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應不應該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教育科技領先者


這個問題非常好,“拿主意”本質上就是做選擇。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路上,必然會遇到孩子與家長意見相左的時刻,到底誰來做選擇、拿主意、說了算,是個考驗親子關係的重要問題。

仔細分析,我們還可以深入分解成三個問題:一是孩子面對抉擇,該如何做?二是家長在孩子抉擇時,如何幫助?三是選擇的後果,誰來承擔?

第一個問題,孩子面對有選擇的事情,為難是正常的情況。全面感受、衡量利弊、放眼未來,是孩子成長路上必經的考驗。只有在不斷的選擇中,修正自己的判斷和行為,才能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立思想的人。任何選擇,都意味著要放棄一些東西,難免會有遺憾,只是個人的喜好不同。

二是家長怎麼辦。做為家長,對孩子的人生道路,自然是希望一路坦途、一帆風順。在孩子遇事需要拿主意、做選擇方面,恨不能把自己人生經驗都拿來做出合理、最優的判斷。但孩子終究是和我們家長不同的個體,尊重是第一位的。人生路說到底是自己走的。家長應該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把選擇的前情、事實、後果都坦誠地交代清楚。也許是語重心長的交談,也許是讓孩子充分信任的其他成年人來勸慰,也許是陪孩子一起經歷一段選擇後的過程。畢竟人生經驗告訴我們,有時選擇大於努力。同時也要告訴孩子,與其糾結,不如在做出選擇後,不懈堅持去努力。澄清利弊和家長的願景,陪伴孩子感知過程,一起面對選擇之後的結果,就是家長能做的。孩子的事情,小到去幼兒園穿哪件衣服,大到上大學選哪個專業,決定權應該在孩子手裡。考驗父母的,是參謀作用發揮的是否充分、科學、到位。

第三個問題,結果如何承擔。教孩子做選擇,更要教會孩子去承擔結果。寧願做了後悔,也不要後悔沒去做。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做定選擇,要不停努力。自己的選擇,自己要負責。孩子和成人的區別就在於,不撞南牆不回頭。生活中的歷練,會讓孩子理解責任,理解世界會給的尊重;於艱難中,懂得承受,懂得堅定,慢慢地豐滿孩子羽翼。

做家長,最終結果都是手放開,漸行漸遠,學會體面退出。相信孩子是我們肩膀上成長起來的新人,一定能做出比我們更有創造性的選擇。


陪孩子一起愉快學習


對於您這個問題,我想我將會從該不該拿注意以及如何拿主意來談。


我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1. 愛拿主意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現。

當有一群還在在一起玩耍的時候,我們發現總有那麼一個孩子當“出頭鳥”,喜歡“指點江山”。

就像《爸爸去哪兒》的王詩齡,大家還有印象吧?這就是典型的孩子王,身邊永遠圍繞著一圈追隨者...如果孩子沒有一定組織能力和邏輯能力,他們是萬萬做不到“拿主意”的。

因此孩子有主見,愛拿主意是一件好事。


2. 沒有人喜歡被“管”,而被“管理”卻是可接受的

孩子想穿白衣服上學,你吼他“今天不能穿白色的衣服,換這件藍色的,快走要遲到了!”這時候,換來孩子一天的不開心甚至“記仇”。

但如果換種方法,“寶貝,今天外面下雨呢,穿白衣服的話可能會被濺到泥漬,它下一次就沒那麼白白了哦,下一次它就變成黑衣服啦,咱們今天穿藍色的好不好?”這時候孩子一看又白又漂亮的衣服,心中萬分不捨,趕緊換上藍色衣服。

所以,如果家長只因為自己是家長,就“專制獨裁”,孩子也會和你較勁,有商有量他們才聽得進去。


但是,孩子年紀尚幼,他們注意能拿準?那他們要怎麼來拿主意呢?

1. 立規矩,多維度制定規矩

孩子再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討好型人格,假如孩子和大人之間沒有立下規矩,那麼孩子會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怎麼對他們最有利,他們就怎麼做。因此和孩子立規矩、多維立規矩是讓孩子有底線有原則的基礎。也是一個孩子能自己那好注意的基礎。


2. 獎懲分明,避免一刀切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要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使其能夠在將來繼續保持;

孩子表現欠佳的時候,切勿一刀切,應該先了解原因,不宜全盤否定。

我們要始終記得制定獎懲,是為了強化好的、積極的行為和觀念,而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


更多孩子成長教育,可以關注頭條號:惠學雲課堂,每天為你分享中小學學習資料。


惠學雲課堂


要不要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那父母首先審核自己是哪一類家長!我們分成3種:

1 消極型:

任何事情不管不問,孩子做她們自己喜歡的事!沒有界限,沒有要求. 只要不麻煩到自己,任何事情都可以!

