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一刀切除就完事了?NO!預防甲癌術後復發治療監控要做好

甲狀腺癌分乳頭狀癌,濾泡性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其中前兩種合稱分化型甲狀腺癌,佔甲狀腺癌 90%以上,而乳頭狀甲狀腺癌又佔分化型甲狀腺癌 90%以上,所以此次所說的甲狀腺癌主要就是指乳頭狀甲狀腺癌(也適用於濾泡性甲狀腺癌)。

相對於其他惡性腫瘤來說,分化型甲狀腺癌預後很好,正因如此,甲狀腺癌又有一個溫柔的別名——“懶癌”。對人來說,懶乃萬惡之源;對癌來說,懶是幸福希望。但這是否意味著甲狀腺癌一刀切除就完事了嗎?NO!

讓我們來聊聊甲狀腺癌術後的那些事兒

首先,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外科手術,131 碘治療和促甲狀腺激素(TSH)抑制治療,其中TSH抑制治療是降低甲狀腺癌術後復發轉移的基石,已有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術後 TSH 抑制治療可顯著降低甲癌的複發率和病死率。

所以甲狀腺癌並非一“刀”永逸,均需要術後規範的長期的隨訪管理,哪怕“懶癌”之王——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

目前,國內甲狀腺癌術後長期隨訪管理尚未形成一套規範的管理模式,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醫生指導下的患者自身的依從性。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

1、動態監控病情變化,以便儘早發現復發和轉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監控長期 TSH 抑制治療效果以及TSH抑制治療時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時給予必要的處理。

因此,在臨床上,應對每一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術後 TNM 分期,復發危險度分層和 TSH 抑制治療的副作用風險分層,以指導患者術後個體化的規範的長期隨訪管理。

現將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長期隨訪管理的一些主要內容概述如下:

對於分化型甲狀腺癌全切的患者,131 碘治療主要有兩個目的:1、清甲,清除術後可能殘留的甲狀腺組織,以利於術後更有效檢測血清 Tg 水平和應用 131 碘全身顯像檢查監測疾病變化;2、清灶,清除手術不能切除的轉移灶,起治療作用。

1)甲狀腺癌術後通過禁碘飲食和停服優甲樂,促使 TSH 水平上升>30 mU/L,以利於 131 碘的攝取,一般術後1月左右行清甲治療;

2)依患者病情,可考慮首次清甲 3 月後再次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清甲。

3)對需要行 131 碘清灶的患者,應在 131 碘清甲至少 3 月後進行。

4)清灶治療 6 個月後,通過檢測血清 Tg 和影像學檢查評估療效,以評估是否需要再次清灶治療,兩次清灶治療宜間隔 4~8 個月。

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後均需要進行 TSH 抑制治療,其目的是通過外源性補充甲狀腺素以抑制內源性的 TSH 分泌,從而抑制 TSH 對腺體組織生長的刺激,達到預防疾病復發。

1)優甲樂的起始劑量應根據患者年齡、伴發疾病情況以及甲狀腺切除範圍而定,對於全甲狀腺切除的年輕患者,可按 1.5~2.5 μg/kg/ 天用藥;對 50 歲以上,如果沒有心血管問題,初始劑量為 50 μg/天,如合併心血管問題,初始劑量應該減半,隔 4~6 周需要複查甲功,根據 TSH 檢查結果調整優甲樂用量。(優甲樂服用注意事項請參考《甲狀腺: 飲食健康要點》);

2)在TSH抑制治療初始階段,應每 4-6 周檢查甲功,TSH達標後 1 年內每 2~3 個月、2 年內每 3~6 個月、5年內每 6~12 個月複查甲狀腺功能,以維持 TSH 於目標範圍;

3)在隨訪管理過程中,還應注意 TSH 抑制治療可能造成的亞臨床甲亢,骨質疏鬆和心血管事件,這些均可不同程度影響患者術後生活質量,包括心理、身體及社會方面,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隨訪監管

除上述術後 131 碘治療和 TSH 抑制治療隨訪管理,對甲狀腺癌全切除的 DTC 患者,還應每 6 個月監測一次血清 Tg,1 年內每 3~6 個月頸部超聲評估甲狀腺床和中央區、頸側區淋巴結情況。

此後,對無病生存者每 6~12 個月 1 次,同時根據隨訪管理過程中患者出現的具體情況,以確定是否需要行碘全身顯像評估和頸部 CT 等檢查。

總之,通過規範化長期隨訪管理,動態觀察和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早期發現腫瘤復發及轉移,以便儘早調整治療方案,最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遠期生存。而這些工作有賴於臨床醫生和患者的依從性。

在就診過程中,我們應儘可能使每一位患者認識到甲狀腺癌術後規範化長期隨訪管理的重要性,而這除了病人自身的認識,也有賴於臨床醫生耐心和細心地提供指導意見。

Dr Ni,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乳甲外科主治醫師,擅長乳腺、甲狀腺疾病的診治。

關注“大方醫生”,收穫健康知識

如有感興趣問題,請評論區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