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46课,讲四个汉字,都是《说文解字》“口”部汉字,分别是:“咽、嗌、喗、哆”,详情如下:

1、咽。这个字有四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 《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yān。给的解释是:“咽,嗌也。从口,因声”,形声字。《玉篇.口部》:“咽,咽喉也。”本义指咽喉,即消化和呼吸的通道,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喉的上方,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咽的侧面观)

《汉书.息夫躬传》:“吏就问,云咽已绝,血从鼻耳出。”颜师古注:“咽,喉咙。”这句话的大意是:官吏上前去查看,息夫躬已经停止呼吸,血从鼻、耳流出,(不一会儿就死了)。

因为咽喉是人呼吸和进食的重要部位,因此本义之外,咽也用来比喻形势险要之地。《释名.释形体》:“咽,气所流通,扼要之处也。”比如《战国策.秦策三》:“韩,天下之咽喉”。在战国大环境下,韩国居于中原,西扼三秦,北接燕赵,东连齐鲁,南控荆楚,处于咽喉之地。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战国时韩的地理位置)

(二)咽的第二个读音是yàn。指吞食。《集韵.霰韵》:“咽,《博雅》:吞也。”比如《孟子.滕文公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大意是:(陈仲子)吞咽了三口,耳朵才能听,眼睛才能看。

(三)咽的第三个读音是yè。两个意思:(1)声音滞涩。一般用来形容悲哀声。《广韵.屑韵》:“咽,哽咽。”《集韵.屑韵》:“咽,声塞也。”比如李白的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大意是: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楼上正挂着一弯明月。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李白《忆秦娥》词意)

(2)阻塞。比如《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你不说你的话咽(新版本写作“噎”)人,倒说人性急。”这是史湘云怼宝玉的话。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史湘云和贾宝玉)

(四)咽的第四个读音是yuān。组成叠词“咽咽”,意思是有节奏的鼓声。出自《集韵.谆韵》:“咽,鼓节也。”比如《诗经.鲁颂.有駜》:“鼓咽咽,醉言归”《毛传》称:“咽咽,鼓节也。”鼓声咚咚,醉后舞步摇摇。

咽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咽的小篆写法)

2、嗌。这个字有三个读音: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yì。给的解释是:“嗌,咽也。从口,益声。……上象口,下象颈脉理也。”形声字。这个字跟“咽”互训,本义是咽喉。“嗌”字的金文字形与籀文字形均作象形写法,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嗌的字形演变)

就是许慎说的:“上象口,下象颈脉理也。”上面像一张嘴,下面像颈部脉络的纹理。这其实就是咽喉的象形的描述。

同理,“嗌”也引申为交通要塞。这跟上面讲的咽字字义相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嗌者,扼也,扼要之处也。”

(二)嗌的第二个读音读ài。同“噎”,指咽喉塞住。是地方方言,《方言》卷六:“嗌,噎也……秦晋或曰嗌。”比如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说到这里,就嗌住了。”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老残游记》书影)

(三)嗌的第三个读音读wò。笑。《集韵.觉韵》:“嗌,笑也。”

嗌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嗌的小篆写法)

3、喗。读yǔ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喗,大口也。从口,军声”形声字。《集韵.准韵》:“喗,口大齿丑貌。”本义就是大口,口大齿丑貌。

喗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喗的小篆写法)

4、哆。这个字常用的读音有两个:

(一)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只标注了一个读音chǐ。给的解释是“哆,张口也。从口,多声。”《集韵.禡韵》:“哆,张口貌。”哆的本义就是张口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传》:“哆,大貌。”郑玄《诗经笺注》:“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张开大口簸箕样,箕星高挂天南方。箕星的样子就是张开大口的样子,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二十八宿中的箕星)

本义之外,哆还指嘴唇松弛下垂貌。《广韵.马韵》:“哆,唇下垂貌。”《集韵.箇韵》:“哆,唇缓也。”

(二)哆的第二个读音读duō。这个读音现代汉语常用。用于专用词“哆嗦”,颤抖。比如:老舍《骆驼祥子》三:“想到这儿,他哆嗦起来。”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骆驼祥子》插图)

哆的小篆写法如图:

《诗经》“鼓咽咽,醉言归”中,“咽”是何意?

(哆的小篆写法)

上学的时候学过一课《寒号鸟》,里面有句经典的句子:“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就是这个“哆”,其实用的依然是哆嗦这个意思。

(【说文解字】之146,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