(如果你是這類家長,自然你不會糾結要不要給孩子自己拿主意)

2 注重教育類:

懂得設定界限給予明確指令,並給予孩子發言和選擇的權利!給予足夠的空間和信任直至孩子足夠成熟. 並通過學習溝通等方式,嘗試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

(如果你希望成為或你就是這樣的家長,那就請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或給予自己拿主意的機會)

3 專制型:

明確規定計劃,嚴格要求孩子實施. 希望孩子做到你所希望的! 並喜歡幫助孩子做決定!

(如果你是這一類家長,基本上也不會考慮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所以要不要孩子拿主意,在於你是哪一類型的家長!只要設立你的邊界底線. 給孩子一個自己選擇的權利,絕對是幫助孩子更好成長的一種教育手段!


食育鞦韆


應不應該讓孩子拿主意,這個問題你得先確定你小孩有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

然後你在確定是不是讓孩子做決定,不是一味的鼓勵或者一味的否定。

例如小孩子都吃不下了還要,他不吃都不給別人,你支持?

在例如小孩想買鋼琴,但是不確定是不是會堅持下去,這時候你單純的否定?

你得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想法,前後因果,是非利害,在做決定。


玉米不含糖


理論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讓孩子很小就鍛鍊自己拿主意的教訓還少嗎?7-16歲之前就應當父母拿主意,這是不容懷疑的。16-18歲是轉換時期,逐步向孩子拿主意轉變,有行為能力了,也上大學或工作了,這時完全自己拿主意才比較成熟,父母還要扶上馬,送一層,當好參謀不決策。

孩子初中畢業自己拿主意要不讀了,打工去,這個主意誰拿好呢?

高中太累太難,孩子說決定不考大學了,這主意行不行?

高考報自願學生讓老師報報啥是啥,家長不拿主意,行嗎?

小孩練練處理事情可以,大事還是得父母拿主意,不懂怎麼辦,去學習,去諮詢啊,主意把關拿好了,才能有利於孩子成長,家庭幸福!

我是少數人的偏見,僅供一瞥。


歆歆面試輔導師


每一位父母,從孩子孕育的那一刻起,就一步步的為孩子做好了各種計劃和打算。

新生兒的時候,父母要給孩子添購紙尿褲,奶粉,純棉衣服,嬰兒車,各類玩具等等,要考慮質量還要考慮安全衛生等問題,真的是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操碎了心。

隨著寶寶一天天成長,突然有一天你驚奇的發現,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他們有了明顯的喜好,而且也能明白的表達自己的主見,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學著“放手”,讓孩子擁有自主選擇權,不是特別重要的問題,我們應該嘗試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可以鍛鍊孩子的判斷力和思維能力。我家孩子兩歲半之後,給他買衣服或玩具之類的,我基本上都是讓他自己選擇,我看中的我會問他喜歡嗎?他會說出他的意見,喜歡的他會表示認同,會告訴我"還不錯\

雲裳千朵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表達的機會,但尊重並不代表一味順從,孩子如果年齡比較小,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思想不成熟,缺乏經驗,父母可以給孩子拿主意,但也要和孩子有溝通,告訴他為什麼父母這樣決定。

如果是一些小事或者孩子稍大些,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可以給意見,鍛鍊孩子的獨立思想和判斷能力,讓他更有主見,更有擔當,畢竟父母不可能永遠替孩子拿主意,孩子終歸要長大!


成長不缺席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中,有很多轉折點,父母就是這個轉折點上的引路人。當需要孩子自己成長鍛鍊的時候,儘量交給孩子去處理,積累經驗,為以後為人處世奠定基礎,當孩子面臨選擇的時候,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析利弊,認真交流溝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意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協助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也就順便教會了孩子自我分析的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貝優安親


應該讓孩子自己拿主意!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遇到問題就讓他自己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告訴父母,到最後他都能解決了。所以,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不要越俎代庖,要相信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現在有的孩子處事能力要比大人強,小事大事讓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只是提建議不參與,不做強勢的父母,一定要多多的鼓勵孩子!多給孩子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不怕孩子吃虧上當,遇到點挫折對孩子來說也是好事,吃一塹長一智嘛!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才華,高情商的好孩子!


黃河2749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陪伴最長的老師,但卻無法一直相伴。因此人格獨立性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從小時著手。遇到事情,應先讓孩子做出是非判斷,父母應善於去傾聽孩子對事情的看法,若孩子得出的結論在正確的範圍之內,父母理應做出尊重和理解;但雙方若意見無法統一,何妨不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父母做出客觀的利弊分析;而或者傾聽一下孩子同輩朋友、同學的看法,也許就可以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