的驗證,出現問題也不足為奇。

技術令人捉摸不透、質量不足夠穩定、價格比同級國產SUV虛高接近20萬,巨大的投入換來的是一堆泡沫,蔚來汽車是沒有未來的,這個品牌註定是曇花一現。


特斯拉汽車自燃不足為奇,新能源汽車領域自燃案例最多的就是這個品牌,特斯拉同樣沒有核心技術。

所謂先進的電控系統是特斯拉收購的硅谷小公司,號稱自動駕駛但目前L5級是現有科技水平任何一家車企都完成不了的任務,不論是IT領馭還是汽車領域的巨頭在驗證後紛紛否定;黑客大賽中以幾分鐘的時間實現了遠程控制特斯拉在行駛中作出各種詭異動作,該問題反饋給特斯拉獲得了高度重視,這些所謂的自動駕駛汽車會是一枚枚定時炸彈。

電機從採購臺灣富田到逆向研發似乎還沒有新機,電池用日本松下也是採購,一臺電動汽車的【三大件】沒有一項核心技術依靠自己製造,特斯拉不就是個組裝廠嘛。特斯拉頻頻自燃的主要原因為松下鎳鈷鋁電池,這種電池的鎳含量過高晶體結構不穩定,在較高溫度(200℃左右)會發生崩塌導致熱失控;電動汽車目前最安全能經過穿刺、碰撞和高溫試驗的只有鎳鈷錳酸鋰,汽車是鎳鈷錳電池,最差的當屬特斯拉使用的松下鎳鈷鋁,特斯拉為什麼要堅持使用這種電池呢?

原因在於特斯拉沒有主動權,第一步選擇了鎳鈷鋁再換更換供應商是需要過程的,在第一次提出更換電池的節點電池供應價格猛漲一倍,這對於特斯拉基本是致命的打擊;其次鎳鈷鋁的單體能量密度要比鎳鈷錳略高,成組能量密度與鎳鈷錳酸鋰相當,所以除了不安全以外也不是一無是處,至於出現問題以馬斯克的能力還是可以妥善解決的。


特斯拉是所謂的“新勢力”品牌之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美國車企,出現問題不足為奇;特斯拉和蔚來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電動高端汽車目前還沒有令人信服的品牌。不過這兩個高端品牌的形象如何崩塌,總也不會影響到從燃油車領域轉型到新能源汽車的傳統汽車,底蘊不在一個層級。


(上文由天和Auto撰寫,僅代表個人觀點;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



天和Auto


1,可能會促使廠家更小心一些,把安全保障做得更周全一些。

2,會有些負面影響,但問題可能不會太大。

前幾年在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之爭時,就提到過三元鋰電池的安全問題。也就是說,其間的風險始終存在,這是它與生俱來的隱患。不過,一個新生事物總得有個完善過程,不可能一揮而就。

至於未來發展,說不好。未來世界的新能源車,究竟是什麼樣,還是個問號。至少我本人不太相信眼下市場上這些電動車,就是未來世界的新能源車。

至於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是否會因此降低,我認為肯定會有些負面影響,但問題或許不會太嚴重。因為,現階段買電動車的人,一部分是出於行政限制,比如搖不上號,但又急於要輛車,只好買個電動的。對於這個人群來說,只要行政限制還存在,購買熱情就不會下降。

還有一部分,是出於對新技術、新事物的追求。在這個人群當中,經濟實力較強的,佔比恐怕會比較高。據我的有限瞭解,他們往往是出於好玩的心態。所以,過幾年再有更新穎的電車出現,他們沒準還會買。玩唄。


星爺說車


純電技術還不成熟,特別是電池技術(鋰電池,燃料電池等等,壽命,回收再利用等,安全性等),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先買個混動的


Headhunter丶Danny


我就是想買也買不起呀,這種車子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費的,老百姓消費的還是在10萬到20萬這個區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