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上古先漢民族史》系列


NO.56 風姓方國


文|寒山憶雪

圖|寒山憶雪 輯|寒山憶雪


在傳說記載中,「高陽氏」衰落之後,接管「帝」位的,是位於豫東南、魯西南地區,被稱作「帝嚳」的「高辛氏」方國。

「高辛氏」是夏商時期辛國的前身,以「風」為姓,是古東夷人的一支,與嬴姓方國有共同的祖先,傳說「太昊」就是他們的共祖。

5000年前左右,仰韶溫暖期結束,堯舜小冰期到來,黃泛帶沼澤群逐漸乾涸,便成適宜農業開發的乾地。古東夷人所在泗上地區的西側,恰好就是豫東南地區的南黃泛帶。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古東夷人因此得以往西擴張。嬴姓族人在南黃泛區乾地上新建了葛國、江國、黃國等新方國,而風姓族人則新建了辛國,以及其他不可考的風姓方國。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遷居到豫東南黃泛帶的嬴姓、風姓各方國,與原先的古東夷人相比,生存環境發生了改變。新方國開闢的新土地,是地勢完全低平的平原區,與泰沂山脈的丘陵區相比,形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塊。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因而,他們的器物文化也產生了微小的差別,在考古學上,將豫東南地區的黑陶文化,稱作「龍山文化王油坊類型」或者「龍山文化造律臺類型」。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在4600-4500年前之間,東羌與古東夷人爆發部族戰爭,戰爭的前線就位於豫東南地區。以辛國為首的方國群在豫東南地區與東羌人奮勇作戰,壓住了東羌人往東擴張的勢頭。

原本,在與東羌人的戰爭中,辛國更有可能成為古東夷人的首領之國。但是戰爭過於持久,東羌人的實力也比較強大,豫東南地區的夷人方國實力損耗在戰爭中,而嬴姓方國大部分處在泗上地區,屬於戰爭的大後方,因此得以保存了實力。

在夷羌戰爭陷入僵持的狀態時,泗上地區的嬴姓方國加入進來,使古東夷人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使得「古奄國」成為了夷羌聯盟的霸主。因此,風姓方國錯失了霸主之位。

不過當夷羌戰爭結束,兩大部族停戰進入和平狀態之後,豫東南地區以辛國為首的風姓方國,實力就會慢慢恢復,並逐漸超過東羌人和泗上地區的嬴姓方國。

東羌人與嬴姓方國的領地大多數是「熟地」,也就是被人類長期定居開發的土地,人口接近飽和。此外,兩者的領地還有一個特點,臨近山區,地勢較高。好處是免除洪水侵擾,壞處是農田村社之外,遍佈的都是原始森林。對於只有石器工具的人們來說,開發原始森林是有一些難度的。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而豫東南的風姓方國領地,多是沼澤乾涸形成的「生地」,沒有成片的原始森林,土壤也比較肥沃,而且原先淤積而成的黃土沙洲,翻墾起來也比較容易,開發難度遠遠小於東羌與嬴姓方國。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因而,風姓方國的實力恢復很快。到4300年前左右,以古辛國為首的風姓方國,實力已經超過嬴姓方國和己姓方國。

不過接替霸主之位需要契機。自身實力固然是奪取霸主之位的後盾,但此外也需要積累一定的威望,讓其他方國能夠心甘情願的臣服。否則,除非風姓方國獲得壓倒性的優勢,不然,就會被其他方國群結盟群毆。

