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高平陵事变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大魏,史称曹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恢复汉朝,史称蜀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建业),史称东吴。历史进入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由于曹魏地处中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史书以魏为正统。

自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到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曹魏历四世、五帝,共存在66年。曹魏从立国到灭亡,一直在和蜀、吴两国和北方的鲜卑、羌胡等游牧民族交战,前期互有胜负,到后期则成碾压之势,屡战屡胜,疆域不断扩大。因此历朝历代由盛转衰均以国力衰退、战乱频发、疆域萎缩为主要特征,而曹魏由盛转衰则是以权力更替为标志的,这个标志就是“高平陵事变”。

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高平陵事变

曹魏建立时疆域

曹操控制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汉献帝封他为魏公,再进位魏王,曹丕代汉后,遂以魏为国号。曹丕在位时,兴屯田、减赋税、轻刑罚、禁厚葬,与民生息、国库充裕,败蜀汉夺取上庸三郡,伐东吴迫使孙权称臣,平定酒泉、张掖、武威叛乱,大破羌胡联军,再次打通河西走廊,设置西域长史府,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

曹丕死后魏明帝曹叡继位,在西南阻击蜀汉诸葛亮五次北伐,在南方击退东吴孙权的多次进犯,在北方打败鲜卑族轲比能的袭扰,在东北消灭自立为王的公孙渊叛乱,稳定了曹魏的统治。魏明帝借辽东平叛之机,乘胜渡海攻取朝鲜半岛二郡,封朝鲜部落酋长智家为邑君,授予印信;不久又册封日本卑弥呼女王为“亲魏倭王”,授予金印。魏明帝开创了日韩君王由中国皇帝册封的先例,加强了对东亚各国的控制。

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高平陵事变

亲魏倭王卑弥呼

魏明帝临终前,命燕王曹宇辅政,但曹宇拒绝了,明帝不得不让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死后葬于高平陵。齐王曹芳继位,曹爽全面打压司马懿,司马懿则称病不出,蛰伏等待时机。司马懿虽然赋闲在家,但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仍掌握中护军,太尉蒋济等人均是他的心腹。公元249年,曹芳与曹爽一起去高平陵扫墓,司马懿率3千人发动兵变,迅速占领曹爽兄弟的军营,关闭了洛阳城门,逼迫郭太后下旨废掉曹芳帝位,命曹爽投降。此时的曹爽仍掌控洛阳以外各地军队,桓范几次劝曹爽带领皇帝去许都,打开军械库,发兵勤王,一战可尽灭司马氏。但曹爽惶惶不可终日,竟然说“(投降以后)我亦不失作富家翁!”桓范气的大哭:“想不到曹子丹(曹真)这么有本事的人,却生出你们这种猪狗不如的兄弟来,看来你们曹氏宗族不久以后就要灭门了!”窝囊废曹爽拱手投降,几天以后就被司马懿以谋反罪诛灭三族,曹魏政权从此归于司马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事变”。

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后魏国疆域扩大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平定魏将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的叛乱,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将半个朝鲜半岛并入曹魏版图。大臣李丰、张缉、许允联合夏侯玄、夏侯霸,打算除掉司马师、司马昭兄弟,被司马师镇压,只有夏侯霸逃脱,投降了蜀汉。曹芳因此被废,司马师立曹芳族弟、高贵乡公曹髦为傀儡皇帝。曹髦对大臣王经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着百余人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指使将军成济杀死。司马昭再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傀儡皇帝,在击退蜀汉姜维多次入侵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命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了蜀汉政权。

曹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高平陵事变

善于隐忍捕捉机遇的司马懿

公元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了晋朝。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给他一块封地,继续奉曹魏宗祀,并使用天子旌旗礼仪,一直传到南齐才消失。而那个拒绝辅政的燕王曹宇,他的儿子曹奂是曹魏末代皇帝,但他一直呆在自己的封地邺城,晋朝建立后他仍是晋武帝司马炎封的燕国公,直到公元278年才老死。虽然司马氏历代皇帝几乎都是庸碌无为、昏庸暗弱之辈,不过对曹魏家族还是挺够意思,没有赶尽杀绝,这点和赵宋王朝善待后周柴氏家族有得一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