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泥门”是玩紫砂壶的朋友经常听到的一个词,那么什么是泥门呢?简单说就是用来表示紫砂壶烧成后壶身泥料颗粒分布的致密度或者说松紧度的一个名词,致密度低的叫泥门松,致密度高的叫泥门紧。具体来说与炼泥、明针及制壶手法都有关系。

1:所谓泥门松紧,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壶表的致密度,和全手工鉴定无关,和泥料,成型手法有关,泥门紧的容易养成,泥门能做紧和明针有关系,但关键是从打泥片就要开始的一个功力。

2:泥门应该是壶表泥的表现效果, 比如有的人会说这把壶壶嘴附近的泥门刮花了,颗粒拉动形成花泥了。泥门这个词,似乎应理解为器表密度因拍打、挤压、修刮形成的状态改变。这种改变因器而异,因手法而异,并没有所谓优劣。

3:不同的器型不同,内紧也是某些器型特有的,不是绝对的,不同部位,受力不同,伸缩不同,紧致程度不同。全手工拍打的壶,泥门都是变化的, 只是鉴定全手与仿全手的依据,没必要深究内紧还是外紧。

4:泥门表现在三方面:成型,拍身桶和上底片密闭空间的拍打,会导致外紧内松的泥片状态;炼泥,机械炼泥会导致泥料浆质化,和传统手工炼泥的泥料密度,结合度,介质形态会有所区别;明针,明针可提高壶表致密性,致使泥门变紧。

5:1:泥门鉴别全手半手,可以是借鉴方法之一;2:泥门可以观察一个陶手的明针功夫;3:泥门可以观察泥料是否陈腐。

6:成品壶泥门的松紧主要跟烧成温度有关!别的可以忽略不计!表面致密度与明针有关!光到的地方紧!光不到的地方就松了!拍打身筒并不代表泥门紧!干一点拍紧,湿一点的怎么打也是松的!看每个人出手。

7:练泥方式、目数、成型方式会影响泥门,泥门是致密程度,泥门指两项内容:一是泥本身特性,一是后期工艺。

8:泥门的松紧会影响茶的发挥

 对鉴别半全手壶来说看壶身内外泥门的松紧度是否一致,也是重要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全手工壶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成的身筒,所以壶身泥门的特征是外(表)紧内(部)松,即壶外表泥料颗粒分布是紧密的再加上后期施明针后就更紧密了,但内壁由于没有用手用力压的动作只是轻靠,所以全手壶的内壁颗粒分布相对松散,即泥门呈松散状;半手工壶由于身筒是用手或工具套在模具中用力搪出来的,壶体的内外表受力是一样的,所以半手壶的内外表泥料颗粒分布的松紧度相差不多,即泥门都是偏紧的。这个很好理解吧。

验证一把壶是否真的是纯手工成型,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起来考虑:1、泥门;2、接片(接口、接底)、接头痕迹;3、内壁章状态;4、壶内刮底痕迹。

看泥门变化:下面这两张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壶内壁的泥门状态,特别是壶内外的接片痕迹一定是对应的自然的。

“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下面这张图可以清楚地看到:靠近壶口外部的泥门松紧情况。纯手拍打成型的身筒,因为泥片内外受力程度不一样,所以颗粒分布(即泥门)松紧状态也不一样,具体如图中所述。而半手(模具)成型的壶身因为是套用模具按压成型的,泥片内外受力相同,所以泥料颗粒分布是呈均匀分布的状态,就不存在纯手工这种松紧有别的状态。(这个特征要多看多比才更有体会)

“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看接片、接 头痕迹:先来看看壶口内的接片痕迹,其具体状态已在图中描述。半手成型的是看不到这样的接片痕迹,而是平滑过渡的样子。纯手工接底痕迹参照上一点描中前两张图的说明。

“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泥门”不懂,还谈什么全手半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