比如,「高陽氏」取代「古奄國」的契機,就來自於南方的戰爭。

中原古苗人被東羌人打敗後,被迫遷徙到南陽盆地,與當地的古苗人結成新的部落聯盟,傳說記載中稱作「三苗」。

三苗部族不忘恢復故土,組織聯軍北伐中原是免不了的。在三苗的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己姓方國戰功明顯,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從而取代了古奄國,成為新的霸主。這場戰爭經過世代相傳,到春秋時期,演變成了「顓頊與共工氏爭奪帝位,共工氏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失敗的三苗部族,在幾十年或者上百年後捲土重來。能夠屢敗屢戰,得益於南陽盆地的地緣優勢。南陽盆地的面積相當於洛陽盆地的四五倍,比關中盆地還要大一些,加上緯度偏南,氣候更加溼暖,在堯舜小冰期內,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口。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因而,三苗的實力,並不比夷羌聯盟差多少。如果再加上江漢平原的古苗人方國(石家河文化),三苗的實力將會與夷羌聯盟持平。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三苗的第二次大規模北伐戰爭中,己姓方國作戰失利。與此相對的是,古辛國為首的風姓方國在戰爭中取得成就,積累了威望。在挫敗了三苗的進攻之後,辛國君主成為了聯盟的新首領,傳說記載為「帝嚳」。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風姓方國在與三苗的戰爭中,不斷的佔取豫東南的土地。古辛國曾經一度將都邑遷移到淮河最大支流的潁河流域,現在的淮陽一帶。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淮陽古稱陳地,春秋戰國時流傳「陳為太昊之墟」。如今在淮陽發現上古城邑遺址——平糧臺古城,年代恰好在4600-4200年前左右,是當時龍山文化中面積比較大的古城,面積4萬平方米左右,城牆輪廓方正,甚至還有埋在地下的排水陶管。這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太昊之墟」,也有可能就是風姓古辛國的都邑所在地。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與此同時,其他風姓方國也有可能從魯西南擴張到豫東南,但和嬴姓己姓方國不同的是,其他風姓方國的位置卻都難以考證,甚至在傳說中也沒有流傳下來。

因為在風姓方國稱霸數十年上百年之後,洪災來了。

4200年前左右,堯舜小冰期進入尾聲,「夏商溫暖期」即將到來。在這個階段,氣候波動頻繁,極端的天氣現象經常出現。這其中典型的就是,經常出現暴雨,而且集中到夏秋的某個時段。

暴雨沖刷黃土高原的泥土進入黃河,使得黃河不僅水量暴增,含沙量也極大增加。黃河下游乾涸了七八百年的黃泛區開始重新沼澤化,黃河河道、可以洩洪的湖泊很快被泥沙淤積,黃河頻繁改道,洪水自然肆掠。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飽受洪災之苦的風姓方國,有一部分往西方的淮上地區遷徙,有一部分則回到了魯西南地區。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有史可尋的只有辛國、宿國、邳國、任國、須句、顓臾等國。

辛國遷回到現在的菏澤曹縣一帶,夏國時代,成為夏的盟國。商國崛起後,辛國與商國聯姻。商國中期,辛國又與商國決裂並爆發戰爭,最終被商國攻滅。

宿國遷回到濟寧以北的東平一帶,歷經夏商時代,周朝時成為宋國的附庸。春秋時期,宿國被宋攻滅,宿人被南遷至宋國境內,今商丘一帶。

任國回遷至濟寧一帶,夏國時代成為夏的盟友。商國中期,任國與辛國、邳國結盟對抗商國,被打敗後臣服商國。周滅商後,任國與奄國等方國結成「殷東五盟」對抗周國,被打敗後又臣服周國。西周中期,任國結盟徐國,合九個國家對抗周國,史稱「九夷伐周」。失敗後國力衰退,成為「泗上十二諸侯」中的小國,淪為齊魯附庸,戰國末期,隨齊國共同投降秦國。

邳國回遷至濟寧南部,現在的江蘇沛縣、山東微山縣、棗莊一帶。夏國時代,邳國成為夏的盟國。商國中期,邳國與辛國共同抗商,被己姓彭國打敗,南遷至蘇北邳州境內,戰國時期,被楚國攻滅。如今的棗莊一帶在中古時期便被稱作「上邳」,周朝時,古邳國後裔在上邳重新復國,改稱薛國,而邳州一帶則被稱作「下邳」。

須句回遷至古辛國以北,濟水南岸,現在的山東鄆城、梁山縣一帶,宿國的南側。歷經夏商,春秋時期,須句先被邾國攻滅,而後復國,最終被魯國吞併。

顓臾可能原本就位於泰沂山脈的南麓,在奄國的東側,費國東北,現在曲阜市東側的平邑縣境內,有可能是風姓族人中最古老的方國。顓臾歷經夏商,春秋時期成為魯國附庸,最終被魯國公室貴族季孫氏吞併。


帝嚳高辛氏的傳說有歷史原型嗎?



受洪水影響的不僅僅是風姓方國,豫東北的己姓方國也不例外。位於被黃泛區內的昆吾、韋、顧等方國,很有可能西遷到河內,現在的新鄉焦作一帶。

洪災使得風姓己姓方國實力大衰,按說,很少遭受洪災困擾的嬴姓方國,可以有機會重新成為古東夷人和夷羌聯盟的新霸主的,但是,新霸主的位置卻被另一個方國奪取。

這個新方國的故事,我們下節繼續解讀。

-END-

看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公眾號 寒山噴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