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立體停車庫遭遇“冰火兩重天”

南昌立体停车库遭遇“冰火两重天”

紅谷灘羽毛球館內的立體車庫幾乎一直處於“吃不飽”的狀態,由於停放過程繁複,所以只有一層的利用率較高。

南昌立体停车库遭遇“冰火两重天”

南大二附院的立體車庫空置率較少。

近年來,南昌立體停車場不斷興起,立體停車場建設呈現遍地開花之勢。不過,連日來,晨報記者調查發現,南昌現有的立體車庫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態勢,部分車庫接近滿負荷運行,部分車庫則空置率較高,出現“吃不飽”的尷尬。而另一方面,為解決停車難問題,近年來,南昌市大力建設公共停車場,一批新型的立體停車場正在建設或者規劃建設。面對這種窘境,南昌應該如何提高立體車庫的利用率呢?

現象

立體車庫在城區遍地開花

隨著城市汽車保有量增長迅猛,“停車難”已經成為有車一族非常頭疼的事。據有關方面統計,南昌市汽車保有量已接近100萬輛,而停車泊位卻只有52萬個左右。

停車難題如何破解?近年來,南昌把目光投向了立體停車場。業內人士指出,立體停車場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佔地、節約空間,它的單位面積內停的車比普通停車場多一倍甚至好幾倍。

2009年4月,南昌市首個立體停車場在象山北路一賓館旁建成使用,這是立體停車場首次亮相南昌。此後,南昌大學二附院立體車庫、紅谷灘新區羽毛球館立體車庫、天泉水都立體車庫、團結路立體車庫、創新二路艾溪湖二路立體車庫等不斷湧現,立體停車場建設呈現“遍地開花”之勢。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南昌早幾年所建設的立體車庫多屬於升降橫移式,是比較落後的類型,在停車取車的過程中,這種立體車庫有諸多不便,需要人工輔助操作。

不過這兩三年來,智能化立體車庫在南昌也不斷湧現。在這類立體車庫停車只要一分鐘左右,且不需要他人輔助。天泉水都立體車庫就是這類立體車庫的代表。

記者採訪瞭解到,除了現有已經建成投用的立體車庫外,南昌還有多個立體車庫正在建設或者規劃建設中。如位於南昌市青雲譜區撫河路周邊、省建材大市場內地江耐路立體公共車庫,該車庫總用地面積為6797.2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9191.41平方米,規劃停車位為800個,或將成為全省最大體量的智能立體車庫。

而根據南昌市城市規劃局公示的規劃,華財大廈也要建公共立體車庫,該車庫位於撫河中路以東,船山路以西。規劃顯示,這個立體車庫總用地面積1135.1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665.63平方米,設計停車位92個。

此外,經開區菊圃路立體車庫、經開區榴雲路立體車庫、華東交大理工學院立體車庫、六珠立體車庫、東湖區友竹巷立體車庫、福山路立體車庫、丁公路立體車庫等也提上了規劃日程。

調查

部分立體車庫空置率較高

上週,記者探訪了位於紅谷灘新區綠茵路的紅谷灘羽毛球館內的立體車庫。記者發現,球館周邊的地面上停滿了車輛,但立體車庫使用率並不高,僅有一層停放了一些車輛,立體車庫二層及以上並未有車輛停放,處於空置狀態。

“再往後倒一點,往左打方向。”該立體車庫一名工作人員正在指揮一名女司機倒車。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立體車庫一層不需要工作人員輔助操作,而二層及以上則需要。目前,該立體車庫二層及以上使用率較低。

另外一位正在停車的車主告訴記者,停入立體車庫還是有一定難度,特別是二層以上,需要人工輔助操作,不管是停車還是取車都比較繁瑣,因此,他寧願停在地面上,也不願停在立體車庫。

無獨有偶,紅谷灘另外一處小型立體車庫基本處於空置狀態,少有車輛停放。

部分立體車庫接近滿負荷

4月22日上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內院外車水馬龍,前來看病就醫的車輛在院外排成了長隊,院內車位已經停滿。此前,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院內建設了一座立體車庫,該立體車庫共計7層,車位接近100個。

記者注意到,由於前來就診的車輛眾多,該醫院停車位供不應求,即使是收費標準更高的立體車庫,也是接近飽和狀態,停車位空置率較少。根據該院公示的停車標準,這個立體車庫第一小時收費5元,之後每增加1個小時加5元。

天泉水都立體車庫位於南昌市鬧市區,停車需求極大,加之該車庫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因此,受到了車主的青睞。據介紹,該立體車庫經常接近飽和狀態。

觀點

“向頭頂要車位”是趨勢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停車難成為南昌一個越來越緊迫的問題,特別是老城區和老住宅小區。老城區本來就道路狹窄,建築物密集,人口眾多,解決停車問題沒有土地資源。立體車庫由於車均佔地面積小,特別適合在停車需求集中,而停車面積不足的地方建設。因此增加立體車庫的建設,“向頭頂要車位”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根據人流量規劃出更合理的立體車庫選址外,也應該從配套設施、收費調整等方面入手,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制定專業條款等方式,讓立體車庫更加適合居民需求。

◎專家建議

建設立體車庫應綜合考慮多種因素

應該如何提升現有的立體車庫以及在建、將建的立體車庫的利用率呢?記者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南昌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師陳煜國。

陳煜國分析稱,不少車主不願停入立體車庫,主要有兩大因素:第一個是存取的方便性。立體車庫每次存取時,基本上需要兩三分鐘,車輛脫離車主掌控的時間較長,使得車主不太情願。第二個是停車習慣的影響。多數車主缺乏停車到立體車庫的經驗,更缺乏對這一新鮮事物的信任。

陳煜國說,鑑於立體車庫的設備購置與建設維護費用比較高,不建議在需求不足的地域盲目建設或超前建設立體車庫,但可以考慮預留規劃用地,暫時以其他停車方式如地面停車代替。待未來停車需求充足時再改建成立體車庫。

“已經建成的立體車庫,如果停車需求不足,為了避免閒置,可以考慮市場化運營。比如採取降低單次停車費用、過夜、包月停車優惠等營銷手段,以及提升服務等措施想方設法提高利用率。”陳煜國說,今後,立體車庫與智慧城市結合,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得到更多車主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