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教导和引导?

墨霓倾城


作为一个在“妈妈——教师”角色间随时切换的人,我接到过很多家长咨询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综合来看青春期教育的“难题”大致集中在两方面:

1.“显性对抗型”亲子关系:这是家长反映最多的亲子关系类型。具体表现为:父母一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教,孩子就会“顶嘴”或者摔门而去。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幼年期亲子相处的疏离,很多小时候跟祖辈生活,上学以后回到父母身边的孩子,容易跟父母产生这种对抗。在这种关系中,父母会将孩子的一切问题归结为小时候祖辈过分溺爱、管教不足,对孩子的种种行为都看不惯,进而进行打压。殊不知,当年那个一直“仰视”大人的小家伙已经长高长壮了,以往父母由天然身体优势在孩子心目当中形成的“权威感”日渐消失,惯用的呵斥、打压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2.“隐性对抗型”亲子关系:这是很多女性家长、“温和型”家长反映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跟孩子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或者没有反应。这种局面多发生在亲子长期分离后又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在这种关系中,父母总觉得由于各种不得已的原因对孩子管得比较少,内心有愧疚,对孩子的生活照顾无微不至、物质要求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内心成长历程了解不足,对孩子的对抗行为显得手足无措。

上述两种亲子难题的共性是:“子不知父、父不知子”(当然放在妈妈和其他主要养育人的身上也适用)。孩子暴露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例如偷钱、逃学、早恋、沉迷游戏、乱交朋友,总之就是“家长你不让我干啥我就想干啥”。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有这样的共识:没有百分之百有效的育儿方式,只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如下两个理念一定要坚持:

1.不打“攻坚战”要打“持久战”:

亲子关系的疏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缓和亲子关系也不可能靠一顿饭、一个礼物、一次深谈实现。很多家长都跟我抱怨过:老师,我按您说的跟孩子谈了,根本没用!我再问他,您谈了几次,他说:就这一次就够了!气死我了!其实在跟家长的“对抗”中,孩子也在观察家长,你的心急、不耐烦,都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诚意。试问在这样的心理支持下,孩子怎么会主动接纳你的意见?

亲子相处的美好之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一杯早起放在床头的温水、孩子郁闷时一个关切而克制的眼神、孩子对什么事情表现出兴趣时你默默地理解和支持……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和改善关系的诚意。焦虑的家长们不妨将自己的期望周期延长一些,耐心一些,毕竟你和孩子这一生不是用来结怨的,什么时候向孩子展现你的真爱都为时不晚。

2.多示弱、少说教;多倾听,少贴标签: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得到认同感。很多家长跟我反映:我家孩子跟我啥都不说,跟“狐朋狗友”无话不谈。我的建议是:家长可以先从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苦恼作为开启亲子沟通的起点,有意无意间多问问孩子对家长的职场困难、电子产品使用有啥意见,让孩子多尝试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身份的转变。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提升在家长面前的自我认同感,有了这样的认同感,他就愿意和你沟通了。

当孩子跟你说起自己的苦恼时,不要急于找缺点、提方案。多站在孩子的视角“沉浸”到他的问题场景里,试着这样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局面是怎么造成的?你觉得这件不好的事情改怎么解决?我能为你做什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和孩子坚定地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打败。

上述观点,希望能解决一些青春期孩子家长的困惑。供参考!


我是一个师范大学的老师,我的很多学生也是老师;我是一个妈妈,倡导无论如何要自己带孩子的妈妈;我是一个公益纪录片导演,几年来接触到很多底层母亲,让我时时审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愿意和您分享我所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的真实案例和思考;也欢迎您关注我,在评论区多多留言,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好我们的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