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萧红生平

萧红是民国时期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她的有名不仅仅在于她的作品,例如《呼兰河传》的优秀让人大加赞赏。还在于她和当时的名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瓜葛联系。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萧红生平是非常令人瞠目结舌的。她是一个有个性的女子,因为反对包办婚姻所以就逃婚了,后来生活困难又和未婚夫生活在了一起。可是因为欠下了巨额债务,在旅店还不上住宿费,所以未婚夫就把当时已经怀孕的她给抛弃了,自己回了家。而萧红本人却是有家不能回,因为自己的任性,已经让家里和自己断绝了关系。

在萧红生平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小小红军”里面的另一个——萧军。那个时候萧军孩子报社工作,看了萧红寄给报社的求助信,就趁着哈尔滨一次发大水,把萧红给救了出来。如果说萧军最初对面前的这个女人只是怜悯,那么后来就有了敬佩,再后来就产生了爱情。他们两个人惺惺相惜,在文学的道路上相互促进,一起离开东北前往上海。

这个时候,出现了萧红生平里的另一个重要的男人——鲁迅。在上海,他和他的妻子对待萧红夫妇亦师亦友,萧红受到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可是因为和萧军的性格问题,两个人最终分手了。萧红重新找了诗人端木,在生活不久之后,萧红因为肺癌死掉了,结束了她短暂的一生。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萧红与萧军

萧红萧军两个人的感情在文学史上是一段凄美而又浪漫的佳话。对于对近现代文学感兴趣的人来说,“二萧”的故事一定不会陌生。他们一生之中有着大量的书信来往,但是随着时代的动荡,许多书信消失了。好在萧军在“文革”之后开始整理和注释与萧红的书信往来。使我们认识到了那个时代的萧军萧红。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萧军是一个粗犷豪爽,充满野性的男人;萧红是一个身世凄凉,身体羸弱的女人。在那个英雄救美的背景下,萧军来照顾萧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萧军萧红的书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到萧红对萧军浓厚的依恋与爱慕,萧红的笔触朴实而又婉转,萧军笔力坚实而又厚重,完全可以从书信中看到两人的性格。

但是萧红萧军之间的隔阂是怎样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分道扬镳了呢?萧军其实并不懂女人,萧军为了萧红可以冲上去与他人拼命,但是萧红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萧红需要的是像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那样温柔的安慰与陪伴。如果萧军懂得这些,萧红就不会一个人到日本疗养,并且通过书信来抒发这一段相思之苦了。

我们不禁猜想,两个人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萧红是生活在《红楼梦》中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萧军却是驰骋在《水浒传》中打打杀杀喝酒吃肉的绿林好汉。萧红萧军从本质上就是两个不同世界里的人,又怎么会如同童话般生活到最后呢?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生死场 萧红

《生死场》是萧红得到鲁迅赏识的一部小说,鲁迅特地为《生死场》作序,鲁迅在序言中称萧红所描写的的“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萧红所特有的女性角度的笔触细腻,还有着明丽和新鲜的特点。那么,小说《生死场》对于萧红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呢?萧红的《生死场》又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些什么呢?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经典名篇,作于1934年9月。它透彻而又深邃的诠释了人性这一古老的问题。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人生的思索超越了同时代的一大部分作家。萧红描写了东北最底层的农民们贫苦无依无靠的生活。《生死场》的背景是哈尔滨近郊某个不知名的农村,村民们牛马不如的生活与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和牲口。《生死场》通过村民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和抗日的故事,向我们表达了中国人“生的坚强,死的挣扎”。

当时东北沦陷的社会背景使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生死场》是一个典型的抗日题材作品,但是萧红在《生死场》中对于女性生育死亡与病痛死亡描写,使小说中的激进的女性主义得以显露。以《生死场》为原型的同名话剧在北京上演时,引发了社会的追捧与热议。戏剧界和文艺界的专业人士对于萧红的《生死场》的关注度也超乎了平常作品。该剧在2004年再次上演,并且一举将四项戏剧大奖收入囊中。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生的坚强,死的挣扎已经力透纸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