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收缩型城市吗?

康康-201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东莞都不是收缩型的城市。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建郡。1985年9月撤县设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86个村委会,205个居委会。全市陆地面积2465平方公里。2006年东莞市常住人口674.8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总数为168.31万人,外来劳动者506.57万,香港、台湾以及国外的管理技术人员15万人。另有海外华侨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5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东莞属珠江、东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土地、森林资源。东莞濒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3摄氏度,年均降水量2042.6毫米。地势自东往西倾斜,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和冲积平原,依山傍海,海岸线115.98公里(含内航道);既宜于发展粮食生产,又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东莞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高产区盛产水稻、及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橙、柑、桔等岭南佳果,水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东莞经济以外向型为主,特别是工业,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


实际利用外资:东莞利用外资从“三来一补”起步,逐步发展合资、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者来自香港、台湾、日本、南韩、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芬兰、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全球100强企业有13家,500强企业有45家,境外上市公司有800多家。其中包括美国的杜邦、瑞士的雀巢、荷兰的菲利浦、德国的赫司特、法国的汤姆逊、韩国的三星、日本的日立、新日铁、索尼、住友金属、英国的太古集团、芬兰的诺基亚以及香港的伟易达等。到2005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不含对外借款)约210多亿美元。

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624亿元,工业总产值5512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842.21亿美元。制造业实力雄厚,产业体系齐全。 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形成以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全球500强企业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资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诺基亚、雀巢美极、三星、生益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镇域特色经济明显,产业集群化程度高。 全市拥有国家纺织业基地市、中国女装名镇(虎门)、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寮步、石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长安)、珠三角地区(东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龙、石碣、寮步、清溪、虎门、长安、黄江、塘厦、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东部工业园)、中国机械五金模具名镇(长安)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


小可的一天


题主说这话的根据应该是这两年东莞的工业萧条。准确来讲.东莞只会扩展速度减慢。东莞的优势是交通便利、产业集群、务工人员汇聚。这些优点凑在一起时必然导致各种租金上涨.其中一些工厂会搬到能降低生产成本的地方。撤走的工厂.腾出来的地如果没人来接手.租金自然会降下来.最后会达成新的平衡。


园艺小哥


产业升级了!很多大企业逐步机器取代人工!一些外资企业转战东南亚国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