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史书上记载的的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关系非常好,这点在很多史料中都有提及。主要是因为这对兄弟的老爹朱常洛在当太子的时候地位并不稳固,不受万历皇帝的待见,所以这两人虽然出生皇室,还是长房长孙,但是从小却受尽了不少苦难,另外,明光宗虽然生了七个儿子,活下来的却只有他们两人,所以两兄弟之间非常亲密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所以当初《绣春刀.修罗战场》播出的时候,对于信王朱由检密谋暗杀他哥哥朱由校的桥段,当时我就对此嗤之以鼻,觉得此事绝对不可能!为啥呢?原因有二

首先,从崇祯即位当皇帝后在宫中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能保证的表现来看,不太可能!因为崇祯帝费了老大劲儿害死哥哥才当上皇帝,这样的心机,这样的胆大包天,肯定是团伙作案,如果自己的生命安全都无法保证,他杀兄夺位的意义在哪儿?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其次,明熹宗朱由校去世的时候,朱由检才是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他既不住在皇宫里头又没担任什么要职,只是一个太平亲王的朱由检显然是没有能力害死明熹宗的。

这样一个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实力的年轻亲王去谋杀对自己关怀备至的亲哥哥,显然有些说不过去!但是,后来仔细深究起来,猛然发现,导演之所以安排这个桥段并不是仅仅为了烘托剧情,里面可是大有玄机的,正史里记载的很可能都是假的,而《绣春刀.修罗战场》里面的故事才是真实的最是扎心的历史

明熹宗朱由校有可能就是弟弟朱由检以及文官集团谋杀的!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为啥这样说呢?明熹宗不理朝政,朝廷大权被魏忠贤的阉党集团把持着,且不说魏公公如何老奸巨猾心狠手辣,把朝廷里的东林党以及整个文官集团整的奄奄一息,仅此魏忠贤把持朝政一项,文官集团就把魏忠贤恨了个底朝天!但是,魏忠贤是天气皇帝跟前儿的大红人啊,有皇帝保着他,司礼监,东厂都是他的地盘,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以至于,一帮无耻官僚纷纷投靠魏忠贤,并且阿谀奉承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些人都尊称魏忠贤为九千岁!牛吧?皇帝万岁,他九千岁,皇后亲王都比不上他。魏忠贤这么嚣张跋扈,难道就没有人能治得了他吗?

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能治得了魏忠贤,那就是皇帝大人!可是,天启皇帝很显然是不会诛杀魏忠贤的,文官集团们能有什么招儿吗?简单,换个皇帝!这也有个问题,换谁去干呢?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很显然,天启帝的儿子还非常小,能不能长大成人都两说着呢(事实证明,确实没长大,熹宗的三个儿子每一个活过一岁的),即便是即了位,那在老爹耳濡目染的影响下肯定也是跟魏忠贤亲近啊!除了皇帝的儿子,能继承皇位的就只有皇帝的弟弟了,于是文官集团自然而然的把目光聚集到了大明信王朱由检的身上,我大胆猜测双方肯定是达成了一致的目标(还记得剧中陆文昭说的那句话吗?六部九卿,外地督抚都有我们的人!)

所以,即位前低调的几乎不为人所知的信王朱由检,登基之后君子豹变,一下子一飞冲天,

你看他后来铲除阉党中的手段是多么的雷厉风行,这显然不是一个刚继位的小皇帝会做的事,十有八九是幕后文官集团策划很久的计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由检作为被哥哥天启帝称道为尧舜之人,居然没有听从熹宗临死前叮嘱的话,要知道如果你是崇祯,魏忠贤可是熹宗留下实打实的顾命大臣,在刚继位之初没有顾命大臣的照顾,权力何在?如何号令群臣?但崇祯却惊人的做到了!雷厉风行的号令群臣将阉党干净利索的铲除、这不免让我相信崇祯绝不是一个人,这背后绝对是一个政治集团,而作为绝对男主角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过是他们的一颗棋子罢了,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件事儿

天启皇帝之死,到底跟信王朱由检有没有关系?是暗杀吗?

崇祯皇帝艰苦奋斗十七年,一心一意的为了把大明江山从死亡的边缘上拉回来,有如此志向,有决心的人为何最后自杀殉国,为何会喊出文官皆可杀的口号!原因只有一个,他被骗了,被利用他的文官集团骗了(文官们的表现确实让崇祯帝失望透顶),这样就解释了为啥他猜忌心越来越强,不相信大臣,随意诛杀大臣,不停地更换内阁的原因,虽然这根崇祯帝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他对文官集团的失望绝对是占了大多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