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問與答(三)

【脱贫攻坚】脱贫攻坚问与答(三)

1、如何著力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政策傾斜力度?

答案:中央財政進一步增加對深度貧困地區專項扶貧資金、教育醫療保障等轉移支付,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車購稅收入補助地方資金、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增加安排深度貧困地區一般債券限額。規範扶貧領域融資,依法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扶貧投入。新增金融資金優先滿足深度貧困地區,新增金融服務優先佈局深度貧困地區,對深度貧困地區發放的精準扶貧貸款實行差異化貸款利率。保障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民生髮展等用地,對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指標不足部分由中央協同所在省份解決。深度貧困地區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可不受指標規模限制,建立深度貧困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使用機制。深度貧困地區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的,依法加快審批。在援藏援疆援青工作中,進一步加大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幹部選派傾斜支持力度。

2、如何深入推動易地扶貧搬遷?

答案:全面落實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要求和規範標準,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提高集中安置比例,穩妥推進分散安置並強化跟蹤監管,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守貧困戶住房建設面積和自籌資金底線,統籌各項扶貧和保障措施,確保完成剩餘390萬左右貧困人口搬遷建設任務,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按照以崗定搬、以業定遷原則,加強後續產業發展和轉移就業工作,確保貧困搬遷家庭至少1個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在自然條件和發展環境異常惡劣地區,結合行政村規劃佈局調整,鼓勵實施整村整組搬遷。今後3年集中力量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任務,確保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貧困人口應搬盡搬,逐步實施同步搬遷。對目前不具備搬遷安置條件的貧困人口,優先解決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今後可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壓茬推進,通過實施生態宜居搬遷和有助於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其他形式搬遷,繼續穩步推進。加強安置區社區管理和服務,切實做好搬遷群眾戶口遷移、上學就醫、社會保障、心理疏導等接續服務工作,引導搬遷群眾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儘快融入新環境新社區。強化易地扶貧搬遷督促檢查,確保高質量完成易地扶貧搬遷目標任務。

3、如何加強生態扶貧?

答案:創新生態扶貧機制,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實現生態改善和脫貧雙贏。推進生態保護扶貧行動,到2020年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中新增選聘生態護林員、草管員崗位40萬個。加大對貧困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建設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集體公益林託管,推廣“合作社+管護+貧困戶”模式,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管護。建設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隊),吸納貧困人口參與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防護林建設和儲備林營造。推進貧困地區低產低效林提質增效工程。加大貧困地區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支持力度,將新增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向貧困地區傾斜,在確保省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前提下,將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陡坡梯田、嚴重石漠化耕地、嚴重汙染耕地、移民搬遷撂荒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範圍,對符合退耕政策的貧困村、貧困戶實現全覆蓋。結合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對生態核心區內的居民實施生態搬遷,帶動貧困群眾脫貧。深化貧困地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貧困人口將林地經營權入股造林合作社,增加貧困人口資產性收入。完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讓保護生態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更多受益。鼓勵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購買貧困地區林業碳匯。

來源丨北疆理論風景線

大家都在看

內蒙古阿拉善盟沙產業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入列“國賽”

阿右旗集中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教育活動

【喜訊】阿右旗戲曲協會榮獲“全區優秀文化服務團隊”稱號【全國首部】《詩意曼德拉》巖畫詩集出版受關注【重磅】《中國推介》讓阿右旗走向世界,再火一把!【熱點關注】楊海做客《中國推介》,向世界推介阿拉善右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