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祕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一幅百科全書式的畫作,公認的千古名畫第一鉅作,無價之寶。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多年來,後人對它做了N多研究,甚至畫中人物的衣冠服飾、小吃糕點、店鋪雜貨都不放過,反覆推敲琢磨。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如果把這幅圖放大,你還會看到一些非常有趣的情節。看,那裡有兩個動作親密的男人,其中一個人年紀稍長,看他的衣著像是走街串巷的小販,他拿著一把刀放在另外一個男人臉上,他們倆到底在幹嘛呢?很像刮鬍子,古代的男人都這麼講究嗎?北宋大街上都有專門刮鬍子的小鋪。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這家腳店的招牌是立起來的,恐怕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直接側立的招牌,能夠吸引遠處的客人,很像現代社會的招牌。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在這幅長528釐米的畫卷中,至關重要的“畫眼”便是最中心那橫跨在汴河上的“虹橋”,我們很少會注意到,正是這座擠滿了來往行人的小橋卻隱藏著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對比清代臨摹版的《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看到,原畫裡的汴河虹橋是木拱橋。從資料記載中得知,橋本身是“取大木數十相貫, 架為飛橋,無柱。”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而清代版本卻變成了石砌的石拱橋,材質的變化實際上是天差地別。據《京東夢華錄河道》記載,北宋汴河上原本的橋都有支撐的石柱,河水浪急流深來往的小船經常撞在橋柱上舟毀人亡,後來古人發明創造了“虹橋”,此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雘,宛如飛虹。”下面是繁忙的河道,上面是熙攘的商鋪,更凸顯了這木橋的牢固程度。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臨摹版本的石拱橋雖然同樣優秀,但是在這個“畫眼”上的衝突卻沒有張擇版強烈,因為在潛意識裡面,我們都會認為石拱橋堅固耐用,自然可以作為上有商鋪,下抗洪百年不倒的能力。再加上從小我們就學過《趙州橋》的文章,知道石拱橋的鬼斧神工。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但是搭建一架木橋,從擇址、定位、選料、開工、建造到完工,無數繁瑣的工序全憑工匠的眼力和經驗判斷,再加上這麼多木材的鑽孔、弧度的把控,都必須有嚴格的精度控制。在滿足船隻的通行以外,更要有足夠的承載能力,滿足在上面搭建草棚涼亭進行商貿活動,在古代這可是一項非常不得了的科技創舉。

清明上河圖中隱藏一個失傳千年的偉大秘密,直到近年才被徹底破解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座虹橋,在靖康之變後,因為汴河的河水乾枯,這座虹橋也就隨著消失了,這種造橋的技術也失傳了。以至於後世人都沒有辦法制造出這樣的橋樑,而是利用石橋。直到近年來在浙閩山區才意外發現了失傳的虹橋,這一技術才算是失而復得,這個神秘的橋樑建造技術之謎才被徹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